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丽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异戊二烯
  • 1篇荧光蛋白
  • 1篇有机物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生长
  • 1篇植物物候
  • 1篇生物量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 1篇通量
  • 1篇排放清单
  • 1篇排放速率
  • 1篇排放通量
  • 1篇气体交换
  • 1篇竹种
  • 1篇戊二烯
  • 1篇物候
  • 1篇物量
  • 1篇结构性碳水化...
  • 1篇抗性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4篇李丽
  • 3篇王效科
  • 2篇王超
  • 2篇李丽
  • 1篇赵文娟
  • 1篇陈媛媛
  • 1篇庄国强
  • 1篇王艳娟
  • 1篇张红星
  • 1篇呼庆
  • 1篇王福升
  • 1篇齐鸿雁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2009年中...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气O_(3)浓度升高和模拟N沉降对黄豆光合、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及分配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大气臭氧(O)浓度升高和氮(N沉降)对黄豆气体交换、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s)积累及分配的影响,利用开顶式气室(OTC)设置了2个O_(3)浓度(AA,正常大气;AAO60,正常大气+60μg/m^(3)O_(3)和2个施N梯度(对照;施N)并开展了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N沉降处理后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显著提高了96.21%和83.77%,但是对黄豆各部位生物量的促进作用没有达到显著水平。N沉降处理后根系溶性糖和非结构性磷水化合物(NSCs)的比例显著下降了42.17%和38.95%,而叶片淀粉分配比增加了41.55%,豆粒和茎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59.41%和95.29%。(2)O_(3)浓度升高处理后叶片Gs增加了94.89%,Pn降低了2.34%。叶片、茎、根和豆粒的生物量在O_(3)处理后分别显著降低了38.14%、56.25%、66.67%和25.49%。豆粒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和总NSCs分别显著下降了21.94%和49.65%和30.55%。O_(3)浓度升高后根系中淀粉总量的比例的增加了56.21%。(3)O_(3)和N沉降处理二者共同处理在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豆粒、茎、根系NSCs组分均具有显著交互作用,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综上,中度N沉降提高了叶片光合作用,增加了对地上部分NSCs的分配而降低了对地下根系的分配;O_(3)浓度升高抑制了黄豆生长和NSCs积累,但是相对增加了根系中淀粉总量的比例;N沉降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O_(3)对光合和NSCs造成的损害,但未见对生物量下降存在类似效应。
李丽吴若青李丽王效科刘晓王效科
关键词:N沉降黄豆生物量气体交换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黄色荧光砷抗性全细胞传感器WCB-11的构建及表达
环境中砷污染物的预测和评估是开展环境保护、人类健康风险评价的重要前提。应用PCR从大肠杆菌(Eschrichia coil)DH5α基因组扩增得到砷抗性启动子及调控蛋白arsR,并首次将黄色荧光蛋白(phiYFP)作为报...
李丽呼庆王艳娟赵文娟齐鸿雁庄国强
关键词:报告基因黄色荧光蛋白
文献传递
城市硬化地表对城市树木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王效科陈媛媛张红星李丽
关键词:植物物候植物生长水分利用
亚热带11种常见竹种春季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及异戊二烯排放通量被引量:1
2024年
为了解竹子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利用动态顶空箱式法采集亚热带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pubescens)、凤尾竹(Bambusa multiplex cv. Fernleaf)、菲白竹(Pleioblastus fortunei)、红秆寒竹(Chimonobambusa marmorea f. variegata)、刺黑竹(Chimonobambusa purpurea)、茶秆竹(Pseudosasa amabilis)、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筇竹(Chimonobambusa tumidissinoda)、长叶苦竹(Pleioblastus china f. hisauchii)、少穗竹(Oligostachyum sulcatum)和金镶玉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Spectabilis’)共11种常见竹种排放的VOCs,对VOCs的物质组成、各物质的相对含量、所含的污染气体、有益成分以及异戊二烯(ISO)排放通量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不同竹子高度(大、中、小型)对IS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1种竹子共排放8大类VOCs,包括烃类、醇类、酮类、酸类、酯类、醛类、醚类和其他VOCs;从VOCs总数来看,11种竹子共排放VOCs 339种,其中茶秆竹排放种类最多(48种),凤尾竹排放种类最少(11种);11种竹子均未检测出单萜烯、倍半萜烯,其中7种竹子排放萜烯类物质,物质组成均为ISO;11种竹子VOCs排放中有6种有益VOCs和16种大气污染物,其中茶秆竹排放的污染物数量最多,而毛竹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相对含量最大;7种产生ISO排放的竹子的ISO标准化排放速率为0.16~7.75 μg·g^(-1)·h^(-1),其中毛竹排放速率最高,为7.75 μg·g^(-1)·h^(-1),显著高于其他6种竹子,长叶苦竹最低(0.16 μg·g^(-1)·h^(-1));与中、小型竹相比,大型竹排放更多的ISO,约为中型竹的6倍,小型竹的19倍。
王超杨滨锴李丽李丽王福升李丽
关键词:异戊二烯排放速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