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少华 作品数:5 被引量:5 H指数:1 供职机构: 石河子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 2012年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卒中密切相关,约50%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其中易损斑块的破裂、脱落是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国外研究表明磁共振成像(MRI)可实现对斑块内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判断斑块稳定性,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监测疗效及估计预后提供有力帮助。本研究探讨高分辨MRI多序列成像对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 彭少华 王成伟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高分辨MRI 缺血性脑血管病 斑块稳定性 颈动脉斑块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索解决医学影像学课程将面临图像资源管理、教学方法单一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方法:基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与影像教学存储和传输系统(Teaching-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T-PACS)的线上教学资源,将混合式教学方法运用于医学影像学课程。设计课上学习、课中交流、课后发展的三个课程循环。结果:贯通了线上与线下课程有效提高了学生成绩。结论:结合混合式的教学考核,达到以课程的目标为导向、以学员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以推动教学质量提高。 彭少华 南燕 尹喜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 医学影像学 MRI结合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价及临床相关研究 第一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MRI和超声对照研究 目的:对照超声,评价MRI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上的准确性和与超声的一致性;探讨MRI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定量分析软斑块的能力。 方法: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 彭少华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文献传递 人工智能技术在骨科影像诊断与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医学影像在骨科疾病的诊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传统的影像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临床医生的个人经验,易造成误诊和漏诊。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迅速,为骨科影像学发展提供了契机。AI技术能够从海量的X线片、CT平扫及三维重建图片、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数据中提取主要特征并进行分析,可以显著提升疾病的检出率。本文拟结合最新研究进展综述AI技术在X线片、CT平扫及三维重建、MRI、超声三维重建等影像学检查中的应用情况,探讨AI技术在骨科影像诊断与预测中的潜在价值,并分析AI技术应用于骨科疾病诊断领域的"瓶颈"问题。 张振东 赵月铮 尹喜 彭少华 王维山关键词:骨科 人工智能 医学影像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钙化与斑块稳定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通过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多序列扫描,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表面钙化的形状、位置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运用高分辨MRI多序列(3D-TOF、DIR T1WI、FSE T2WI、PDWI)对34例颈动脉斑块患者进行扫描,分析钙化类型和位置与斑块表面溃疡的关系。结果 87层表面钙化斑块,59层(67.8%)见斑块表面溃疡。按钙化类型和部位划分,64层为点状、弧形的不规则钙化,23层为大片状钙化;58层为边缘钙化,29层为中央钙化。不规则钙化组伴斑块表面溃疡的概率显著高于大片状钙化组;边缘钙化组较中央钙化组更易伴斑块表面溃疡。结论表面钙化是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容易导致斑块表面溃疡形成;表面钙化的类型、部位对斑块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彭少华 王成伟 尹喜 PENG Shaohua WANG Chengwei YIN Xi关键词:动脉硬化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