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孝贤 作品数:4 被引量:4 H指数:1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UC001kfo对肝癌细胞细胞骨架蛋白表达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观察新基因UC001 kfo对肝癌细胞细胞骨架蛋白表达的调控效应.方法 以肝癌细胞株HepG2为细胞模型,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分别将UC001kfo-pCDNA和pCDNA转染至HepG2细胞内,分为UC001 kfo-pCDNA、pCDNA、HepG2组,每组设3个复孔,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UC001 kfo、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及积分吸光度(IA)分析α-SMA的表达.结果 Real-time PCR结果显示48 h后UC001kfo表达量在UC001 kfo-pCDNA组、pCDNA组、HepG2组分别为1 924.14±238.69、1.87 ±0.43、1.00±0.29,UC001 kfo-pCDNA组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α-SMA表达量分别为6.81 ±1.39、0.82±0.14、1.00±0.54,UC001 kfo-pCDNA组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8 h UC001kfo-pCDNA、pCDNA、HepG2组IA值分别为972.53±59.10、623.11±57.66、697.98±51.29,UC001 kfo-pCDNA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001 kfo上调α-SMA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潘延凤 郑岩 秦涛 张耀丹 伍孝贤 李花花关键词:肝细胞 细胞骨架蛋白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突发传染病期间传染病专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调查突发传染病期间传染病专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110名突发传染病期间的传染病专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护士的资料,包括年龄、婚姻状况、生育状况、身体状况、平均月收入、工龄、用工形式、职称、是否达到三级防护、与患者接触程度、加班时间和有无情绪出口等;采用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评估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突发传染病期间传染病专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110名传染病专科护士中,64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良好率为58.18%,设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组;46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不良,不良率为41.82%,设为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组。两组护士的年龄、婚姻状况、生育状况、平均月收入、工龄、是否达到三级防护、与患者接触程度、加班时间及有无情绪出口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未婚和达到三级防护是影响传染病专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保护因素(P<0.05);已生育、平均月收入<5000元、与患者接触程度较强/强、加班时间≥3 h及无情绪出口是影响传染病专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突发传染病期间传染病专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应及时关注此类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减少其工作压力,提高生活和工作质量。 白黎 李花花 伍孝贤 任志刚关键词:突发传染病 护士 心理健康状况 影响因素 个体化护理结合针对性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个体化护理结合针对性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1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64,采取个体化护理结合针对性干预)和对照组(n=61,采取普通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情况、睡眠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生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结合针对性干预能有效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程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任娟 伍孝贤 苏晔 刘莉莉关键词:个体化护理 针对性干预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联合替诺福韦对乙型肝炎肝衰竭抗病毒疗效及MELD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联合使用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对患者终末期肝病的严重程度评分(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肝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92例,按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常规组(接受恩替卡韦胶囊治疗)42例和观察组(加用替诺福韦治疗)50例,比较两组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性率、MELD评分、炎症因子水平、肝功能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红素和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为(70.4±22.6)μmol/L和(64.5±34.5)U/L,均低于常规组的(114.7±31.6)μmol/L和(127.6±54.4)U/L(P<0.05);观察组治疗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白介素-1β、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分别为(59.3±3.8)ng/L、(45.2±3.8)ng/L及(13.5±1.1)μg/L,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MELD评分(9.8±1.4)分,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HBV-DNA阴性率(92.1%)高于常规组(76.2%)(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的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脏功能,同时能够抑制患者肝炎病毒的复制,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任娟 伍孝贤 苏晔 刘莉莉关键词:恩替卡韦 替诺福韦 乙型肝炎 肝衰竭 肝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