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伟
- 作品数:7 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油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平行克氏针皮肤牵张术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改良皮肤牵张术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2月-2017年5月,我院创伤骨科诊治的36例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中,采用简易改良皮肤牵张术式治疗18例(观察组;改良皮肤牵张术式组),采用常规植皮术式治疗18例(对照组;植皮组).对比2组住院时间、再次手术率、手术及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结果:36例均获得1-2个月随访,创口愈合良好32例,创口感染不愈合3例、创口延迟愈合1例,无再次骨外露,局部感觉、功能良好.观察组1例在皮肤牵张术后皮肤撕裂,皮肤牵张失败,局部创面2期行植皮术,创口延迟愈合.对照组3例术后出现感染,1例植皮区愈合<50%,植皮术失败,局部创面行再植皮术后愈合;1例再次植皮术后失败,行局部皮瓣转移术术后愈合;1例创口不愈合.2组术后感染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0).观察组再次手术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观察组手术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观察组术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改良皮肤牵张术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伤治疗中,较常规植皮术式相比,改良皮肤牵张术在皮肤缺损创面修复中,更简单、高效,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瘢痕小,患者满意度更高.
- 戴伟莫林海张慧张斌李昌坤杨先武程翔王乾坤梁耘古世伟张伟
- 关键词:皮肤缺损植皮术
- 不同手术时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加速康复锻炼对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被引量:15
- 2023年
-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时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加速康复锻炼治疗对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4例,均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加速康复锻炼治疗,根据手术时点进行分组,创伤至手术时间≤24 h为A组(n=55)、>24 h为B组(n=49),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评估髋关节功能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显性失血量、术后首次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隐性失血量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时,A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时,A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B组(P<0.05);术后7 d时,A组IL-6、IL-10及TNF-α水平比较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远期并发症,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至手术时间≤24 h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加速康复锻炼治疗可促进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 梁耘张斌李昌坤杨先武戴伟周珊
-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高龄
- 微创前方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微创前方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作为对象对象,按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微创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前方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卧床时间的差异,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10.21±1.28)cm]、术中出血量[(139.4±31.9)mL]、手术时间[(87.73±19.38)min]及卧床时间[(2.5±1.4)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5.33±2.32)cm、(251.2±71.0)mL、(98.26±23.1)min、(4.6±2.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再次意外骨折1例,经治疗后好转,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7.5%(3/4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前方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创伤小,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戴伟张斌李昌坤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高龄微创
- 自体骨柱联合踝关节撑开治疗距骨软骨损伤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自体骨膜髂骨马赛克植骨联合踝关节撑开术治疗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距骨软骨损伤患者34例,采用经内踝或外踝截骨,取对侧或同侧骨膜髂骨马赛克骨柱,将马赛克骨柱植入病灶区域,空心螺钉、腓骨远端钢板截骨内固定,联合外支架行踝关节撑开(撑开间隙2~3 mm),术后适当调整间隙<5 mm,术后4~6周取出。比较术前、术后距骨植骨区左右径、前后径及深度,并进行美国足踝协会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ankle society,AOFAS)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平均14(10~24)个月随访,术后外踝或内踝截骨一期愈合,未见病灶部位塌陷、关节间隙改变。术前及术后末次MRI检查示病灶植骨部位未见进行性骨坏死,病灶部位骨髓水肿信号区较术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中2例距骨软骨形成后低于周围软骨,3例高于周围软骨,3例可见病灶软骨下骨囊肿存在,未完全消失。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AOF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所有患者髂骨供区均无感染。结论采用自体骨膜髂骨马赛克骨柱联合踝关节撑开术可修复距骨软骨缺损,预防骨软骨下坏死进行性加重,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是治疗距骨软骨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案。
- 莫林海张慧戴伟程翔高天刘冬樊啟鹏韩彬
- 关键词:骨膜距骨
-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26
- 2018年
- 目的比较关节镜辅助下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4—2017-04诊治的78例胫骨平台骨折,45例采用关节镜辅助下MIPPO技术治疗(微创组),33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切开组)。结果 7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2(12~22)个月。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切开组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切开组少,切口长度较切开组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微创组优18例,良23例,可2例,差2例;切开组优10例,良18例,可3例,差2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MIPPO技术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不仅具有微创优势,而且可取得与开放手术相同的骨折复位效果及固定强度,保证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杨先武李昌坤张斌戴伟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镜切开复位内固定
- 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复杂踝部骨折53例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治疗复杂踝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53例复杂踝部骨折患者,男31例,女22例;年龄18~65岁,平均38.2岁。按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Ⅳ度32例,旋前外旋型Ⅲ、Ⅳ度13例,旋前外展型Ⅲ度5例,因腓骨骨折严重粉碎无法分类3例。Denis-Weber分类:A型4例,B型34例,C型1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 h^14 d,平均5 d。骨折复位固定顺序为后踝、内踝、外踝和下胫腓联合。后踝骨折采用踝前切口间接复位固定,内外踝骨折采用经皮螺钉、接骨板或张力带固定,必要时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术后采用Baird-Jackson评价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8例获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18周,平均12周。根据Baird-Jackson评价系统进行疗效评定,术后踝关节功能平均(94.7±4.2)分,其中优28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1例发生皮肤浅表性感染,经换药治愈;2例发生下胫腓联合固定螺钉断裂。结论:采用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复杂踝部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保护骨折端血运及软组织覆盖,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李昌坤张斌杨先武程翔戴伟梁耘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微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