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矩正

作品数:10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矿业工程

主题

  • 6篇瓦斯
  • 4篇瓦斯抽采
  • 4篇抽采
  • 3篇增透
  • 3篇煤层
  • 2篇应力
  • 2篇瓦斯治理
  • 2篇卸压
  • 2篇卸压增透
  • 1篇低浓
  • 1篇低浓度
  • 1篇低浓度瓦斯
  • 1篇地应力
  • 1篇循环荷载
  • 1篇循环加卸载
  • 1篇岩石损伤
  • 1篇应力变化
  • 1篇真三轴
  • 1篇软岩
  • 1篇数值模拟

机构

  • 10篇平顶山天安煤...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山东安益矿用...
  • 2篇焦作市美格安...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煤科工集团...

作者

  • 10篇孙矩正
  • 3篇李喜员
  • 2篇寇建新
  • 2篇仝艳军
  • 2篇吕有厂
  • 1篇魏思祥
  • 1篇章晓岚
  • 1篇张建国
  • 1篇张益民
  • 1篇魏风清
  • 1篇代志旭
  • 1篇卢义玉
  • 1篇吴建亭
  • 1篇王英伟
  • 1篇王峰
  • 1篇黄春明
  • 1篇武浩
  • 1篇李延河
  • 1篇李丰军
  • 1篇张海庆

传媒

  • 2篇煤炭工程
  • 2篇煤矿安全
  • 1篇矿业安全与环...
  • 1篇石油石化物资...
  • 1篇能源与节能
  • 1篇当代化工研究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浓度抽采钻孔压缩空气循环脉冲疏堵增透技术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针对瓦斯抽采过程中存在的透气性低、钻孔堵塞,引起瓦斯流动通道封闭造成的瓦斯抽采浓度低等问题,通过研究压缩空气循环脉冲疏堵增透机理,优化关键技术参数,研制基于压缩空气循环脉冲动力作用的抽采钻孔自动疏堵增透装置,并进行现场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压缩空气循环脉冲装置对钻孔疏堵增透后,能将钻孔内的堵塞物破碎运出钻孔,并在抽采钻孔周围煤体中形成新的裂隙。疏堵前后,典型代表性钻孔瓦斯浓度最大变化倍数8.3,平均变化倍数5.2。纯流量最大变化倍数24.18,平均变化倍数11.6,明显提高了低浓度瓦斯钻孔的抽采效果。
吕有厂孙矩正代志旭张益民魏风清高吾斌
关键词:低浓度瓦斯瓦斯抽采
高地应力突出煤层定向卸压增透集成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发
张建国卢义玉吕有厂夏彬伟李丰军黄春明张海庆孙矩正刘勇王玉杰
平顶山矿区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属于高瓦斯低透气性难以抽采煤层。在瓦斯治理中普遍遇到以下问题:开采深度大(深1200m)、地应力高(40MPa)、瓦斯含量高(深部区域超过30m<'3>/t)、瓦斯压力大(0.60~6.6...
关键词:
关键词:瓦斯治理瓦斯抽采
综放工作面瓦斯局部积聚治理技术研究
2025年
综放工作面瓦斯治理是提升煤炭开采效率的重要操作内容,要严格控制工作面瓦斯积聚情况,规范瓦斯涌出量变化范围。本文详细介绍了综放工作面瓦斯局部积聚的原因,通过专业研究,将局部通风、调整通风方法、均压技术、顶板抽采钻孔等治理技术运用到瓦斯局部积聚治理工作中,高效控制工作面瓦斯积聚量,积极调整煤矿开采环境,提高综放工作面的煤矿开采效率。
王钦明孙矩正寇建新李寿山
关键词:瓦斯综放工作面均压技术
真三轴循环荷载下含裂缝砂岩能量和损伤分析
2024年
探究真三轴循环荷载作用下含裂缝砂岩能量演化有助于明确岩石损伤破坏规律。开展了真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了吸收总能量、弹性能、耗散能和塑性变形能的演化特征,并建立岩石损伤评价模型,结合断裂面细观损伤特征,探讨了岩石损伤破坏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裂缝角度增大,试样强度越大,破坏时吸收总能量越大,分别为0.238、0.276、0.307、0.332 MJ/m^(3);试验时吸收总能量、弹性能、耗散能均逐渐增加,塑性变形能先减小后增大;通过滞回环能量和总耗散能量,建立岩石损伤破坏评价指标,两者评价结果一致,岩石损伤程度随加卸载进行呈非线性变化;试样破坏时经历循环加卸载次数越多,受挤压摩擦程度越高,断裂面细观形貌越复杂。
李喜员孙矩正秦佩周洋
关键词:真三轴循环加卸载岩石损伤
基于吸附解吸实验的煤层瓦斯抽采合理负压研究与应用
吴建亭王英伟魏思祥武浩孙矩正章晓岚王峰
主要技术内容:针对煤矿井下瓦斯抽采过程中的合理负压调整问题,课题选取平顶山矿区东五矿的丁组、戊组、己组煤层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集煤样和岩样测定其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研究不同煤层煤样在低压状态下的脱附规律,分析确定其临界压...
关键词:
关键词:煤层瓦斯抽采数值模拟方法煤矿
平煤十三矿软岩保护层开采卸压增透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
2025年
平煤十三矿己_(15-17)煤层瓦斯条件严峻,实测最大瓦斯含量达12.41 m^(3)/t,实测最大瓦斯压力达2.8 MPa,该煤层底板赋存局部的煤层变厚带隐伏地应力高,渗透性较低。己_(15-17)煤层上部16~18 m的己13煤层厚度为0.3 m,需要开采1.5 m厚的软岩以达到1.8 m左右的正常采高。根据平煤十三矿己15-17煤层的保护层开采与卸压瓦斯抽采的研究和现场工程实践应用,论证卸压瓦斯抽采的效果,进而形成适合矿井煤层赋存特点的软岩保护层开采技术与卸压瓦斯抽采技术。
杨继东孙矩正
关键词:卸压增透
固液两相复合封孔技术在瓦斯抽采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2年
受岩石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影响,采用“两堵一注”技术封孔的底板穿层抽采钻孔封孔段极易受到破坏,产生裂隙,密封效果变差,瓦斯抽采效果不佳。为提高瓦斯抽采效果,提出了固液两相复合封孔技术,通过固体密封段和液体密封段的组合使用,及时封堵松动圈内钻孔周围形成的动态裂隙和固体密封段收缩产生的缝隙,隔断漏气通道,提高封孔段密封性能,并在平宝煤业首山一矿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抽采120 d后,试验钻孔孔口瓦斯浓度为30%~50%,较对比钻孔的孔口瓦斯浓度(小于20%)有明显提高。该技术有效降低了围岩松动圈对抽采钻孔封孔段的影响,实现了提高抽采瓦斯浓度的目标。
李喜员孙矩正张益民魏风清
关键词:瓦斯抽采抽采效果
煤对超临界CO_(2)的吸附实验及不同表征模型对比被引量:3
2023年
煤对超临界CO_(2)的吸附特征决定了煤层的CO_(2)地质封存能力。通过体积法高压CO_(2)吸附实验研究了3种吸附模型对不同变质程度煤样及活性炭吸附数据的表征效果。结果表明:压力在8 MPa附近时的CO_(2)密度变化率最大,引入k值可有效提高拟合效果并“圈住”实验中的各种误差,铁法和卧龙湖煤样对CO_(2)的吸附机理更大程度上是微孔填充;由于窑街煤样天然赋存于CO_(2)气藏,受实验室超临界CO_(2)作用改造效果微弱,其微孔较为发育,最大绝对吸附量高于其他煤样;气体密度逐渐增大时,过剩吸附量和绝对吸附量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绝对吸附量决定了煤样的最大吸附能力;OK格子模型拟合出活性炭中CO_(2)吸附相密度为1.004 g/cm^(3)。
李延河李喜员孙矩正仝艳军薛俊华杨泉林陈志恒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瓦斯治理技术分析被引量:1
2025年
在近距离煤层的采煤工作中,单位时间内的煤炭开采量逐渐增多,同时释放出的瓦斯量也在持续增多,对采煤工作的安全、质量、效率造成不利影响,需要采取合理措施进行防治与管理。基于此,简单分析瓦斯的涌出情况,深入探讨相关的治理策略,以供参考。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瓦斯治理技术的应用,在有效降低煤层群中涌入瓦斯造成的危险、提高煤炭开采的安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并且能够为采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孙矩正仝艳军张一佳李寿山
关键词:近距离煤层煤炭开采瓦斯治理
三轴加载条件下含水率对煤体力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2024年
含水率对煤体力学特性具有重要影响,为深入探讨三轴加载条件下含水率在煤体力学中的作用机制,选择平顶山矿区代表性煤样并设置不同含水率水平的试验组,开展了不同含水煤样的单轴压缩试验和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含水煤样三轴压缩试验,并对不同含水煤样进行应力-应变关系、抗压强度等方面的综合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围压条件下,含水煤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相同趋势。三轴加载条件下,含水煤体轴向方向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单轴加载时的煤体轴向方向的应力-应变曲线形式相同。相同含水率条件下,不同围压的试验煤样出现应力峰值时的轴向应变略有不同,整体呈现围压越大,其出现应力峰值对应的轴向应变越小。整个加载过程中,试验煤样轴向应变始终为正值,即煤体轴向方向发生轴向压缩变形,与此同时,试验煤样径向产生膨胀变形。单轴/三轴加载条件下,随着含水率增加,峰值强度整体呈降低,含水率与峰值强度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随着围压增加,峰值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随着含水率增加,岩石软化系数整体呈现降低趋势。含水率与软化系数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研究结果为平顶山矿区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孙矩正焦继红寇建新
关键词:含水率力学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