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
-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手术后的髋关节骨密度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PFNAII内固定手术后髋关节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在我院实施PFNAII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100例,应用双能X线吸光测定法(DXA)与手术后3d以手术后90d分别测定患者健侧和患侧髋关节骨密度。结果:手术后90d较手术后3d,患者健侧髋关节股骨颈区、股骨大粗隆区、股骨粗隆间区以及全髋部区的骨密度值差别不大(P>0.05),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值显著升高(P<0.05);患者手术后90d患侧3区、4区以及G区骨密度值与手术后3d相比变化不大(P>0.05),患者手术后90d患侧(1-9)区的骨密度值明显低于手术后3d的骨密度值(P<0.05)。结论:PFNAII内固定治疗可明显升高患者健侧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值,降低患侧(1-9)区的骨密度值。
- 林浩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骨密度
- 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行PKP的分型治疗方案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成形术(PKP)的分型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就诊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研究组将患者分为假关节型、进展型、空洞型和单纯型,分别采用不同的PKP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行PKP手术治疗,但不进行PKP分型。术后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采用SF-36健康调查表和VAS表对患者术后健康状况和疼痛视觉模拟进行评分。观察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3.75%,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1.25%,研究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和SF-36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伤椎凸角恢复和椎前中柱均高度恢复较对照组好;术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9%,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分型,采取不同的方案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和SF-36评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林浩
- 关键词:胸腰椎压缩骨折PKP
- 仙灵骨葆联合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究仙灵骨葆联合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其并发症情况。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的8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仙灵骨葆联合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L2-4椎体骨密度、Harris优良率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的短于对照组;治疗1、3个月后,观察组的骨密度明显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半年后的Harris优良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明显的少于对照组;上述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仙灵骨葆联合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显著的提高了骨密度,促进了骨折愈合,提高了髋关节恢复的优良率。
- 郑连生向保国林浩
- 关键词:仙灵骨葆股骨颈骨折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9月本院治疗的72例5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组,32例)和B组(半髋关节置换术组,40例)。术后随访5-6年,平均5.2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半髋关节置换术可优先选择治疗高龄、预期生存期相对较短、活动能力要求不高、术前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手术耐受力差的股骨颈骨折患者。
- 郑连生向保国林浩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
- 骨折时间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后胸腰椎体内骨水泥弥散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研究骨折时间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手术后胸腰椎体内骨水泥弥散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和平里医院行PVP手术的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34例,根据骨折至手术时间,分为急性组(骨折时间〈3周)44例、亚急性组(骨折时间3~6周)44例、陈旧组(骨折时间〉6周)46例,记录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后对患者进行CT复查,采用CT影像呈现患者术后椎体内骨水泥弥散情况,观察骨水泥的形状,判断骨水泥在椎体内是偏心分布还是均匀分布;比较患者的骨水泥弥散体积和患者椎体体积;根据CT影像统计患者的骨水泥渗漏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急性组、亚急性组、陈旧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特征、骨水泥弥散范围、骨水泥形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骨水泥弥散体积高于亚急性组和陈旧组[(2.52±0.21)比(2.34±0.37),(2.13±0.20);(11.4±3.1)mL比(8.5±1.3)mL,(6.6±2.2)mL],亚急性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骨水泥弥散体积高于陈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亚急性组和急性组[23.91%(11/46)比11.36%(5/44)、4.55%(2/44),P〈0.05]。结论骨水泥的弥散系数随着骨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尽早手术,以提高骨水泥弥散系数,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郑连生向保国林浩
- 关键词:胸腰椎体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