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连生
- 作品数:10 被引量:51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髋关节痛风性关节炎一例报告
- 2009年
- 患者男,56岁.16年前,患者出现双髋关节疼痛、跛行,间断服用止痛药,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及生活.患者有长期饮酒史,每日饮酒量约500 ml;无糖皮质激素暇用史.
- 翟吉良金今翁习生郑连生
- 关键词:双髋关节关节疼痛止痛药饮酒史饮酒量跛行
- 两种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59例老年脊柱压缩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9例,采用PVP治疗)和观察组(80例,采用PKP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透视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百分比,采用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评估两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生存质量。结果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及术中透视时间观察组均长(多)于对照组(P<0.01)。骨水泥用量和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Cobb角:两组术后1、6个月均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1、6个月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椎体高度百分比、SF-36评分各项指标:两组术后1、6个月均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1、6个月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KP和PVP治疗老年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但PKP在镇痛效果、修复椎体高度百分比和安全性方面优于PVP。
- 杜亚雷郑连生
-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 仙灵骨葆联合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究仙灵骨葆联合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其并发症情况。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的8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仙灵骨葆联合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L2-4椎体骨密度、Harris优良率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的短于对照组;治疗1、3个月后,观察组的骨密度明显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半年后的Harris优良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明显的少于对照组;上述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仙灵骨葆联合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显著的提高了骨密度,促进了骨折愈合,提高了髋关节恢复的优良率。
- 郑连生向保国林浩
- 关键词:仙灵骨葆股骨颈骨折
- 不同力线位置高位截骨术治疗KOA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高位截骨术不同力线位置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对膝关节功能、软骨修复及疼痛改善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120例KO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力线位置分为固定力线组(n=60)、个体化力线组(n=60),两组患者均行高位截骨术,固定力线组采用统一目标力线至Fujisawa点治疗,个体化力线组根据术中关节软骨Outerbridge分级调整治疗。统计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并发症,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HSS)、胫骨角、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以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白细胞介素-17(IL-17)、MMP-3水平。结果术后3个月,个体化力线组优良率为80.00%,与固定力线组7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个体化力线组VAS低于固定力线组(P<0.05);术后3个月个体化力线组膝关节功能、活动度、肌力、稳定性、屈曲畸形评分高于固定力线组(P<0.05);术后3个月个体化力线组胫骨角小于固定力线组,MPTA大于固定力线组(P<0.05);术后1、3个月个体化力线组血清MMP-13、IL-17、MMP-3水平均低于固定力线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截骨术固定力线和个体化力线治疗KOA效果相当,而个体化力线在缓解疼痛、修复软骨、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更具有优势。
- 郑连生李学民李玉龙
-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基质金属蛋白酶-13白细胞介素-17
- 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究不同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142例行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LDH患者,均采用通道下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治疗,根据植入cage类型及数目不同分为单枚解剖组、2枚解剖组和单枚香蕉组。单枚解剖组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39~65(53.74±5.68)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62~28.13(22.08±2.15)kg·m-2;手术与复发间隔时间0.5~4.0(2.7±0.8)年;L3,45例,L4,535例,L5S111例;植入单枚解剖型cage。2枚解剖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37~66(54.15±6.02)岁;BMI为18.25~28.44(21.74±1.83)kg·m-2;手术与复发间隔时间0.5~5.0(2.7±0.9)年;L3,44例,L4,532例,L5S110例;植入2枚解剖型cage。单枚香蕉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38~65(54.49±6.45)岁;BMI为18.85~28.20(21.63±1.59)kg·m-2;手术与复发间隔时间0.5~5.0(2.6±1.0)年;L3,43例,L4,536例,L5S16例;植入单枚香蕉型cage。观察并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切口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前凸曲度及术后椎间融合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和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腰部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3组患者均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无病例脱落。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切口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枚解剖组、单枚香蕉组术后6个月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11.08±1.78)mm、(10.95±1.62)mm]、前凸曲度[(12.05±1.86)°、(11.63±1.57)°],高于单枚解剖组(10.14±1.54)mm、(10.92±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枚解剖组、单枚香蕉组术后6个月椎间融合率(95.65%、95.56%),高于单枚解剖组(78.43%);3组术后1、6个月腰部VAS、ODI较术前下
- 郑连生李学民李玉龙
- 关键词:椎间融合器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隙高度椎间融合
- 开窗桥式椎管内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 2005年
- 孙捷郑连生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椎管内减压术桥式
-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患者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2
- 2020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n=89)和非渗漏组(n=100),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PVP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结果89例骨水泥渗漏患者中A型渗漏38例(42.70%),B型渗漏26例(29.21%),C型渗漏15例(16.85%),D型渗漏10例(11.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一次性治疗椎体个数和骨折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伤椎高度、骨水泥注入量、术前Cobb角、穿刺路径和椎体周壁破坏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伤椎高度、骨水泥注入量、术前Cobb角、穿刺路径和椎体周壁破坏等因素是导致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伤椎高度、骨水泥注入量、术前Cobb角、穿刺路径和椎体周壁破坏等是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
- 杜亚雷郑连生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9月本院治疗的72例5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组,32例)和B组(半髋关节置换术组,40例)。术后随访5-6年,平均5.2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半髋关节置换术可优先选择治疗高龄、预期生存期相对较短、活动能力要求不高、术前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手术耐受力差的股骨颈骨折患者。
- 郑连生向保国林浩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
- 液氮冷冻法制备兔股骨头坏死模型新方法及效果评估
- 2022年
- 目的通过改良的手术路径,应用液氮冷冻法制备兔股骨头坏死模型,建立模拟人股骨头坏死病理变化的实验动物模型,为股骨头坏死的基础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选取10只健康雌性新西兰大白兔,月龄(3.0±0.2),体重(3.2±0.4)Kg,选取左侧股骨头为实验组,右侧股骨头为空白对照。使用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手术路径,沿股骨颈方向钻入2.0 mm克氏针,将液氮冷冻仪探针插入孔道进入股骨头区域,对股骨头进行冷冻—复温2个循环,冷冻、复温时间均为半分钟,缝合切口后放回原笼位。于术后4周处死实验动物,取出股骨头观察股骨头大体变化,并即刻行股骨头X线等影像学检查,最后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所有实验动物术后均无死亡。通过对实验兔双侧股骨头大体形态观察,实验组股骨头软骨下骨颜色变深,呈暗红色,负重区有小片状坏死灶。X线结果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股骨头无明显的骨质密度改变。micro-CT示实验组股骨头软骨下骨小梁稀疏、紊乱,出现多处骨小梁连续性中断。MRI示实验组股骨头表现为以高信号为主的片状的高、低混合信号区。病理组织切片结果可以发现软骨变薄、细胞排列紊乱,骨小梁变细、排列紊乱,脂肪细胞融合,空骨陷窝形成等。10只实验兔的左侧股骨头均出现早期坏死的表现,成功率100%。结论本实验通过新的手术路径用液氮冷冻法成功制备了兔股骨头坏死的模型,手术创伤小,无需切开关节囊和脱位股骨头,操作简单,可作为兔股骨头坏死造模的新方法。
- 李玉龙焦龙兵郑连生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模型液氮冷冻法
- 骨折时间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后胸腰椎体内骨水泥弥散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研究骨折时间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手术后胸腰椎体内骨水泥弥散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和平里医院行PVP手术的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34例,根据骨折至手术时间,分为急性组(骨折时间〈3周)44例、亚急性组(骨折时间3~6周)44例、陈旧组(骨折时间〉6周)46例,记录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后对患者进行CT复查,采用CT影像呈现患者术后椎体内骨水泥弥散情况,观察骨水泥的形状,判断骨水泥在椎体内是偏心分布还是均匀分布;比较患者的骨水泥弥散体积和患者椎体体积;根据CT影像统计患者的骨水泥渗漏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急性组、亚急性组、陈旧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特征、骨水泥弥散范围、骨水泥形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骨水泥弥散体积高于亚急性组和陈旧组[(2.52±0.21)比(2.34±0.37),(2.13±0.20);(11.4±3.1)mL比(8.5±1.3)mL,(6.6±2.2)mL],亚急性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骨水泥弥散体积高于陈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亚急性组和急性组[23.91%(11/46)比11.36%(5/44)、4.55%(2/44),P〈0.05]。结论骨水泥的弥散系数随着骨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尽早手术,以提高骨水泥弥散系数,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郑连生向保国林浩
- 关键词:胸腰椎体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