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瑜

作品数:21 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口腔
  • 6篇细胞
  • 6篇细胞癌
  • 6篇鳞状
  • 6篇鳞状细胞
  • 6篇鳞状细胞癌
  • 5篇预后
  • 5篇皮瓣
  • 5篇肿瘤
  • 5篇淋巴
  • 5篇口腔鳞
  • 4篇术后
  • 4篇淋巴结
  • 3篇缺损
  • 3篇口腔鳞状细胞...
  • 3篇TNM分期
  • 2篇腮腺
  • 2篇腮腺切除
  • 2篇腮腺切除术
  • 2篇腮腺肿瘤

机构

  • 21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蚌埠医学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云南省肿瘤医...

作者

  • 21篇周瑜
  • 12篇彭晖
  • 2篇王倩
  • 1篇刘敏
  • 1篇孙国文
  • 1篇安常明
  • 1篇董敏俊
  • 1篇侯劲松
  • 1篇李超
  • 1篇韩伟
  • 1篇任国欣
  • 1篇单小峰
  • 1篇张陈平
  • 1篇彭冉冉
  • 1篇傅正平
  • 1篇王悦平
  • 1篇后军
  • 1篇朱国培
  • 1篇孙传政
  • 1篇张胜

传媒

  • 4篇临床口腔医学...
  • 3篇中国口腔颌面...
  • 3篇口腔疾病防治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精准医学杂志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浸润深度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探讨肿瘤浸润深度(depth of invasion,DOI)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测量2008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111例原发性OSCC患者的DOI。分别应用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第7版(UICC7)及第8版(UICC8)T分期系统对患者重新分类,了解分期变化及由此引起的术后局部复发、颈部淋巴结转移及生存率的差异,探究DOI对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结果 根据UICC8的pT分期重新分类后,患者pT分期出现明显的升级(P<0.01)。在UICC7的pT1期患者中,DOI≤5 mm的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和术后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4%和3.1%,当5 mm10 mm时,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升至17.1%和75.0%(P=0.002),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分别升至60.0%及75.0%(P<0.01)。KaplanMeier法作生存分析表明,随着DOI的增加,UICC7的pT1期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均降低(均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OI是影响OSCC患者总生存率的重要危险因素(P=0.020)。结论 DOI可以将OSCC尤其是早期OSCC中的高危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是OSCC患者总生存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周瑜段贤捷翁海燕司呈云安星妃章礼玉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TNM分期预后
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在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逆行性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方法在腮腺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因腮腺良性肿瘤接受腮腺切除术的183例患者按腮腺切除术中面神经解剖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133例为Ⅰ组,其余解剖法50例为Ⅱ组,比较两组患者腮腺切除后手术时长、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Ⅰ组手术时长短于Ⅱ组[(94.1±4.77)min比(133.6±2.21)min,t=76.193,P=0.000]、Ⅰ组术中出血量少于Ⅱ组[(52.3±1.19)m L比(97.2±3.88)m L,t=80.418,P=0.000]、术后暂时性面神经麻痹Ⅰ组13例,Ⅱ组11例(χ2=4.767,P=0.029)、术后永久性面神经麻痹Ⅰ组1例,Ⅱ组3例(χ2=2.548,P=0.110)、术后涎瘘Ⅰ组9例,Ⅱ组9例(χ2=3.981,P=0.046)、术后Frey综合征Ⅰ组14例,Ⅱ组10例(χ2=2.862,P=0.091)。两组患者术后无复发病例。结论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可有效地缩短腮腺切除术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病率。
周瑜叶茂昌王来平王祎朱伟政彭晖
关键词:腮腺切除术面神经麻痹腮腺肿瘤并发症
UHRF1在口腔黏膜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临床预后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分析泛素样含PHD和环指域1(ubiquitin like with PHD and ring finger domains 1,UHRF1)在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8—2016年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口腔鳞癌患者,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评估患者的肿瘤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侵袭前沿中的UHRF1表达,了解其表达差异性。以免疫反应强度分布指数(immunoreactivity intensity distribution index,IRIDI)值4分为界限,将患者分为UHRF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UHRF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法对肿瘤组织中UHRF1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Cox风险模型对影响口腔癌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与肿瘤侵袭前沿、癌旁正常组织相比,UHRF1在口腔鳞癌肿瘤组织中高表达(P<0.01)。口腔鳞癌组织中UHRF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相关(P<0.05)。UHRF1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患者肿瘤复发、颈淋巴结转移、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及生存率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UHRF1的表达水平是影响口腔鳞癌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02)。结论 UHRF1在口腔鳞癌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口腔鳞癌有价值的预后指标。
段贤捷翁海燕沈国栋司呈云安星妃章礼玉周瑜
关键词:口腔癌鳞状细胞癌预后
口腔洞穿性缺损修复重建策略
研究目的:口腔常因肿瘤或外伤发生全层结构的缺损即洞穿性缺损,大多洞穿性缺损的修复需要"双面上皮化"覆盖处理,而常规的皮瓣只有一面"上皮化",需将皮瓣折叠或采取其他处理方式实现"双面上皮化",本文将探讨口腔洞穿性缺损的修复...
陈传俊王来平周瑜王祎朱伟政彭晖项先旺章礼玉
文献传递
层状钙钛矿结构多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将铋层状钙钛矿结构铁电材料与含过渡金属元素的磁性材料在水性介质中进行球磨混合、烘干、烧结得到层状钙钛矿结构多铁材料;所述铋层状钙钛矿结构铁电材料具有式(I)所示的分子式:(Bi<Sub>2</Sub>O<Sub>2...
陆亚林王建林向斌周瑜伏启唐健刘敏彭冉冉傅正平
文献传递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重建口颊癌术后口内外大面积联合缺损的临床效果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肌皮瓣)在修复口颊部联合大型洞穿性缺损中的重建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颊癌患者37例,回顾性分析颊颌颈联合根治术后,口内外大型缺损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术后洞穿缺损全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岛共58块,双叶皮瓣21例,带肌岛29例。皮瓣危像探查2例,均成活。术后随访3~44个月,平均23个月,患者术后开口、外形、语言、吞咽、咀嚼功能均获得一定恢复。供区和受区无明显严重并发症。结论: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大面积缺损的主要手段,其组织结构的丰富性赋予了设计的多样性、灵活性,修复效果满意。
彭晖叶茂昌陈传俊王来平周瑜王祎朱伟政项先旺章礼玉
关键词:股前外侧皮瓣
MRI测量和评估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临床分期指标的准确性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和评估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临床分期指标的准确性。方法:纳入2020年2月—2022年9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OSCC患者71例,记录MRI测量的肿瘤最大直径(maximum tumor diameter,MTD)、浸润深度(depth of invasive,DOI)以及最大值截面,按相应截面制作病理切片,测量病理MTD和DOI值并进行统计分析,将MRI图像评估的患者颈淋巴结状态与术后病理证实的淋巴结状态进行比较,分析术前MRI测量和评估临床分期的准确性。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RI Gd-T1WI序列测量的DOI平均较病理结果高出2.54 mm(95%CI:3.56~1.53,P<0.05),相关系数r为0.984;T2WI序列测量的DOI平均较病理结果高出3.09 mm(95%CI:4.88~1.29,P<0.05),相关性系数r为0.953。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Gd-T1WI序列的测量结果与病理DOI值一致性更高。临床测量的MTD较病理结果高出0.85 cm(95%CI:0.78~0.91,P<0.05),相关性系数r为0.958;MRI测量的MTD较病理结果高出0.21 cm(95%CI:0.10~0.32,P<0.05),相关性系数r为0.878。MRI测量肿瘤的MTD值较临床目测的结果误差显著降低。通过MRI术前评估患者颈淋巴结状态,真阳性率为69.6%,真阴性率为89.6%。结论:MRI在测量OSCC患者临床分期指标DOI和MTD的准确性较高,可作为评估患者临床分期的一种可靠的参考方法。
司呈云刘梦秋翁海燕章礼玉安星妃周瑜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
影像组学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应用进展
2025年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制定该疾病的治疗方案时,正确评估颈部淋巴结的分期至关重要。准确的临床分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颈淋巴结清扫术以及术后并发症。利用传统的影像学技术评估淋巴结性质时,主要依靠淋巴结的大小和形态进行评估,存在主观偏向性。为了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数据,影像组学将图像转换为可由软件处理的定量变量。通过应用影像组学技术,医生能够利用定量的数据来评估淋巴结的性质,并根据这些结果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本文综述了影像组学在OSCC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应用。
王倩彭晖章礼玉杨宗澄王雨琪潘宇周瑜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磁共振成像计算机体层扫描
显微小血管程式化开放吻合法的临床应用
研究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程式化开放状态下显微小血管吻合方法在颌面头颈肿瘤修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的肿瘤患者120例,...
王祎陈传俊周瑜项先旺朱伟政彭晖章礼玉
关键词:组织瓣移植微血管吻合
文献传递
淋巴结产量及淋巴结比率在cN0口腔鳞癌中的预后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淋巴结产量(lymph node yield,LNY)和淋巴结比率(lymph node ratio,LNR)在临床淋巴结阴性(cN0)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8年1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N0 OSCC患者151例,分为病理淋巴结阴性(pN0)、病理淋巴结阳性(pN+)2组,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复发和总体生存时间(OS)的因素。其中,颈淋巴清扫术后的LNY是基于文献推荐值16,LNR采用人工受试者(ROC)曲线计算出最佳截断值,分别将患者分为2组。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复发、总体生存时间的多因素分析分别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采用非参数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OS、疾病特异生存时间(DSS)的生存差异。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1例cN0 OSCC患者中,pN0组109例(72.2%),pN+组42例(27.8%)。pN0组的5年OS、DSS显著高于pN+组(P<0.05)。在pN0组,LNY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浸润深度(depth of invasion,DOI)、LNY是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S和DSS生存曲线显示,LNY<16的患者5年生存率(OS为65%、DSS为53%)显著低于LNY≥16的患者(OS为80%、DSS为82%)(P<0.05),可将该部分患者进行危险分层。pN+组中,LNR为复发、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子。对LNR进行生存分析发现,LNR≤0.075的患者,5年生存率(OS为80%、DSS为80%)显著高于LNR>0.075的患者(OS为25%、DSS为33%)(P<0.05)。结论:在cN0的OSCC患者中,pN0、pN+患者预后存在显著差异,与复发、生存相关。在pN0患者中,复发的患者存在生存差异,LNY是影响复发、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在pN+患者中,LNR是患者复发、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该指标可能更有助于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分层能力。
安星妃章礼玉彭晖王倩翁海燕周瑜
关键词:口腔鳞癌预后TNM分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