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可新

作品数:22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机械工程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2篇汽车
  • 7篇碰撞
  • 7篇纵梁
  • 5篇防撞
  • 5篇防撞梁
  • 4篇电动
  • 4篇电动汽车
  • 4篇碰撞力
  • 4篇梁结构
  • 4篇横梁
  • 4篇车身
  • 3篇轻量
  • 3篇轻量化
  • 3篇总成
  • 3篇车架
  • 3篇车辆
  • 2篇悬架
  • 2篇悬置
  • 2篇偏置碰撞
  • 2篇前减震器

机构

  • 22篇长城汽车股份...

作者

  • 22篇秦可新
  • 15篇田秀梅
  • 10篇石立霞
  • 8篇孙志伟
  • 7篇张帅
  • 7篇赵征
  • 6篇杨东胜
  • 6篇于硕
  • 6篇闫红光
  • 5篇陈康成
  • 1篇刘绍辉
  • 1篇孙喜冬
  • 1篇王彬
  • 1篇王宇
  • 1篇原强
  • 1篇周长利

传媒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发动机舱上边梁和车辆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提供一种发动机舱上边梁和车辆,所述发动机舱上边梁包括靠近车辆的前侧设置的前部、靠近车辆的后侧设置的后部和连接所述前部与所述后部的连接部,所述后部包括呈“八”字形布置的第一支梁和第二支梁,其中,所述...
孙印飞闫红光秦可新田秀梅杨东胜王宇朱志楠
文献传递
双防撞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防撞梁结构,包括由连接件与车辆纵梁构成固定连接的上防撞梁和下防撞梁,上防撞梁与下防撞梁分别通过上安装支架及下安装支架连接于连接件上,且下安装支架对应于车辆纵梁布置,并对应于上安装支架,于连接件和车辆纵...
孙印飞陈康成孙志伟李楠田秀梅秦可新赵征张帅
文献传递
车身前部传力结构及汽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前部传力结构及汽车,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前部传力结构包括机舱纵梁单元,以及与所述机舱纵梁单元固连在一起的前围板单元、A柱单元和门槛梁单元,还包括固连于所述A柱单元与所述门槛梁单元之间、并为倾斜状布置的...
杨东胜田秀梅闫红光孙印飞秦可新
文献传递
双防撞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防撞梁结构,包括由连接件与车辆纵梁构成固定连接的上防撞梁和下防撞梁,上防撞梁与下防撞梁分别通过上安装支架及下安装支架连接于连接件上,且下安装支架对应于车辆纵梁布置,并对应于上安装支架,于连接件和车辆...
张帅李楠秦可新赵征孙志伟陈康成田秀梅孙印飞
文献传递
压力缓冲件、活塞、压力缓冲装置和防侧倾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防侧倾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压力缓冲件、活塞、压力缓冲装置和防侧倾系统。压力缓冲件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本体,本体上形成有连通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第一流路中设置有位于第一端的第一腔室,第一...
于硕秦可新石立霞訾玉齐孙喜冬
文献传递
汽车及其前纵梁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机舱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汽车及其前纵梁,所述前纵梁具有封闭的中空内腔、位于所述汽车的发动机舱中并且大致沿所述汽车的纵向延伸,所述前纵梁包括朝向所述发动机舱外侧的外板和朝向所述发动机舱内侧的内板,所述...
闫红光秦可新孙印飞石立霞田秀梅
文献传递
车架中部结构与电动汽车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架中部结构与电动汽车,本发明所述的车架中部结构包括车架内分置于两侧的纵梁,以及连接于两侧的纵梁之间的横梁结构,且该横梁结构被设置为由通过连接部与两侧的纵梁固定连接的动力电池包壳体构成;另外,本实施例的车架...
秦可新田秀梅李楠陈康城孙志伟赵征孙印飞张帅
文献传递
碰撞吸能装置及车辆防撞梁总成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及车辆防撞梁总成,所述碰撞吸能装置包括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各自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活塞杆具有位于缸体内且设置有活塞体的内端部分以及伸出缸体的外端部分,所述缸体内,活...
田秀梅闫红光杨东胜秦可新孙印飞
文献传递
汽车防撞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防撞梁结构,其包括防撞梁本体,以及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防撞梁本体外端面上的溃缩板,且所述溃缩板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防撞梁结构通过在防撞梁本体的前方设置溃缩板,可由...
石立霞秦可新孙印飞于硕訾玉齐原强田秀梅杨东胜闫红光
文献传递
正面和偏置碰撞的耐撞性仿真与车身结构改进
2017年
为改善轿车安全性, 用仿真方法研究了车辆正面和偏置碰撞的耐撞性,并改进车身结构。建立了针对轿车的有限元模型。基于“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实验方法,应用 Hypermesh 软件,对轿车在 40%偏置碰撞和 100%正面碰撞工况下的车辆耐撞性性能,包括:碰撞过程中零部件变形时序、车身加速度及车身侵入量等,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分析。改进了保险杠吸能盒、保险杠后端抗弯部件等关键吸能部件的结构;增加了乘员舱区域部件的强度。
秦可新石立霞
关键词:轿车安全偏置碰撞数值仿真耐撞性能车身结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