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作品数:27 被引量:112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水利工程 电气工程 更多>>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言语流畅性下降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采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初步探索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言语流畅性下降的脑机制。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例MCI患者(MCI组)及16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入组前分别采集两组临床资料、神经心理学量表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rs-fMRI)数据。采取ALFF分析方法,比较MCI组与健康对照组静息态脑功能差异,并进一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别观察ALFF变化的脑区与言语流畅性测试量表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CI组患者右侧岛叶/颞上回ALFF降低(高斯随机场校正,voxel P<0.005,cluster P<0.05)。未发现ALFF升高脑区。降低的ALFF值与蒙特利尔认知量表基础版的流畅性测试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_(s)=0.500,P=0.025)。结论MCI存在右侧岛叶/颞上回大脑活动降低,可能是患者言语流畅性下降的原因。 郭春蕾 何家恺 马跃 孙继飞 张斌龙 王智 洪洋 张磊 方继良 罗萍关键词:轻度认知障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岛叶 从伏气学说探讨痛风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辨治 痛风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痹证'范畴,中医药对痛风的治疗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痛风的发病与饮食不节密切相关,《黄帝内经》日:'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指出嗜食肥甘厚味的影响,成为后世论述痛风的基础.痛风积久而发、反复发... 王新贤 殷海波 陈亚光 张磊 胡笑赢关键词:痛风 伏气学说 发病机制 临床辨治 文献传递 基于静息态fMRI技术观察耳甲电针治疗首发性抑郁症即刻脑效应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观察耳甲电针即经皮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对首发性抑郁症(first-episode depression,FED)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脑功能活动的即刻调节作用。方法将29例FED患者作为FED组,29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FED组采用taVNS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即刻行fMRI扫描;健康组不予治疗仅纳入时行fMRI扫描。将基线期两组比较和FED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所诱导的ALFF重合差异脑区作为种子点,分析FED组治疗前后的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变化。结果与健康组比较,FED组治疗前ALFF在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中回、左侧眶部额下回及右侧颞中回升高(t=5.24,4.64,4.93,4.71;P<0.005),在左侧楔前叶、右侧楔前叶、左侧矩状回、右侧矩状回及左侧壳核减低(t=﹣3.79,﹣5.62,﹣3.50,﹣3.51,﹣3.49;P<0.005)。与治疗前比较,FED组治疗后左侧额中回、左侧补充运动区ALFF降低(t=﹣2.76,﹣2.77;P<0.005)。以左侧额中回为感兴趣区进行治疗前后全脑FC比较,FED组治疗后在右侧楔前叶、左侧矩状回、右侧枕上回和右侧中央沟盖回的FC增强(t=3.61,3.72,4.98,5.00;P<0.005),在左侧额中回、左侧眶部额下回的FC降低(t=﹣3.06,﹣3.18;P<0.005)。结论FED患者存在认知控制网络、默认网络及奖赏网络等脑区功能活动异常。耳甲电针具有即刻调制FED患者认知控制网络、默认网络、奖赏网络及视觉加工网络部分脑区功能活动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FED潜在的脑效应机制。 孙继飞 何家恺 马跃 王智 郭春蕾 罗屹 洪洋 曹久冬 张磊 田静 余学 肖雪 方继良关键词:抑郁症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基于ALFF分析的耳甲电针治疗轻中度抑郁症脑效应研究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采用ALFF静息态磁共振分析技术探讨耳甲电针对抑郁症患者脑部神经元自发活动的调节作用。方法纳入20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进行8周的耳甲电针治疗,并于治疗前后采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数据,评估耳甲电针抗抑郁的疗效,同时采用低频振幅算法对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耳甲电针对患者局部脑区神经元自发活动的调节作用。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患者HAMD-17量表评分降低;左侧的颞叶下回ALFF值升高,而右侧海马、楔前叶、距状裂周围皮质、左侧后扣带回和右侧丘脑ALFF值降低。结论耳甲电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对脑默认网络、情绪回路、认知和视觉相关皮质的脑区的自发神经元活动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抗抑郁的重要机制。 陈慧昀 赵斌 张磊 曹久东 陈丹 赵沛涵 王朝阳 荣培晶关键词:抑郁症 张从正治痹学术思想初探 2015年 张从正(公元1156—1228年间),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人。与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齐名,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又有“医王”美誉。《儒门事亲》是张从正在继承《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前人理论基础上对其自身学术思想的总结,从中可以看出其对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均有所擅长,以及以攻邪法治病的独特风格。细读《儒门事亲》一书,其中载有不少辨析及诊疗痹症的论述,笔者欲就此做一总结,梳理并提炼其治痹的特色,以期对今后临床诊疗工作有所裨益。 孙颖伟 殷海波 张磊 陈亚光关键词:《儒门事亲》 临床诊疗工作 《伤寒杂病论》 正治 金元四大家 《难经》 甘露消毒丹治疗风湿病验案 被引量:3 2015年 甘露消毒丹首见于《续名医类案·卷五·疫证篇》,文中记载“雍正癸丑,疫气流行,托吴使者嘱叶天士制方救人”。相传为叶天士所创,收于《温热经纬》。甘露消毒丹又名普济解毒丹,全方由滑石、黄芩、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连翘、白豆蔻、薄荷、射干等组成,方名独特新颖,别具一格:“甘露”指甘美的雨露。老子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王晋三曰:消暑在于消湿去热??湿热既去,一若新秋甘露降而暑气潜消。“消毒”意为能消除毒疫之气[1]。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淡渗利湿之功,有如甘露降临而暑气潜消,故名“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丹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叶天士强调,凡“湿邪犹在气分”者皆可用之。 孙颖伟 殷海波 陈亚光 张磊关键词:甘露消毒丹 风湿病 《温热经纬》 续名医类案 叶天士 广泛性焦虑症双侧杏仁核静息态和动态功能连接特征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2025年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ingstatefunctionalconnectivity,rs-FC)和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方法观察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异常改变特征。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GAD患者35例和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35例,对两组被试分别采集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数据,以杏仁核为种子点,观察两组被试双侧杏仁核的rs-FC和dFC异常改变特征,并进一步将差异脑区与临床症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rs-FC方面,GAD组左侧杏仁核与左侧眶部额下回、左侧中央后回、左侧枕上回、左侧颞中回颞极(t=-2.236、-2.220、-2.222、-2.230,P<0.005)的rs-FC较HC组减低,右侧杏仁核与左侧额中回、左侧辅助运动区、左侧中央后回(t=-2.297、-2.296、-2.299,P<0.005)的rs-FC较HC组减低;在dFC方面,GAD组左侧杏仁核与右侧颞中回、左侧楔前叶(t=-2.236、-2.220,P<0.005)的dFC较HC组减低,右侧杏仁核与右侧眶部额中回、右侧岛叶dFC较HC组减低(t=-2.297、-2.296,P<0.005),且GAD组右侧杏仁核与左侧额中回的rs-FC值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17,HAMD-17)评分呈负相关(r=-0.425,P=0.013)。结论GAD患者杏仁核与局部脑区存在静态与动态功能连接异常,主要包括奖赏网络、默认网络、额顶网络和视觉网络,本研究为了解GAD脑功能活动异常神经病理机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张磊 王小玲 孙继飞 曹久冬 洪洋 罗萍 孙黎 吕学玉 刘军 赖菁玲 方继良 郎学森关键词:广泛性焦虑症 杏仁核 磁共振成像 耳甲电针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即刻脑效应的fMRI研究 2025年 目的:观察耳甲电针,即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术(taVNS)对规律服药的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静息态fMRI脑功能活动的即刻调节作用。方法:收集17例规律服药的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为患者组,另选择17例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患者组采用taVNS治疗30 min,并于治疗前后行静息态fMRI扫描;对照组仅行1次静息态fMRI扫描。观察比较2组全脑范围内的低频振幅(ALFF)、比率低频振幅(fALFF)、局部一致性(ReHo)值的差异,以及taVNS治疗前后患者即刻全脑范围内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双侧小脑ALFF值降低区,右侧楔叶/右侧距状沟、左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fALFF值降低,右侧小脑、右侧矩状沟/右侧楔叶/右侧舌回ReHo值降低;taVNS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组双侧辅助运动区/双侧内侧额上回/左侧前扣带/左侧旁扣带回ALFF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RF校正,簇水平P<0.05,阈值体素水平P<0.005)。结论:规律服药的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仍存在小脑和感觉、运动相关皮质脑区的脑功能异常,taVNS的即刻调节作用主要集中在双侧辅助运动区和前额叶,这可能是其辅助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的脑机制。 高山山 张磊 郭春蕾 陈庆燕 曹久冬 罗屹 马跃 周涌涛 杨戈 但小娟 陈彪 方继良关键词:针刺 迷走神经电刺激 帕金森病 耳甲部电针治疗药物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观察及其静息态fMRI脑机制初探 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观察耳电针治疗药物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临床疗效,探索其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脑机制。材料与方法招募20例TRD患者,采用耳电针治疗8周,于治疗前(第0周)及治疗后(第8周)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抗抑郁疗效;并参加rs-fMRI扫描,以双侧前扣带回喙部(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rACC)作为种子点,比较治疗前后静息态脑功能连接(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变化,进一步分析HAMD-17评分差值与FC变化相关性,探讨其脑机制。结果17例TRD患者完成临床研究。治疗前后HAMD-17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9例TRD患者完成脑机制研究。右侧rACC-左侧楔前叶/左侧中央后回FC增强,左侧rACC-左侧舌状回/左侧楔前叶/左侧中央后回FC增强;左侧rACC-右侧楔前叶FC降低。左侧rACC-左侧舌状回的增强FC与HAMD-17积分差值呈显著正秩相关(r=0.840,P=0.005)。结论耳甲部电针治疗药物难治性抑郁症有效,其脑机制可能与调节rACC与脑默认模式网络重要脑区楔前叶及联合皮层舌状回FC有关。 李小娇 许可 方继良 洪洋 陈丽梅 高德强 张磊 许凤全 王红星关键词:耳甲 电针 抑郁症 功能磁共振成像 针刺研究中fMRI扫描技术探讨 我院放射科自2005年以来,开展了一项国际合作项目,在试验过程中,积累了fMRI针刺研究试验的一些经验,供大家一起探讨.fMRI的图像扫描前准备1.和受试者谈话:2.头动控制方法::4.扫描将持续6分钟,你在扫描时,整个... 张磊 石凤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