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飞
- 作品数:16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肛提肌裂孔标志在腹腔镜直肠癌超低位保肛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肛提肌裂孔解剖标志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超低位保肛中的定位意义.方法:选取60例实施直肠癌根治术+超低位保肛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肛门4 ~6 cm),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腹组和腹腔镜组各30例,以术中发现肛提肌裂孔或者肛提肌(经腹)为游离直肠下缘解剖标志.结果:60例患者术中均遵循TME原则完整切除直肠系膜,两组术后环周切缘阳性率、吻合口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组在淋巴结清除数、切口感染发生率方面要优于经腹组(P<0.05).术后3~18个月随访发现两组在腹腔种植、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排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方面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提肌裂孔解剖标志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超低位保肛中的下缘定位可靠,腹腔镜直肠癌根治+超低位保肛术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肛门4~6cm)安全可靠,在根治的前提下保肛极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潘晓飞陈本鑫张干李宝
- 关键词:腹腔镜低位直肠癌
- 盲肠置管造瘘在梗阻型左半结肠癌一期吻合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介绍盲肠置管造瘘在梗阻型左半结肠癌一期吻合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对13例梗阻型左半结肠癌采取盲肠置管造瘘在梗阻型左半结肠癌一期吻合手术方法治疗。结果 13例患者手术顺利,疗效满意,无吻合口瘘及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盲肠置管造瘘在梗阻型左半结肠癌一期吻合术中应用,可减少吻合口瘘发生率,避免因预防性造口导致二次手术,并安全可靠。
- 孙健潘晓飞陈昌艳
- 关键词:造瘘一期吻合
- PPH术后继发性出血分析与处理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PPH术后继发性出血的处理。方法 496例PPH手术发生术后继发性出血11例,对出血的原因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原因与便秘、前列腺增生、剧烈活动及过早性生活等有关。出血时间为术后第4d至第9d不等,9例用凡士林纱条卷在灌肠袋管呈圆柱状压迫止血24~32h。后来未见再次出血,2例吻合口缝合患者其中1例再次发生出血,予以压迫止血处理后未再见出血。结论 PPH术后尽量避免继发性出血的各种因素,一旦发现继发性出血就应该立刻在腰麻或局麻下对出血点进行及时的探查及处理。
- 潘晓飞
- 关键词:PPH手术压迫止血
- 胃肠间质瘤诊断与外科治疗进展被引量:4
- 2019年
-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大多来源于Cajal细胞分化或前期为间充质干细胞间叶源性肿瘤,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比例较少,为0.1%~3%,好发于胃和小肠,十二指肠、食管及结直肠的GIST较为少见。GIST发病与原癌基因(c-kit)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R)突变相关,肿瘤的实质为由未分化或多能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指导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是免疫组织化学CD117及DOG-1表达阳性。分子靶向药物伊马替尼的出现,前所未有地为许多GIST患者提供了生存的机会,但手术仍是原发性GIST唯一可能治愈的手段,手术完整切除仍是治疗GIST的金标准。笔者根据经验结合文献对GIST诊断与外科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潘晓飞
-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外科治疗
- 高危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行全程新辅助治疗的近期疗效及术后DFS随访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全程新辅助治疗(TNT)模式在高危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6例高危LAR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辅助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新辅助放化疗(nCRT)组(56例)和TNT组(50例),所有患者经辅助治疗后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术。比较两组临床完全缓解(cCR)率、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放化疗不良反应、围手术期并发症、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及术后无病生存时间(DFS)。结果 TNT组患者治疗后cCR或pCR率为34.00%(17/50),明显高于nCRT组患者14.29%(8/56),两组间TRG分级比较无明显差异,但TNT组达到TRG 0级(pCR)比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放化疗不良反应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NT组CEA、CA125水平明显低于nCRT组(P<0.05)。随访时间12~52个月,nCRT组有11例患者出现了远处转移,12例出现局部复发。TNT组有7例患者出现了远处转移,6例出现局部复发。经Log-rank检验,TNT组患者术后DFS显著高于n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7,P=0.031)。结论 TNT治疗模式在不增加放化疗不良反应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前提下能够明显促进高危LARC患者肿瘤消退,改善患者生存预后。
- 姚远李宝潘晓飞刘锐李栋梁
- 关键词:新辅助放化疗高危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 PPH联合瘘管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自2008年以来,我科采用PPH联合瘘管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患者35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 张干潘晓飞宋莉莉李洋
- 关键词:环状混合痔瘘管切除术疗效观察低位肛瘘PPH
- 快速康复流程在梗阻型大肠癌一期吻合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快速康复流程(fast track programmes,FT)由于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节约患者住院费用,现在逐渐在国内推广[1],多学科协助诊治模式下的结直肠外科FT已得到广泛认可。
- 潘晓飞陈本鑫张干李洋
- 关键词:大肠肿瘤一期吻合
- 齿线上黏膜下环切+黏膜下痔核剥除术治疗急性环状混合痔嵌顿手术体会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介绍环状混合痔嵌顿急性期齿线上黏膜下环切+黏膜下痔核剥除术的手术方法,探讨其疗效。方法对28例环状痔病人进行环状混合痔嵌顿急性期齿线上黏膜下环切+黏膜下痔核剥除术,术后予以中药熏洗+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应用,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28例病人平均住院天数为8 d,术后第二天,疼痛症状明显减轻,肛门水肿明显减轻,术后第四天,患者肛门较平整,疼痛消失,治愈率100%。结论在确保疗效的基础上尽量的保护肛门的功能,解决了引起痔病的两大原因,不需要特殊材料,治疗费用少,住院时间短,经济实惠,便于在基层医院及经济落后地区推广。
- 潘晓飞孙健张干宋莉莉
- 关键词:环状混合痔嵌顿肛门功能
- 三黄冰片洗剂联合红光照射对混合痔术后肿痛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三黄冰片洗剂联合红光照射治疗混合痔术后肿痛的疗效。方法:将94例接受外剥内扎术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常规红光照射治疗,治疗组47例患者采用三黄冰片洗剂联合红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对混合痔术后肿痛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水肿评分、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治疗后水肿评分、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水肿、疼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优良率为80.9%,治疗组优良率为97.9%,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组改善疼痛疗效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满意度为80.9%,治疗组满意度为97.9%,治疗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黄冰片洗剂联合红光照射治疗混合痔术后肿痛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和水肿症状。
- 张干潘晓飞
- 关键词:混合痔术后肿痛红光照射
-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对直肠癌保肛术后失禁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对直肠癌保肛术后失禁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失禁患者12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分别予以常规康复联合电刺激治疗、常规康复联合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佛罗里达克利夫兰诊所大便失禁评分(CCF-FIS)、肛门直肠压力[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MSP)、直肠初始感觉容量(FP)和直肠最大耐受容量(MTV)]、盆底表面肌电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复发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两组CCF-FI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CF-F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两组ARP、MSP、MTV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两组FP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两组前基线波幅、持续收缩压变异系数、耐受收缩压变异系数、后基线波幅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两组快速收缩压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快速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观察组复发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00%(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能有效改善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失禁患者肛肠动力学,促进肛门功能恢复。
- 高苗苗潘晓飞张艳红
- 关键词:生物反馈电刺激直肠癌保肛根治术排便失禁肛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