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倩倩 作品数:26 被引量:64 H指数:5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语言文字 更多>>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常见辅音发音正确率及替代偏误分析 2025年 目的 对早期行人工耳蜗植入(CI)儿童术后辅音产出正确率及其替代偏误类型进行分析,为术后制订个性化言语康复训练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3岁以内单侧植入人工耳蜗语前聋儿童(CI组)和生理年龄匹配的健听儿童(normal hearing,NH)儿童各30名为研究对象,CI组儿童生理年龄平均3.83±1.53岁;耳蜗植入年龄平均1.50±0.78岁,NH组生理年龄平均4.13±0.54岁。日常使用汉语普通话交流,具备一定的发音能力。选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研发的《1.5至6岁普通话儿童发音测试(北京地区)词表》,分析两组儿童产出辅音(塞音/b、d、p、t、k、g/,塞擦音/j、q、z、c、zh、ch/,擦音/sh、s、x、f、h/)的正确率及其替代偏误。结果 (1)CI组儿童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正确率均显著低于NH组儿童(P<0.001);按发音部位的不同,CI组儿童的齿龈音(尤其是齿龈擦音和塞擦音)正确率显著低于NH组(P<0.001)。(2)偏误类型:CI儿童发音偏误模式与NH儿童类似,都表现出齿龈音和卷舌音之的相互替代,但CI组混淆程度更高。辅音易被软腭擦音/h/替代。结论 普通话CI儿童辅音发音比NH儿童差,塞音发音正确率较高,齿龈音正确率最低。CI儿童发音偏误模式与NH儿童类似,但混淆程度更高,替代错误有所差异,表明听觉障碍和发音姿势影响CI儿童的辅音产生。 郭倩倩 孟超 吕静 李玉玲 陈雪清 王硕关键词:人工耳蜗 辅音发音 偏误类型 2~6岁健听儿童塞音产出特点及发音变化规律研究 2025年 目的 分析并获得2~6岁健听儿童塞音产出特点及发音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2~6岁健听儿童40例,分为4个年龄组(2~,3~,4~,5~6岁组)各10例。采用塞音词表测试,计算所有塞音在不同年龄组的正确率并分析其产出及发音错误特点。结果 (1)所有塞音在不同年龄组总正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5~6?4~?3~?2~岁组,正确率分别为89.53%、86.13%、73.45%、62.17%。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4~和5~6岁组正确率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年龄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2)各塞音正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d、p、b、t、k、g/,正确率分别为91.80%、87.14%、86.07%、81.08%、68.47%、68.3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g、k/分别与/b、p、d、t/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3~岁组习得/p、d/、4~岁组习得/b/、5~6岁组习得/t/,/g、k/最难习得。(4)塞音发音的错误类型主要为替代,其中主要为/g/易被/d/替代、/k/易被/t/替代,且替代率较高。结论 健听儿童塞音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产出塞音的正确率逐步提高,但也存在个体差异性且变异度较大。 吕静 郭倩倩 孟超 陈雪清 王硕关键词:塞音 正确率 0~6岁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言语能力发展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 探讨不同人工耳蜗植入年龄听障儿童术后言语能力发展规律,以及植入年龄对术后言语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258例儿童根据人工耳蜗植入年龄分为6组:组(1)植入年龄6~12个月,组(2)13~24个月,组(3)25~36个月,组(4)37~48个月,组(5)49~60个月,组(6)61~72个月。在开机时、开机后6、12、24、36、48和60个月采用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对6组儿童进行言语能力评估。结果 组(1)~(3)的MUSS得分率在开机后0~48个月呈显著增长趋势(P<0.05);组(4)~(5)在开机后0~36个月呈快速增长(P<0.05);组(6)在开机后0~24个月呈显著增长(P<0.05);其余评估阶段呈较慢增长(P>0.05)。结论 MUSS问卷是评价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言语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同植入年龄儿童的言语产出能力总体趋势相同,但又各有特点,3岁前植入者的言语能力增长速度快且持续时间长;3岁后植入者虽然早期言语能力较3岁前植入者得分高,但言语能力增长速度较3岁前植入者慢且快速增长期持续短,有必要早期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孟超 郭倩倩 孔颖 吕静 李玉玲 董瑞娟 亓贝尔 王硕 陈雪清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 儿童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在耳聋儿童助听器验配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在助听器验配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康复效果评估提供方法和资料。方法 共有30名语前聋患儿参与本次研究。所有... 郭倩倩 陈雪清关键词:助听器 儿童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前语言交流能力发展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后儿童前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规律,探讨其与其它听觉及言语评价指标的相关性,为早期听觉言语康复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23例接受国产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语前聋儿童进行一年的随访,手术月龄12~66个月,平均35±3个月。分别于开机时及开机后1、3、6、9、12个月使用录像分析法对患儿的轮流交流、主动交流、视觉交流及听觉注意4项前语言交流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同时使用听觉行为分级(CAP)、言语可懂度分级(SIR)问卷对其听觉和言语能力进行评估。结果随术后开机时间延长,患儿的轮流交流和听觉注意能力呈显著增长趋势(P〈0.05),前6个月增长较快(P〈0.05),后6个月缓慢增长(P〉0.05);患儿主动交流和适时的视觉交流能力得分较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CAP和SIR得分与轮流交流和听觉注意能力相关。结论随着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延长,患儿逐步建立了听/说的交流模式;前语言能力评估结果与CAP和SIR得分有相关性,三者结合可相互印证并能更全面准确地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早期听觉、语言和交流能力进行评估。 孟超 陈雪清 董瑞娟 郑妍 徐天秋 吕静 钟妍 李颖 郭倩倩关键词:儿童 人工耳蜗 听力正常学龄前儿童宽频声导抗测试声能吸收率的研究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外中耳正常学龄前儿童宽频声导抗测试声能吸收率(wideband absorbance,WBA)特点。方法选取听力正常学龄前儿童602例(1015耳,年龄2~7岁,平均4.39岁),其中男325例,女277例,根据年龄将所有受试儿童分为5组,2岁组男25例,女18例;3岁组男75例,女83例;4岁组男131例,女93例;5岁组男74例,女70例;6岁组男18例,女15例;对所有受试儿童进行环境压力0 daPa下和峰压下WBA测试,比较各组结果。结果各年龄组儿童在外耳道压力为0 daPa和峰压时,均表现为中低频(226~4000 Hz)时WBA随频率增大而增大,4490 Hz处达最大,之后随频率增大WBA逐渐减小。两种压力下,2岁组、3岁组、4岁组在1000 Hz以下频率WBA低于5岁组和6岁组(P<0.05),在1000 Hz及以上频率各年龄组间WB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儿童在226~1000 Hz外耳道压力为0 daPa时WBA明显小于峰压时,4000~8000 Hz则大于峰压时(均为P<0.05),2000 Hz处两种压力下WB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受试者WBA在中低频(226~2000 Hz)差异显著,两种测试压力下,男童WBA均稍高于女童(P<0.05);左右耳WBA无差异。结论听力正常学龄前儿童WBA频率-吸收率曲线为不对称“M”型;频率、年龄、外耳道不同压力、性别均可影响声能吸收率;耳别对声能吸收率无明显影响。 郭倩倩 姚红兵 姚红兵 庄若宵 邹彬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听力正常 非线性频率压缩助听器对听力障碍者言语及音质感知的影响 2016年 非线性频率压缩(nonlinear frequency compression,NLFC)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降频方案越来越备受关注,该技术主要适用于高频听力损失较重的听力障碍患者,帮助其更好地感知高频信息。本文介绍了NLFC技术的工作原理、对言语感知及音质感知的近期研究进展,并根据目前研究现状对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尤妍颜 孟超 郭倩倩 陈雪清关键词:截止频率 压缩比 助听后耳聋儿童音乐能力与听觉能力、言语可懂度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使用人工听觉装置后耳聋儿童音乐能力与听觉能力及言语可懂度的相关性,为听觉言语康复提供参考。方法以27例感音神经性语前聋(耳聋程度为中度至极重度)儿童为研究对象,男14例,女13例。生理年龄9~95个月,平均42±25个月;均为双耳助听,干预年龄1~72个月,平均26±24个月;听力年龄为1~60个月,平均16±14个月。使用儿童音乐能力评估量表(Musical Ears量表)、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量表、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量表分别评估患儿的音乐能力、听觉能力、言语可懂度,并对评估结果进行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儿音乐能力、听觉能力、言语可懂度得分分别为27.1±16.7、4.4±1.9、2.8±1.4分,音乐能力得分与听觉能力得分显著相关(r=0.856,P=<0.001),音乐能力得分与言语可懂度得分显著相关(r=0.827,P=<0.001)。结论助听后感音神经性聋患儿音乐能力与听觉能力及言语能力密切相关。 韩军宁 陈雪清 郭倩倩 孟超 尤妍颜关键词:儿童 听觉 言语 音乐 耳聋 助听器 黄曲霉毒素B1对猪δ冠状病毒感染复制的影响 2025年 为探究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对猪δ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 coronavirus, PDCoV)感染复制的影响,以新生仔猪空肠上皮细胞(IPEC-J2)、猪肾细胞(LLC-PK)和猪睾丸细胞(ST)为模型,使用CCK-8法检测AFB1在3种细胞上的安全质量浓度范围,并将每种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FB1处理组、PDCoV处理组以及AFB1和PDCoV共处理组,用安全质量浓度的AFB1处理细胞12 h,然后用PDCoV处理20 h,提取细胞总RNA和总蛋白质,通过qPCR、Western blot以及细胞免疫荧光等试验,检测AFB1对PDCoV感染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与PDCoV处理组相比,AFB1和PDCoV共处理组中病毒S蛋白mRNA和N蛋白表达出现了明显的增长(P<0.05),在细胞免疫荧光中,共处理组中也明显可见更多的PDCoV N蛋白荧光,且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AFB1对PDCoV的感染复制具有促进作用,为AFB1能够促进PDCoV的感染复制提供了重要数据,也为防治PDCoV提供了新的思路。 冯一帆 冯一帆 王曼茜 汤雨晴 李明 李明 李明 李艺雷 金鑫关键词:黄曲霉毒素B1 儿童选配助听器后前语言交流能力发育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本研究利用"录像分析法"对聋儿选配助听器后前语言交流能力进行评估和分析,为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60名选配助听器的语前聋儿童。选配助听器时年龄为4-49个月,平均22.4±14.6个月。根据选配助听器时的听力损失程度将儿童分为A组(中度听力损失,11名)、B组(重度听力损失,36名)、C组(极重度听力损失,13名)。另外根据耳聋儿童选配助听器时的年龄,将儿童分为a组(选配助听器时年龄≤2岁,41名)、b组(选配助听器时年龄>2岁,19名)。使用"录像分析法"分别在选配后0(初次选配时)、3、6和12个月对儿童的轮流交流、视觉交流、主动交流和听觉注意四项前语言交流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A、B、C三组儿童选配助听器一年内轮流交流及听觉注意能力得分均呈显著增长(P<0.05),而视觉交流及主动交流能力得分均无显著变化(P>0.05)。a、b两组儿童选配助听器一年内轮流交流能力得分均呈显著增长(P<0.05)。a组儿童选配助听器一年内听觉注意能力得分无显著增长(P>0.05)。b组儿童选配助听器一年内听觉注意能力得分呈显著增长(P<0.05)。a、b两组儿童选配助听器一年内视觉交流和主动交流能力得分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耳聋儿童使用助听器时间越长,前语言交流能力越好。聋儿听力损失程度越轻,选配助听器后前语言交流能力发育速度越快。录像分析法可用于评估分析选配助听器后聋儿前语言交流能力。 李颖 陈雪清 刘海红 孟超 郭倩倩 郑妍 张华 吴燕君 孔颖关键词:儿童 助听器 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