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湘生
- 作品数:487 被引量:901H指数:16
-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矩形顶管一体化成型地铁车站下穿箱涵的施工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矩形顶管一体化成型地铁车站下穿箱涵的施工方法,主要施工步骤如下:开挖施工顶管始发井、接收井;在车站顶板和箱涵底板之间施作防护管棚;在始发井将预制车站构件组装成单环车站结构;依次顶进一环含中柱的车站结构和四...
- 陈湘生王雷苏栋刘树亚吴永照王雪涛阳文胜邱桐
- 基于土拱效应的控隆沉浅埋隧道地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土拱效应的控隆沉浅埋隧道地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沟槽;隧道,位于所述沟槽内;土体掩埋层,位于所述沟槽内、并覆盖所述隧道;下位拱形件,布置于所述土体掩埋层内、并位于所述隧道的上方;所述下位拱形件朝所...
- 林星涛王灯陈湘生苏栋
- 机器学习方法在盾构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3
- 2024年
- 随着盾构隧道工程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隧道掘进设备作业过程监测技术日益完善,记录的工程数据蕴含了掘进设备内部信息及其与外部地层的相互作用关系。机器学习因其数据分析能力强,无需先验的理论公式和专家知识,相较于传统的建模统计分析方法具有更大的应用空间。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对收集的信息与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并分析其内在联系,有助于提升盾构隧道工程建设的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简述机器学习方法的基本原理,总结和分析机器学习方法在盾构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状况,综述基于机器学习的盾构设备状态分析、盾构设备性能预测、围岩参数反演、地表变形预测和隧道病害诊断等5个方面的进展,并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最后,分析盾构隧道工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需重点攻克的难题。
- 陈湘生曾仕琪韩文龙苏栋
- 关键词:盾构隧道隧道施工大数据人工智能
- 基于LiDAR的装配式桥梁虚拟智能预拼装方法及系统
- 本公开涉及一种基于LiDAR的装配式桥梁虚拟智能预拼装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基于三维激光雷达扫描获取构成装配式桥梁的至少两个预制构件的构件点云数据;获取所述装配式桥梁的BIM模型,基于所述BIM模型确定模型点云数据;...
- 谭毅罗海月邹亚坤陈丽梅陈湘生郭智刚
- 盾构隧道衬砌结构性能演化分析与思考被引量:28
- 2022年
- 在中国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特长、超大、超深、高密度的盾构隧道工程建设逐年增多,对隧道衬砌结构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该文在广泛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传统的盾构隧道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与发展趋势,深入探讨了盾构隧道结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研究的现状和不足,并对目前盾构隧道结构性能检测技术和评价方法进行了评述。相比于传统钢筋混凝土拼装式管片,(钢)纤维混凝土材料、新型接头、压注混凝土衬砌在提升盾构隧道衬砌结构性能和施工效率方面优势巨大,是盾构隧道衬砌结构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 朱旻陈湘生王雪涛
- 关键词: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设计理论结构性能
- 一种装配式地铁站墙板倾斜监测传感器的安装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地铁站墙板倾斜监测传感器的安装装置,包括直角架,直角架一侧固定连接斜杆,斜杆上端固定连接手柄,直角架上固定连接投放筒,投放筒内滑动装配多个位移监测器,投放筒一侧固定连接盲板,盲板外侧固定连接电动推杆...
- 袁姝洪成雨陈湘生张一帆
- 一种隧道中心线选点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 本申请涉及一种隧道中心线选点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涉及拼装隧道中心线与隧道设计中心线拟合技术的领域,其包括获取设计隧道中心线模型和拼装隧道模型;根据预设的所需点确定方法对设计隧道中心线模型和拼装隧道模型进行分析...
- 包小华黄诚沈俊陈湘生朱合华李浚弘夏长青邱桐赵德博
- 一种基于数据与知识双驱动的盾构切桩地层类型识别方法
- 本发明涉及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数据与知识双驱动的盾构切桩地层类型识别方法。其包括步骤:S1.安装监测系统于盾构机;S2.处理监测系统在盾构机上获得的原始振动与掘进数据;S3.通过划分分类任务完成切桩地...
- 沈翔陈一凡苏栋段锴陈湘生袁大军金大龙
- 智能网联车辆混行交通流效益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为研究智能网联车辆与非网联车辆的混行交通流效益,针对智能网联车辆的“智能化”与“网联化”2种特性,通过对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进行二次开发,使其具备智能网联车辆交通流建模功能,仿真了不同市场渗透率条件下智能网联车辆与非网联车辆构成的混行交通流,通过对比不同时段及不同渗透率情况下的交通效益发现,随着智能网联车辆市场渗透率的增加,道路混行交通流的平均车速有明显增加,出行时间降低。通过对高峰和平峰期的交通效益敏感性分析,发现智能网联车辆在高峰期对道路交通流产生的效益较平峰期更为显著。
- 胡明伟张芷铭陈湘生
- 关键词:交通仿真交通效益
- 地震多发区山岭隧道新型隔震结构设计与应用研究
- 2023年
- 为应对山岭隧道工程穿越活断层和高烈度地震区的挑战,提出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填充新型橡胶隔震层结构,设计微孔发泡橡胶复合多孔橡胶结构、微孔发泡橡胶复合加劲骨架结构、点带支承隔震结构3种隔震层方案;研制速度相关高阻尼橡胶材料,并开展循环加载试验验证材料的耗能效果。通过室内静力加载试验和数值计算发现,带状支承隔震结构的刚度随变形增大而增强,这种变刚度特性使隔震层能更好地抵抗地震时快速外部荷载作用,也能适应断层慢速错动。将带状支承橡胶隔震层结构应用于兰新高铁隧道震害修复工程中,设计隧道震害整治现场结构方案,提出施工工艺、工法,实践证明该结构可保证修复后的行车安全。
- 费建波魏嘉延金家康马伟斌陈湘生
- 关键词:山岭隧道隔震结构活动断裂带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