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军
- 作品数:11 被引量:6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为松辽盆地大庆长垣以西岩性类油藏富集区,但受多物源体系和地层厚度变化快等因素影响,地层单元划分界限不统一,储层砂体展布规律不清楚。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利用岩心和测井曲线等资料,以不同级次湖泛面为等时界面,将葡萄花油层划分为1个长期、2个中期、1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同时绘制了时间单元的沉积微相图。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发育西部和北部两个物源影响下的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微相类型主要为低水位期的连续型水下分流河道、高水位期的断续型水下分流河道和连片一坨状席状砂;葡萄花油层平面上受双物源和湖岸线距离影响,具有"东西分块、南北分带"特征,垂向上受高频基准面升降影响,发育早期快速水退、中期振荡式升降、晚期缓慢水进、末期快速水进的沉积演化序列。
- 王鸿军
- 关键词:松辽盆地葡萄花油层基准面旋回沉积微相
- 松辽盆地北部古龙断陷深层火山岩油气藏勘探潜力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利用重、磁、电、震与火山岩地质学相结合的多手段分析方法,研究了古龙断陷火山岩的分布及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古龙断陷火山岩非常发育,岩性主要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岩相主要以爆发相和溢流相纵向上互层,古龙断陷深层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潜力较大。
- 王鸿军
- 关键词:火山岩油气藏勘探潜力
- 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连通性对简单斜坡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 2025年
- 砂体连通性研究对于明确简单斜坡油气运移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为靶区,采用三维储层随机建模和原油全烃色谱对比技术,对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连通性及其对简单斜坡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期旋回界面对应的湖泛泥岩为单一砂岩输导层有效顶板,高台子油层垂向上划分为S1―S4共4套单一砂岩输导层;砂地比是决定砂体静态连通性的最重要因素,控制砂体静态连通性呈“S”形快速增大,砂体类型和砂体几何参数影响了相同砂地比对应的砂体静态连通性,其结果为一定区间的范围值;动态连通性砂体的砂地比的渗流阈值(C_(0))高于砂体静态连通性,动态连通性砂体的砂地比的完全连通系数(C)接近砂体静态连通性;油气主要分布在处于砂体动态连通性的砂地比C_(0)和C之间的有利区带。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实例证明建立的砂体连通性评价方法可应用于简单斜坡的区带评价与目标优选。
- 赵玉武潘国辉彭承文贺友志刘宗堡张云峰王鸿军
- 关键词:区带评价松辽盆地
- 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被引量:11
- 2014年
-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松辽盆地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层序地层格架,结合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对其进行沉积微相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可以划分为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的基准面下降旋回,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以及5~8个超短周期基准面旋回。该储层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并进一步细分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前三角洲泥、浅湖等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及前缘席状砂沉积微相可形成优质储层。其物源主要为北部和西部方向:西部地形较陡,其物源较近,形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北部地形平缓,其物源较远,形成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早期沉积以北部物源为主,晚期以西部物源为主。古龙南凹陷主要有构造、构造-岩性、岩性、断层-岩性及上倾尖灭5种类型油气藏,其中上倾尖灭油气藏分布于古龙南凹陷的西部斜坡区,岩性及断层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凹陷的中心部位,构造-岩性油气藏发育于凹陷东部的斜坡区,构造油气藏则发育于凹陷东部的鼻状构造。
- 佟斯琴李斌罗群王鸿军
- 关键词:层序地层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松辽盆地
- 萨西油田古301区块萨尔图油层补孔潜力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本文依据古301区块完钻井的动静态资料,对萨尔图油层的储层特征进一步研究,在油田增产上取得一定认识,进而提出油田存在的潜力。
- 王志强王鸿军王海涛
- 松辽盆地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单砂层沉积微相研究及有利砂体预测被引量:15
- 2014年
- 根据研究区单井沉积微相、单砂层的厚度、砂地比等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其沉积微相空间展布规律。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前三角洲泥和浅湖泥沉积微相,物源主要来自于北部和西部。研究区河口坝发育较少,前缘席状砂分布宽阔,为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从下向上,湖平面下降,各砂层砂岩的厚度、粒度均有增加的趋势,形成了进积式地层序列。且从下向上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分布范围扩大,席状砂体形状由下部的东西向条带状向上转化为大面积席状,判定其物源早期以北部物源为主,晚期以西部物源为主。凹陷中心早期条带状砂层及晚期片状大型透镜体砂层为有利砂体。
- 佟斯琴李斌罗群王鸿军
- 关键词: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松辽盆地
- 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油水分布关系被引量:9
- 2016年
- 通过铸体薄片、常规压汞、相渗实验等方法进行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微观特征研究,以揭示其与油水分布关系。储层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岩石粒度较细,以粉砂、细砂为主,其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填隙物以黏土矿物和碳酸盐岩为主。凹陷中心主要以粉砂岩为主,岩石粒度、石英含量、长石含量均低于周边地区,黏土矿物含量高于周边地区。黏土矿物以绿泥石、伊利石为主,蒙脱石、高岭石、伊蒙混层含量较少,凹陷中心绿泥石、伊利石含量高于周边地区。孔隙度为特低孔—低孔,渗透率为超低渗—低渗,由凹陷中心向高部位区孔渗均增加。孔喉半径0.01~0.45μm,排驱压力为0.35~12.8 MPa,饱和度中值压力1~35 MPa,由凹陷中心向高部位区孔吼半径增加,排驱压力、中值压力减小。凹陷中心为滞留区,斜坡区为油水同层区,构造高部位区为重力分异区,呈环形分布。储层微观孔隙特征变化是油水空间分布的根本原因。
- 曲方春王鸿军佟斯琴李斌罗群李大龙
- 关键词:葡萄花油层致密油藏
- 松辽盆地龙虎泡油田白垩系构造-岩性圈闭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
- 2025年
- 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基于构造特征和砂体几何学特征,对松辽盆地龙虎泡油田白垩系构造-岩性圈闭类型进行了识别和划分;从源岩条件、油源断层输导及构造和砂体配置关系对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不同类型圈闭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龙虎泡油田白垩系构造-岩性圈闭主要发育于葡萄花油层,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3种微相,具有北部物源控制的三角洲前缘亚相薄窄砂体特征。②研究区构造-岩性圈闭可分为西部斜坡带断层-岩性圈闭、东部鼻状构造带鼻状构造-岩性圈闭和中部洼陷区断鼻-岩性圈闭三大类,可进一步细分为断层-条带砂体型、断层-片状砂体型、断层-透镜砂体型,鼻状构造-条带砂体型、鼻状构造-片状砂体型、鼻状构造-透镜砂体型,断鼻-条带砂体型和断鼻-片状砂体型等8个亚类。③研究区构造-岩性圈闭的成藏受“源-断-储-势”联合控制,青山口组一段源岩提供了充足的油气资源,油源断裂提供了油气垂向运移通道,构造与砂体配置关系控制了圈闭内的油气富集。④研究区发育“油源断层垂向输导+有利沉积微相富集”的断层-岩性圈闭成藏模式、“砂体侧向输导+正向构造富集”的鼻状构造-岩性圈闭成藏模式以及“断-砂复合输导+连片砂体/厚层砂体富集”的断鼻-岩性圈闭成藏模式。
- 张云峰史晓东刘宗堡杨雪微王鸿军郝彬
- 关键词:鼻状构造白垩系龙虎泡油田松辽盆地
- 聚类分析在古龙油田沉积成岩相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9年
- 聚类分析是研究样本(或变量)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通过分析各样本或变量间的相似性逐步归类。本文以古龙油田为例,运用了聚类分析中的Q型分层聚类法,研究了古龙油田葡萄花油层组沉积成岩相的类型,并对样品进行归类,得出沉积成岩相的空间展布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具有较强的合理性。
- 王鸿军张海宁
- 关键词:聚类分析
- 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集空间及主控因素被引量:7
- 2017年
- 针对松辽盆地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优质储层主控因素不清的问题,研究了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含油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面孔率特征及葡萄花优质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龙南地区葡萄花含油储层发育原生粒间孔、粒间溶蚀扩大孔、粒内溶孔、晶间孔、微裂缝等多种孔隙,溶蚀孔隙占总孔隙的57.4%。不同沉积微相的孔隙类型及面孔率存在差异,席状砂的孔隙最发育,以碳酸盐胶溶孔和长石溶孔为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次之,河口坝砂体的原生孔隙和溶蚀孔面孔率分别为7.42%和5.33%;天然堤和决口扇砂体的孔隙相对最不发育。沉积作用、胶结作用和有机酸的溶蚀作用是控制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刚性物质含量高、结构成熟度高有利于原生孔隙的发育和保存,长石、碳酸盐等易溶物质含量高有利于溶蚀孔发育,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最重要因素。
- 王鸿军张海宁
- 关键词:储集空间主控因素葡萄花油层松辽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