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 作品数:25 被引量:113 H指数:6 供职机构: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成都市卫生局青年基金 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25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运用荧光PCR技术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成都市2009年分离的25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素基因检测和分子分型,分析感染来源。方法利用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基因和耐热相关溶血素(trh)基因。用PFGE对菌株进行分型,所得结果用BioNumerics 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试25株分离菌tdh基因阳性有20株,1株为trh阳性。以SfiⅠ酶切后PFGE分型,25株菌被分成了16个带型,环境分离株菌型分散。结论成都市副溶血性弧菌暴发的感染来源复杂,PFGE技术可以对暴发流行中的细菌进行分析鉴定。 苗艳芳 崔志刚 王晓影 王多春 刁保卫 黄薇 孟建彤 刘红宏 黎明 李涛 阚飙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分子流行病学 一株田纳西沙门菌的检验报告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1株环境涂抹样中分离出的沙门菌进行研究。方法对待检沙门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该菌生化反应符合沙门菌生化特征,其抗原式为6,7:Z29:-;药敏试验显示对所用抗生素均敏感。结论待检菌鉴定为田纳西沙门菌,为成都市首次检出该菌,提示在今后工作中应对不常见血清型的沙门氏菌给予更多关注。 杨洋 黎明 李涛 苗艳芳 孟建彤 黄薇关键词:沙门菌 血清型 药敏试验 食源性阪崎肠杆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建立食品中阪崎肠杆菌双重PCR检测方法。方法:以食品中污染的阪崎肠杆菌为研究对象,以其基因组16 S rRNA-23 S rRNA的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基因和外膜蛋白A(OmpA)基因为靶标选择引物,进行双重PCR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在优化的双重PCR条件下,阪崎肠杆菌的ITS基因和OmpA基因均可得到有效扩增,方法的灵敏度为1.6×102cfu/mL。所建立的方法用于实际食品样品检测,结果稳定。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特异好、灵敏较高、分析周期短、结果准确,可用于食品中阪崎肠杆菌的日常检测。 黎明 阮佳 李永新关键词:阪崎肠杆菌 双重PCR 琼脂糖凝胶电泳 成都市疾控系统微生物实验室能力验证评价标准探讨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建立评价标准,分析2004-2009年成都市疾控系统微生物实验室能力验证结果。[方法]采用Z分值评价实验室微生物定量指标检测能力,∣Z∣≤2为结果满意,2﹤∣Z∣﹤3为结果可疑,∣Z∣≥3为结果不可接受;采用关键控制点分项评分的百分制评价实验室微生物定性指标检测能力。[结果]2004~2009年成都市疾控系统微生物实验室能力验证结果表明,参试实验室的微生物定量指标检测质量较好,同时在微生物定性指标检测能力考核获满意评价的参试实验室逐步增加。[结论]建立的实验室能力验证评价标准客观实用,促进了参试实验室检测质量的持续改进。 黄薇 黎明 黄剑屏 李涛 蔡炯 苗艳芳 孟建彤 黄葵 张华关键词:微生物实验室 2014年成都市动物性水产品及外环境中4种弧菌的污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动物性水产品及其外环境中部分弧菌(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溶藻弧菌)在养殖、销售、加工等各个环节中的分布和可能污染源,为风险评估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3个养殖场、3个销售场所和3家餐饮店,分别采集鲜活/非鲜活淡水鱼/海水鱼及鲜活鱼类的水体/水底沉积物,检测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和溶藻弧菌。结果成都市动物性水产品及其外环境中4种弧菌的总体检出率为38.8%,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溶藻弧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7.5%、29.1%、1.9%、5.8%;养殖场所、销售场所、餐饮环节中弧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7%、45.5%、55.6%;弧菌在鱼肠/鳃中的检出率(94.7%)高于在鱼肉中的检出率(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1,P<0.001);弧菌在非鲜活淡水鱼中的检出率(75.0%)高于鲜活淡水鱼(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淡水水体和海水水体的平均盐度分别为0.19%、17.7%,平均钠含量分别为19.0 mg/L、3 138.3 mg/L;弧菌阳性样品与阴性样品在温度、平均盐度和钠含量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温度=0.000,t盐度=0.585,t钠=0.540,P>0.05)。结论成都市动物性水产品及外环境中弧菌的检出率较高,发生食物中毒的风险较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何志凡 黎明 文君 杨洋 李晓辉 冯敏 刘艳 曹晋原关键词:弧菌 污染 某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检出阪崎肠杆菌 被引量:3 2008年 黎明 黄剑屏 黄薇 黄葵关键词:阪崎肠杆菌 婴幼儿配方奶粉 显色培养基 药敏试验 妇科腹腔镜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妇科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125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切口感染病例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切口感染率最高,为8.77%,与其他两组术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106份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8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5株占66.27%,革兰阳性球菌26株占31.33%,真菌2株占2.41%;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均敏感;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24株,检出率70.59%;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10株,检出率83.33%。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经阴式的操作环节加大了手术切口感染风险;腹腔镜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主要菌株具有多药耐药性,应重视细菌学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王晨笛 罗宇鹏 黎明 朱厚宏 李莉关键词:切口感染 病原菌 耐药率 停乳链球菌污染所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2024年 目的查明成都市2个区聚集性疫情事件发生的原因,快速控制事件发展,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方法2020年7月—2021年10月,成都市2个区先后发生3起以发热、咽痛为主要表现的聚集性疫情,通过对工业园区及学校所有相关人员进行排查,开展个案调查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建立病因假设。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及病例对照的方法开展分析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访谈、查阅资料、现场勘察等方式对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情况开展调查,进一步找出可能存在危害环节及危险因素。采集患者呼吸道、肠道生物样本及环境样本对呼吸道和肠道常见致病菌进行快速筛检、细菌培养及PCR检测。结果3起事件分别搜索到病例65人(罹患率21.5%)、158人(罹患率29.2%)及93人(罹患率1.0%)。临床表现均以发热、咽痛、乏力为主要表现,偶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皮疹等其他症状。流行曲线均提示为点源暴露模式,空间无聚集,人群无特殊。3起事件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均提示发病前3 d食堂内部分食品可能为危险因素。食品卫生学调查发现,3起事件发病前均存在没有凉菜加工间但提供凉拌菜的情况,事件B在发病前约1周有食堂切配人员手外伤未调离工作岗位。3起事件均从多名病例咽拭子中检出停乳链球菌,其中事件B食堂从业人员中也检出型别一致的停乳链球菌。结论3起事件均是由停乳链球菌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动物性食品原材料被污染或者从业人员感染后仍从事食品制作,食堂均提供凉拌菜且制作过程不规范等可能是导致此类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提示今后要高度关注停乳链球菌导致的发热聚集性疫情的食源性疾病风险。 王瑶 赵品楠 王亮 黎明 何志凡 袁齐武 苗艳芳 覃芳葵 翟一凡 李晓辉关键词:停乳链球菌 流行病学调查 沙门菌药敏结果与质谱离子峰的关系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沙门菌药敏结果与质谱离子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2020年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收集的19株沙门菌为研究对象。对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和药敏试验,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沙门菌的蛋白质指纹图谱,比较药敏试验和质谱检测在血清学分型和耐药型别鉴定上的关系。结果19株沙门菌对β-内酰胺类普遍耐药,除头孢吡肟、头孢替坦和厄他培南3种抗菌药物外,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50.00%以上;对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普遍敏感,敏感率均较高。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结果显示,3128、3158、5144、6094、6484 m/z可能作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沙门菌特异性蛋白峰;5772 m/z可能作为对妥布霉素耐药的沙门菌特异性蛋白峰;3046m/z可能作为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的沙门菌特异性蛋白峰;4165 m/z可能作为对头孢吡肟耐药的沙门菌特异性蛋白峰;10957 m/z可能作为对亚胺培南、头孢唑啉、头孢他啶耐药的沙门菌所共有的特征峰;5710 m/z可能作为对妥布霉素、头孢替坦耐药的沙门菌所共有的特征峰;4165 m/z可能作为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耐药的沙门菌所共有的特征峰。结论该研究对沙门菌检测的指纹图谱结果耐药谱进行初步探索,可及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何凤媛 谭博 黎明 袁齐武 梅丽敏 赵琳关键词:沙门菌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耐药 成都市未成年人群腹泻沙门氏菌血清型、耐药及分子分型研究 被引量:21 2021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未成年腹泻人群中沙门氏菌感染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2012—2019年于成都市各区、市的哨点医院采集18岁以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按照GB4789.4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分型,随机选择部分样本进行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共检出611份腹泻粪便来源沙门氏菌,可分为36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和肠炎沙门氏菌占据主要优势,分别为68.2%和11.0%。耐药方面,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排首位(76.5%),其次为四环素(70.5%)、甲氧氨苄嘧啶/磺胺甲噁唑(44.5%)、氯霉素(40.0%)和氨苄西林/舒巴坦(38.0%);对一、二、三代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有较大差异(4.5%~33.0%),对亚胺培南均敏感。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以氨苄西林-四环素-甲氧氨苄嘧啶/磺胺甲噁唑(AMP-TET-SXT,占39.0%),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四环素(AMP-AMS-TET,占32.0%)等为主。95株鼠伤寒沙门氏菌PFGE聚类相似度为53%,分为87种带型,其中5种带型各含2~3株相同带型。结论成都市未成年腹泻患者沙门氏菌主要血清型是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多重耐药较严重,AMP-TET-SXT耐药率最高,优势沙门氏菌PFGE型别呈现多样性,存在散在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可能。 黎明 孔喜梅 袁齐武 杨洋关键词:沙门氏菌 血清型 耐药 脉冲场凝胶电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