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海蓉

作品数:20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6篇文学
  • 4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教学
  • 4篇文化
  • 3篇文学
  • 2篇大学语文
  • 2篇修辞
  • 2篇学语
  • 2篇语文
  • 2篇语言
  • 2篇网络
  • 2篇网络文学
  • 2篇网络语言
  • 2篇教育
  • 2篇借代
  • 2篇仿拟
  • 2篇比喻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语文教学
  • 1篇代词
  • 1篇典故
  • 1篇多媒体

机构

  • 20篇集美大学

作者

  • 20篇黄海蓉
  • 1篇郭剑林
  • 1篇郭焰坤

传媒

  • 2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湘潭师范学院...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漳州师范学院...
  • 1篇文教资料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邵阳师范高等...
  • 1篇韶关学院学报
  • 1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渤海大学学报...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工程技术...
  • 1篇长春教育学院...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2
  • 1篇200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网络语言中常用修辞手法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网络语言,与传统意义上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很大不同。网络语言是E时代的产物,作为新生事物,有其不规范的一面,但更有其作为视觉修辞的创新之处,应予以宽容并加以研究探讨。
黄海蓉
关键词:网络语言比喻仿拟通感借代视觉修辞
高校开设“网络文学”课程的调查与思考被引量:2
2007年
互联网的飞速增长,造成在校大学生上网相当普遍。在了解和关注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及对当今网络文学的基础上,就上网比例、对网络文学所持态度、发展现状、写手和作品的评价以及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调查后的分析,得出高校开设该课程的必要性和教学方法。
黄海蓉
关键词:网络文学课程设置
创新创业背景下“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初探——汉语言文学专业个例思考被引量:3
2019年
随着国家以创新创业促就业思路的形成,创新创业背景下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日益显现。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了解文科生的专业教学短板,构建适用于文科生的教学新模式已经刻不容缓。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个例作为初探,希冀探究文科生教学模式的改变。
黄海蓉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
经典诵读与师范生技能的培养被引量:3
2014年
中华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的结晶,对经典的传承是大学教育应尽的责任,师范生是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经典的传承使命。在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也成为当下之重。诵读技巧、诵读流程、诵读背景的有效选择能使师范生的语言表达技能、教学组织技能、运用技术技能得以提高,从而提升培养的水平。
黄海蓉
关键词:经典文化诵读语言表达教学组织
宋代词人“生命意识”的文化心理解读——以柳永、苏轼为例
2019年
唐宋词人的生命意识不外乎两种,一种是“闲愁”自来,一种是对生命的理性把握。在生命意识的认知上,“耻感文化”的心理标杆来自于他人和外部的评价机制,“罪感文化”则是个体生命对自己的内在约束。柳永和苏轼是这两种文化心理的代表,解读二者的异同,可以对宋代词人的生命意识有更全面的认识。
黄海蓉
关键词:生命意识耻感文化罪感文化
韩愈诗歌“时”之美学意蕴
2016年
传统上认为韩愈的诗歌有"狠重奇险"的特点,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一面。但韩诗的审美意蕴十分丰富,既有"合时"的平淡清新之美,又具"随时"的奇绝险怪之丽,更兼"高于时"的以己为美之势。
黄海蓉
关键词:美学意蕴
网络文学的乌托邦情结
2012年
网络为文学提供了自治开放的传播环境、即时交互的交流方式、客观公正的评判机制、虚拟真实并存的写作乐趣,因而引发了写手的乌托邦情怀,表现为作品中多重话语的异质共存、权威削弱的审美狂欢。但是,这样众声喧哗的狂欢反而湮没了各自的声音。对网络文学的环境进行规范,对受众加以引导,才有可能把这种基于现实社会的追求和期待加以实现,才有可能接近这样的社会理想状态,为文学的终极理想的不断接近提供可能性。
黄海蓉
关键词:网络文学乌托邦情结多重话语
浅阅读时代大学生批判性阅读探究——以韩愈《论佛骨表》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新媒体时代,"快餐式阅读"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特点是快速浏览掌握大量信息。但是这种浅阅读使学生简单地认为韩愈的《论佛骨表》是一篇失败的谏书,是韩愈反对佛法的有力证据。但是以批判性思维进行的深入阅读,可以看到作者在建构文字中隐藏的责任和担当,更应挖掘对外来文化该持有的态度。以此篇为例,探究在校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反控能力,培养批判性阅读思维。
黄海蓉
关键词:浅阅读
陈嘉庚精神对第一代“落地生根”华人的影响——以孙炳炎为例
2021年
陈嘉庚先生致力于新加坡的华校建设、华文推广,他的精神和行为影响了一代代的新加坡华人华侨。孙炳炎是新加坡第一代“落地生根”华人华侨的代表,对新加坡华人教育在式微中得以保存、华人文化得以存续发展有自己的贡献。他是嘉庚倾资助学的受益者,也是嘉庚精神的追随者。他践行嘉庚精神,不仅继承了陈嘉庚先生兴资助学传统,更继承他的中华意识和对华人话语权的维护,对促成海外中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黄海蓉
关键词:陈嘉庚精神华人文化
置身于自我放逐中——重读凌叔华的小说集《花之寺》
2006年
小说集《花之寺》是凌叔华的代表作品,作者创作的意象,有意识的体现了隐喻特征;其创造的意境和氛围、表现的感伤和苦闷,均以淡淡的叙述,表现人物的自我放逐,强化了人物的悲剧色彩。作者是让人物在其淡淡的叙述中,在预定的命运意象中,以无望的决绝,完成自我放逐。
黄海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