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燕飞

作品数:90 被引量:167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4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8篇犯罪
  • 39篇犯罪学
  • 12篇有组织犯罪
  • 12篇组织犯罪
  • 11篇实证
  • 8篇犯罪现象
  • 7篇社区矫正
  • 7篇实证研究
  • 6篇中国犯罪学
  • 5篇刑法
  • 5篇刑事
  • 5篇知识
  • 5篇法律
  • 5篇犯罪研究
  • 4篇学科
  • 4篇实证分析
  • 4篇谱系
  • 4篇未成年
  • 4篇未成年人
  • 4篇建国

机构

  • 80篇湖南大学
  • 5篇武汉大学
  • 5篇湖南省高级人...
  • 3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浙江吉利控股...

作者

  • 86篇王燕飞
  • 5篇谢勇
  • 1篇杨辉
  • 1篇莫洪宪
  • 1篇刘晓辉

传媒

  • 13篇山东警察学院...
  • 10篇河南警察学院...
  • 8篇青少年犯罪问...
  • 8篇刑事法评论
  • 6篇青少年犯罪研...
  • 4篇犯罪研究
  • 4篇福建警察学院...
  • 3篇中国刑事法杂...
  • 3篇湖南大学学报...
  • 3篇预防青少年犯...
  • 2篇福建公安高等...
  • 2篇盛京法律评论
  • 1篇当代法学
  • 1篇求索
  • 1篇法学论坛
  • 1篇中国监狱学刊
  • 1篇贵州警官职业...
  • 1篇浙江警察学院...
  • 1篇湖北警官学院...
  • 1篇湘潭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6
  • 9篇2005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被引量:5
2002年
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的客体为我国的社会治安管理秩序 ;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展境外黑社会组织成员的行为 ,发展的对象既可是中国公民 ,也可是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 ;主体为境外的黑社会组织的人员 ,中国公民也可构成本罪主体 ;主观方面只限于直接故意。在司法认定中 ,应注意区分罪与非罪。
王燕飞
关键词:黑社会组织社会治安管理非罪数罪直接故意本罪
《宏微之际:犯罪研究的视界》介评
2006年
王燕飞
关键词:犯罪研究视界犯罪学方法论
《社区矫正法》生效后法院履职转变的实证研究
2023年
《社区矫正法》对法院履行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责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增加了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听取社区矫正对象的申辩等内容。法院履职发生了较大转变,既有法定履职层面的“刚性”转变,也有理念层面的“软性”转变。应立足该法生效后的大背景,针对法院履职的显性与隐性变化问题展开实地调查,全面了解实际运行状况,科学把握工作中采取的一些积极探索举措。针对履职转变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相应的完善对策包括树立新理念、进一步完善审前调查评估制度、全面系统规范暂予监外执行工作、延伸做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等。
王燕飞唐文君
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矫治的实证分析——湖南“青护园”的经验被引量:5
2016年
秉承"用心关怀未来,用爱呵护雏鹰"宗旨与理念,青护园对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进行了大量的社会工作,积累"亲情家园式"成功经验。该模式主要包含亲情、家园、对象三个基本要素,一个包括"对象评估"、"跟进教育"、"社会复归"主要环节的完整的工作过程,呈现出民间性质的亲情矫正与魅力型长老首属关系两个显著特点。从不同交往理论与社会凝聚理论的视角可望尝试进行理论的解构,从而揭示出内在机理或外在动力。反思现实、对于未来启示主要是:亲情矫正不可忽视、民间矫正需要制度空间、新的社工出现需要正确定位等。
王燕飞
关键词:未成年人亲情矫治
《反恐法》实施:现状·问题·对策被引量:2
2021年
自《反恐法》生效以来,全国严格依法开展了各种反恐怖工作,推动了该法全面实施,现已初见成效。领导机构体系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应对处置能力得到提升,安全防范建设不断落实,《反恐法》适用配套制度不断完善,宣传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实践中仍面临一系列问题:认识与观念上存在偏差;机构整合力量不足;缺乏宏观考量,无法全面整体性实施;执法标准与力度存在偏差。为此,应牢固树立反恐怖法治理念与思维,充分发挥职能机构整合权能,推动反恐怖工作有效衔接,全面推进反恐怖工作。
王燕飞
关键词:反恐怖工作
我国首部犯罪学教材知识谱系分析
2015年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犯罪学教材是在1981年初刊印的,这就是华东政法学院陆伦章老师所著的《犯罪学》。而几年授课结果,'复积有不少论点与资料,容后添补'〔1〕,到1985年,这部犯罪学教科书的新版本再次出版了。这部专著形式的理论犯罪学(或者称普通犯罪学)无论从其知识结构体系,还是对于犯罪学思想的系统叙述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更为重要的是这本犯罪学教科书所形成的概念框架、结构体系、学术思想等知识内容不同程度上以其具有特色的知识个性与魔力对当代中国犯罪学知识的发展与转型产生潜在影响。正是这样,认真阅读这部教材的知识谱系。
王燕飞
关键词:西方犯罪学犯罪分类
我国类型犯罪知识体系的反思与建构被引量:2
2020年
我国类型犯罪知识体系演变历经了“雏形状态”“正式确立”“多元发展状况”“徘徊状态”四个阶段,并呈现出结构不稳、开放、依附的特点,存在着结构性缺陷、实证性与科学性不强、现实关怀不够与类型犯罪分配上不合理等问题。建构新的体系需要转变观念,突破传统的以类型犯罪概念为基点的逻辑演绎结构,不断推进基础理论发展与深入,确立类型犯罪知识体系相对独立的地位,建构科学的类型犯罪论学术学说,并尝试创立“概论专论”的结构,从而使类型犯罪知识体系更加成熟、完善。
王燕飞
关键词:知识体系
我国社区矫正性质的新思考——以最近刑法、刑诉法修改为视角被引量:3
2012年
两高、两部的通知文件,对我国社区矫正进行了界定,我国社区矫正的性质可以从根本属性上、目的上、手段与方式上等多重角度凸显出来。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与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不仅在法律上明确了社区矫正,还在适用条件、执行上作出了相应规定。在此大背景下,社区矫正的性质有了新的内涵:由惩罚性向康复性、由实质目的性转向形式法治性、由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转向为犯罪学意义上的"社会工作"。
王燕飞
关键词:社区矫正刑法刑事诉讼法
“犯罪现象存在论”:一种方法论的思考
2014年
"犯罪现象存在论"在整体上理解,大体上可以从明确具体的论域、学科建设的大背景、犯罪原因概念狭义界定三个方面进行,标签化的"存在犯罪学"有着建构的问题意识以及独到的学术创见;学术批判刚刚开启,显示出较大的分歧来,但是具有一定的理论推进助力;更多的期待是围绕以下问题展开:整体上理解与批判问题、中西犯罪学知识体系比较问题、如何实质性推进问题。总之,在认识上,"犯罪现象存在论"更需从一种方法论的视角思考。
王燕飞
关键词:方法论视角
美国有组织犯罪惩治策略及其启示被引量:2
2021年
美国有组织犯罪惩治策略所呈现的四维体系为:设立调查决策机构,及时发挥对有组织犯罪公共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创制多种“法例”,确立控制法律体系;形成联合执法部门,构筑科层化的组织体系;形成高效、专门性调查技术与组织机构。其特色与效能表现在循实求是与首治专斗两个方面,并产生“1+1>2”的综合效应。美国有组织犯罪惩治策略的启示意义表现为:树立循证反“黑”、除“恶”理念,稀释意识形态推动所出现的泛政治化倾向,避免运动式扩大化速战模式,统筹谋划“扫黑除恶”的善治工作;结合历史演变规律,逐渐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转变为对其多元演化形态的有组织犯罪的专门性、常态化的全面预防型治理模式;推进专业化职能力量建设,进一步促进配套制度体系的法治化建设。
王燕飞
关键词:有组织犯罪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