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勇

作品数:10 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犯罪
  • 5篇有组织犯罪
  • 5篇组织犯罪
  • 3篇犯罪学
  • 2篇新著
  • 2篇建国
  • 2篇建国初期
  • 2篇犯罪现象
  • 2篇犯罪研究
  • 2篇惩治
  • 1篇刑法
  • 1篇政权
  • 1篇证据法
  • 1篇证据法学
  • 1篇证据学
  • 1篇职务
  • 1篇职务犯罪
  • 1篇萨瑟兰
  • 1篇少年
  • 1篇少年犯

机构

  • 10篇湖南省高级人...
  • 5篇湘潭大学
  • 3篇湖南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0篇谢勇
  • 5篇王燕飞
  • 2篇刘佩
  • 1篇欧卫安
  • 1篇黄柳
  • 1篇田健夫

传媒

  • 2篇青少年犯罪研...
  • 2篇湘潭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刑事法杂...
  • 1篇湘潭大学社会...
  • 1篇福建公安高等...
  • 1篇犯罪研究
  • 1篇湖南公安高等...
  • 1篇时代法学

年份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职务犯罪亚文化功能探析被引量:5
2006年
职务犯罪亚文化的功能不仅是解释个人加入职务犯罪亚文化群的原因,也是联接个人、群体、社会的纽带,还是连结职务犯罪亚文化形成理论和传播理论的桥梁。但是,我国现有犯罪学理论对它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不仅没有功能对象的区分,也少有功能性质的辨别。因此,我们将在分析功能概念的基础上对职务犯罪亚文化的功能依不同对象和性质进行分析。
谢勇刘佩
一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证据学新著——评《证据学新论》
2003年
《证据学新论》是以证据运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著。该书的贡献在于其出色的结构体系和理论的原创性、程序规则设置的科学性。其研究方法也颇具特色。
谢勇黄柳
关键词:证据学书评
论有组织犯罪研究——十年回顾、评价与前瞻被引量:10
2005年
我国学界在1994-2004年十年间对有组织犯罪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出版专著20部,论文发表近700篇,并形成自己的研究特点。十年间学者围绕着有组织犯罪的基本概念、有组织犯罪现象的科学解释,治理对策进行深入探讨,但有组织犯罪是一种新型的复杂犯罪现象,随着社会的演变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这就亟待学界克服已经研究的缺陷与不足,推动有组织犯罪研究向纵深发展。
谢勇王燕飞
关键词:犯罪研究有组织犯罪犯罪现象论文发表
一部推陈出新的力作——评宋世杰教授新著《诉讼证据法学》
1999年
从某个意义上说,证据裁判主义构筑了现代诉讼制度的合法性基础。作为现代诉讼制度的核心内容,诉讼证据法已成为一个法律体系文明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无疑,加强诉讼证据法学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整个诉讼制度理论体系的突破和完善,而且也有利于立法和司法工作的改善。作...
谢勇欧卫安
关键词:证据法学诉讼制度诉讼证据新著
论有组织犯罪研究——十年回顾、评价与前瞻被引量:13
2005年
谢勇王燕飞
关键词:犯罪研究有组织犯罪犯罪现象国学
萨瑟兰的不同交往理论与我国青少年犯罪控制被引量:13
2004年
"不同交往理论"是美国著名犯罪学家萨瑟兰解释犯罪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它在美国犯罪学研究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这一理论的9个命题出发,可以分析这一理论的积极意义及其困境,由此可以得到对我国青少年犯罪控制的有益启示。
谢勇田健夫
关键词:不同交往理论青少年犯罪犯罪控制
职务犯罪亚文化理论及其对职务犯罪防控的意义被引量:2
2006年
自萨瑟兰1924年提出犯罪行为体系时对犯罪亚文化有所论及以来,犯罪亚文化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克洛沃德和奥林时已趋于成熟。然而,该理论从一开始似乎就是下层阶级的专利,很难见到用其分析中上层阶级的犯罪行为。因此,有必要把犯罪亚文化理论应用于职务犯罪领域,形成职务犯罪亚文化理论这一崭新的工具,来对职务犯罪进行解释,对职务犯罪防控提供指导。
谢勇刘佩
有组织犯罪研究十年回顾、评价与前瞻(下篇)
2005年
全文分为上、下两篇。其中上篇概述与分析了我国学界(1994—2004)年间我国有组织犯罪研究的基本状况以及十年中研究的主要课题和其进展情况;下篇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有组织犯罪研究的下一个十年展望。上篇载于本刊2005年第3期。
谢勇王燕飞
关键词:有组织犯罪犯罪学刑法犯罪特点犯罪原因
建国初期有组织犯罪惩治策略研究
2002年
有组织犯罪日益猖獗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97刑法增设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条款,作出了立法反应。对这种特殊形态的犯罪如何有效地惩治与防范,已是急迫而艰巨的任务,也是犯罪学极富价值的课题。文章对建国初期新生政权惩治有组织犯罪的策略进行总结,深入地分析其惩治策略为何有效,客观、辩证地评价其得失利弊,指出了其对当代中国惩治有组织犯罪实践的三个方面的启示。
谢勇王燕飞
关键词:惩治有组织犯罪建国初期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学政权
建国初期有组织犯罪惩治策略研究——一种犯罪学的分析路径被引量:6
2002年
有组织犯罪日益猖獗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 97刑法增设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条款 ,作出了立法反应。对这种特殊形态的犯罪如何有效地惩治与防范 ,已是急迫而艰巨的任务 ,也是犯罪学极富价值的课题。从建国初期新生政权惩治有组织犯罪的策略其效用来看 ,对当代中国惩治有组织犯罪实践有三个方面的启示 :国家与社会双本位控制 ;打击与促进社会整合相结合 ;宽严相济的灵活的刑事政策有利于分化瓦解有组织犯罪。
谢勇王燕飞
关键词:建国初期有组织犯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