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
- 作品数:23 被引量:134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PHN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和住院的带状疱疹患者400例,采用自拟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危险因素调查表》进行临床资料调查,采用门诊复查、电话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随访,观察PHN发生率,比较发生与未发生PHN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PH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400例带状疱疹患者最终完成随访348例(87.0%),其中发生PHN患者52例,PHN发生率为1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HN的危险因素有年龄≥50岁、严重型皮损、皮损面积>5%、重度急性期疼痛、初治时间≥3d、合并糖尿病以及空腹血糖异常、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异常和CD4^+/CD8^+比值异常(比值比=1.345、1.398、2.987、1.897、3.415、7.143、3.246、4.113、3.248,95%置信区间:1.067~1.435、1.081~2.472、1.282~3.438、1.243~3.215、2.432~5.762、3.452~15.762、2.447~6.892、2.489~11.246、2.039~5.782,均P<0.05)。348例患者中疼痛分期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24例,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272例;PHN患者年龄≥50岁、重度急性期疼痛以及严重型皮损比例均高于亚急性和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组[92.3%(48/52)比66.7%(16/24)、68.4%(186/272),73.1%(38/52)比33.3%(8/24)、40.4%(110/272),65.4%(34/52)比58.3%(14/24)、12.5%(34/272)],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组严重型皮损比例低于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龄、严重型皮损、皮损面积大、重度急性期疼痛、初治时间长、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PHN风险高,机体免疫状态可能和PHN发生有关,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并不仅仅是带状疱疹急性痛和PHN之间时间上的过渡,三者可能存在更为复杂的关系。
- 李玉秋徐文英潘南楠钱熙亮王琛贺细菊
-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血清前炎性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后遗神经痛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6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清前炎性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在带状疱疹(HZ)急性期患者的水平及与后遗神经痛(PH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为HZ患者348例,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PHN情况,出现PHN的患者52例作为PHN组,未发生PHN的HZ患者296例作为HZ对照组,另选择同期体检正常的健康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β-内啡肽(β-EP)、神经降压素(N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浆P物质(SP)和神经生长因子诱导蛋白(VGF);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β(IL-1β)及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C3、C4、IgG、IgA和IgM。结果3组血清疼痛介质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HN组和HZ对照组中β-EP、N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CGRP、SP及VG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N组中β-EP、NT明显低于HZ对照组,CGRP、SP及VGF明显高于HZ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N组和HZ对照组中IL-6、TNF-α、IL-1β、IL-10及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N组中IL-6水平明显高于HZ对照组,而TNF-α、IL-1β、IL-10及IL-8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HN组和HZ对照组中C3、C4、IgG、IgM及IgA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N组中C3、C4、IgG、IgM及IgA明显低于HZ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N组和HZ对照组中CD+3、CD+4、CD+8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而CD+4/CD+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HN组和HZ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L-6和β-EP、NT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CGRP、SP及VGF呈明显正相关(P<0.05);免疫球蛋白
- 李玉秋王琛韦兰韦冠京潘南楠徐文英钱煕亮卢敏
-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T淋巴细胞亚群
- 治疗手足癣外用药物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04年
- 王琛
- 关键词:手足癣外用药物克霉唑软膏咪康唑特比奈芬
-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消除眉间皱纹31例临床分析
- 2005年
- 王琛
- 关键词:颗粒脂肪眉间皱纹自体注射意疗
- 半导体激光与光子脱毛65例临床比较
- 2004年
- 王琛温武坚洪基琼
-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光子脱毛副作用毛囊毛发
- 我的左脚底长了两个小疙瘩是不是“鸡眼”?
- 2013年
- 康大夫:我的左脚底长了两个小疙瘩,近来,走路时有些痛,影响正常走路,有的人说这是“鸡眼”,也有人说是“跖疣”,请问这类皮肤病有什么药可治疗,请给予指教。
- 康医生王琛
- 关键词:疙瘩脚底皮肤病
- 甲砜霉素与阿维A对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4、IL-10、IFN-γ及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探讨甲砜霉素与阿维A对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IFN)-γ及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7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62例GPP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1例口服阿维A,研究组31例口服甲砜霉素,均同时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后期均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连续治疗28 d后,比较2组患者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临床疗效及血清IL-4、IL-10、IFN-γ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3+),统计2组不良反应(鼻出血、眼干、毛囊炎、转氨酶升高、皮肤干燥、高血脂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ASI评分、IFN-γ水平、CD8+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血清IL-4、IL-10、CD3+、CD4+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ASI评分、IFN-γ水平、CD8+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血清IL-4、IL-10、CD3+、CD4+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23/31),研究组为93.6%(2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砜霉素与阿维A治疗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均可通过改善患者血清IL-4、IL-10、IFN-γ水平及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而发挥作用,但甲砜霉素疗效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 李玉秋靳峰阳徐文英潘南楠王琛
- 关键词:甲砜霉素阿维A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 氦-氖激光治疗4种渗出性皮肤病疗效观察
- 2004年
- 王琛
- 关键词:氦-氖激光渗出性皮肤病疗效观察意疗
- 弹性打包包扎法在特殊部位烧伤肉芽创面植皮后的应用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一种适合颈、胸腹、大腿根部等特殊部位中小面积感染性创面游离植皮后能有效加压包扎、并能方便换药的包扎方法。方法 :对 2 0例 (观察组 )颈、胸腹、大腿根部等部位烧伤肉芽创面邮票植皮后 ,于创面边缘缝合上若干对连着不锈钢丝搭扣的橡皮筋 ,皮片上盖网眼纱布后填入足够数量的碎纱 ,将相对的两对橡皮筋扣上 ,形成弹性打包包扎 ,同期与 2 2例类似部位肉芽创面邮票植皮后使用绷带加压包扎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包扎效果肯定 ,皮片不容易移位 ,加压效果好 ,可方便地开包换药并重新打包包扎 ,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P <0 .0 5 )。结论 :弹性打包包扎法是面颈、胸背、大腿根部等 (中小面积感染性创面植皮后 )用绷带不容易实施有效加压包扎部位的良好包扎方法。
- 李建邦梁敏华李德全麦慧黄欣王琛滕晓颦
- 关键词:烧伤肉芽创面植皮
- 不正当理疗引起糖尿病人足部烧伤35例
- 2001年
- 李建邦梁敏华麦慧黄欣王琛滕晓颦
- 关键词: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