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秋
- 作品数:24 被引量:160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砜霉素与阿维A对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4、IL-10、IFN-γ及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探讨甲砜霉素与阿维A对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IFN)-γ及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7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62例GPP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1例口服阿维A,研究组31例口服甲砜霉素,均同时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后期均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连续治疗28 d后,比较2组患者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临床疗效及血清IL-4、IL-10、IFN-γ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3+),统计2组不良反应(鼻出血、眼干、毛囊炎、转氨酶升高、皮肤干燥、高血脂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ASI评分、IFN-γ水平、CD8+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血清IL-4、IL-10、CD3+、CD4+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ASI评分、IFN-γ水平、CD8+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血清IL-4、IL-10、CD3+、CD4+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23/31),研究组为93.6%(2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砜霉素与阿维A治疗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均可通过改善患者血清IL-4、IL-10、IFN-γ水平及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而发挥作用,但甲砜霉素疗效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 李玉秋靳峰阳徐文英潘南楠王琛
- 关键词:甲砜霉素阿维A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 225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HPV基因分型检测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广西南宁225例男性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基因分型情况,探讨影响其复发的危险因素,为HPV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法对南宁225例男性CA患者皮损组织进行分型检测,收集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疾病特征和生活习惯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本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225例尖锐湿疣患者中共检出26种HPV亚型,前3位分别HPV6型106例(47.11%)、HPV11型56例(24.89%)、HPV52型23例(10.22%)。一重感染占64.89%,多重感染占35.11%。低危型感染占59.56%,高危型感染占17.33%,混合型感染占23.11%。熬夜(OR=3.484)、性伴侣≥2人(OR=2.880)、未坚持使用安全套(经常OR=10.574,偶尔OR=30.802,从不OR=24.300)、同性性行为(OR=3.910)、皮损多发(OR=3.029)、HPV多重感染(OR=2.178)是男性CA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南宁男性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以HPV6和HPV11为主,单一感染多见,皮损多发、HPV多重感染、不良的性行为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与男性CA复发密切相关。
- 韦冠京黄素毅李玉秋谢治唐玉红李丽丽唐娟高珊
- 关键词: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复发因素
- 疱疹样脓疱病的诊治进展被引量:5
- 2010年
- 疱疹样脓疱病是一种急性、危重性皮肤病,多见于妊娠期妇女,但男性和非妊娠期妇女亦可发病。该病起病急、易反复、病死率较高,发病常出现在妊娠期最后3个月,少数在产后仍继续发病。由于母婴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在增高,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十分必要。此文就疱疹样脓疱病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 李玉秋
- 关键词:疱疹样脓疱病
- 头皮血管肉瘤1例
- 2015年
- 患者女,74岁。因头皮紫黑色肿块伴出血2个月,于2013年10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侧头顶部出现一个黄豆大肿物,质软,不痛不痒,自行消毒后挑破皮损,未见任何物质流出,3d后皮损出血,自行用氯霉素外用。未见好转,皮损逐渐扩大。至当地医院皮肤科就诊(具体诊断不详),予以激光治疗,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口服左氧氟沙星等.3周后皮损结痂,周围仍红肿,遂至当地中医院用中药外洗,部分痂脱落后开始出血。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 黄琦涛韦海明李丽丽李玉秋韦兰谢治
- 关键词:血管肉瘤头皮
- 十年住院湿疹病人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了解本科10年间住院湿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994~2004年间本科收治的363例湿疹患者的一般情况皮损部位及特点、治疗方案、疗程及疗效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3例湿疹患者中男251例,女112例,男∶女=2.24∶1。年龄以46岁以上患者最多,平均61.3±12.5岁。病程从3d至40yr不等,平均57.56±111.30m。急性局限性湿疹25例(6.89%),急性泛发性湿疹31例(8.54%),亚急性湿疹2例(0.55%),慢性局限性湿疹70例(19.28%),慢性泛发性湿疹235例(64.74%)。治愈率23.42%、好转率75.75%,无效率0.83%。平均疗程19.24±13.04d。有110例患者接受系统激素治疗,口服泼尼松0.5mg/kg.d。与未接受系统激素治疗者相比,疗效并未提高,疗程无差异。结论住院湿疹病人中以老年患者居多,且多为慢性泛发性湿疹,系统使用皮质激素并不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 邓丹琪李玉秋王艳云王敏华
- 关键词:湿疹疗效
- 日光性角化病的治疗被引量:1
- 2007年
- 日光性角化病又称光线性角化病、老年性角化病,是日光长期曝晒损伤皮肤所引起的一种癌前期损害。简述近年来国内外治疗日光性角化病的一些新的方法,包括外用咪喹莫特、秋水仙碱、含有双氯芬酸的透明质酸凝胶以及化学剥脱法、光动力疗法等。这些方法目前还没有常规应用,但其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临床医师在治疗该病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 李玉秋杨海琼邓丹琪冒长峙
- 关键词: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
-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1例
- 患者梁某,女,31岁,因“躯干、四肢肿物1月余”入院。患者近1月前发现腹部及四肢散在丘疹,绿豆至花生大小,局部发红,按压无疼痛,未就诊,自行予以外用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肿物未见缩小,并逐渐增大,部分表面出现组织坏死...
- 谢治徐文英李玉秋黄琦涛韦兰李丽丽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PHN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和住院的带状疱疹患者400例,采用自拟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危险因素调查表》进行临床资料调查,采用门诊复查、电话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随访,观察PHN发生率,比较发生与未发生PHN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PH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400例带状疱疹患者最终完成随访348例(87.0%),其中发生PHN患者52例,PHN发生率为1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HN的危险因素有年龄≥50岁、严重型皮损、皮损面积>5%、重度急性期疼痛、初治时间≥3d、合并糖尿病以及空腹血糖异常、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异常和CD4^+/CD8^+比值异常(比值比=1.345、1.398、2.987、1.897、3.415、7.143、3.246、4.113、3.248,95%置信区间:1.067~1.435、1.081~2.472、1.282~3.438、1.243~3.215、2.432~5.762、3.452~15.762、2.447~6.892、2.489~11.246、2.039~5.782,均P<0.05)。348例患者中疼痛分期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24例,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272例;PHN患者年龄≥50岁、重度急性期疼痛以及严重型皮损比例均高于亚急性和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组[92.3%(48/52)比66.7%(16/24)、68.4%(186/272),73.1%(38/52)比33.3%(8/24)、40.4%(110/272),65.4%(34/52)比58.3%(14/24)、12.5%(34/272)],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组严重型皮损比例低于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龄、严重型皮损、皮损面积大、重度急性期疼痛、初治时间长、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PHN风险高,机体免疫状态可能和PHN发生有关,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并不仅仅是带状疱疹急性痛和PHN之间时间上的过渡,三者可能存在更为复杂的关系。
- 李玉秋徐文英潘南楠钱熙亮王琛贺细菊
-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皮肤血管肉瘤1例
- 谢治黄琦涛李玉秋李丽丽
- 外用地奈德乳膏联合重组贻贝粘蛋白水凝胶敷料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效果
- 2025年
- 目的:评价地奈德乳膏联合重组贻贝粘蛋白水凝胶敷料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3月—2023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特应性皮炎患儿分为对照组(37例,外用地奈德乳膏)和研究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重组贻贝粘蛋白水凝胶敷料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皮炎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瘙痒程度、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评分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地奈德乳膏联合重组贻贝粘蛋白水凝胶敷料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皮炎症状,减轻瘙痒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 李玉秋
- 关键词:地奈德乳膏儿童特应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