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鹏

作品数:20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6篇艺术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电影
  • 3篇民族
  • 2篇意象
  • 2篇音乐
  • 2篇音乐赋
  • 2篇六朝
  • 2篇母题
  • 2篇高职
  • 2篇故事
  • 2篇汉魏六朝
  • 1篇电视
  • 1篇电视剧
  • 1篇电影理论
  • 1篇多民族
  • 1篇修辞
  • 1篇修辞分析
  • 1篇虚无
  • 1篇学生主体性
  • 1篇遗忘
  • 1篇营运

机构

  • 12篇南京师范大学
  • 9篇南京工业职业...
  • 2篇江苏海事职业...

作者

  • 19篇孙鹏
  • 2篇徐浪
  • 1篇徐克谦
  • 1篇朱晓蓉

传媒

  • 5篇电影文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作家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电视
  • 1篇管子学刊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菏泽师专学报
  • 1篇南京工业职业...
  • 1篇沙洋师范高等...
  • 1篇辽东学院学报...
  • 1篇职教与经济研...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俗学视角下管晏“不死”故事的比较探析——以孔子的评价为中心
2014年
管仲与晏婴同是先秦齐国历史上著名的宰相,他们的故事中均有不为所事之主而死的情节。从民俗学角度,说明时代和民俗的变化影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分析孔子评价人物的仁、道标准及其言说标准下的管晏形象,为当下职场人士处理上下级关系提供参照。
孙鹏徐克谦
关键词:不死故事
文化人类学视域中的中国少数民族电影被引量:13
2007年
我国的少数民族电影兼具文化人类学的科学性和故事片的娱乐性,既能够为学术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又能在院线上映,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历史及文化环境下,中国的少数民族电影具有其特殊的书写方式。
孙鹏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少数民族
论《左传》卜筮中的神秘主义
2006年
基于《左传》中多达十九次关于卜筮的详细记载,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其神秘主义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探求古代卜筮活动的文化内涵。
孙鹏
关键词:《左传》卜筮神秘主义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探析
2011年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在规模扩大的同时,更需要科学发展。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首要任务。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是强化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措施。
徐浪孙鹏
关键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
高职通识课程中学生主体性培养路径新探
2014年
高职院校注重通过通识课程培养综合型的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在高职通识课程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认知主体意识的培养,作为价值主体的实践锻炼,通过学做合一的课程模式设计将二者有机结合。
孙鹏朱晓蓉
关键词:高职通识课程主体性
汉魏六朝音乐赋命名、分类及范畴研究
2008年
"音乐赋"作为一个联合名词,其中的"音乐"包括声乐、器乐、舞蹈等艺术。历代诗文总集、类书的乐部中,主要以题材、时代、作家为标准对它们进行分类。以题材为主要标准对音乐赋分类者最多,可以分为歌赋、舞赋、乐器赋和特殊类音乐赋。总结几种现在所能见到的文献中的汉魏六朝音乐赋,共有57篇。
孙鹏
关键词:汉魏六朝音乐赋
汉魏六朝音乐赋整理研究史述略被引量:4
2004年
2000多年的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汉魏六朝是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的奠基期。这一时期的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虽然零散,不成系统,但已涉及到汉魏六朝音乐赋的题材、体制特征、艺术手法等方面,体现了汉魏六朝人追求独特和经世致用的音乐赋观,反映了他们的美学追求。出现了评音乐赋,集音乐赋,注音乐赋的著作。唐宋元是汉魏六朝音乐赋整理研究的延续期,研究进展不大。出现了大量搜集整理汉魏六朝音乐赋的类书。明清及近代是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的总结期,汉魏六朝音乐赋的整理卓有成效。现当代是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的鼎盛期,研究方法角度多样,涌现出大量专题论文。总之,每一时期的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都有各自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人们的汉魏六朝音乐赋观也渐趋完善和系统。
孙鹏
一个不该被遗忘的文学角落——近八十余年彭家煌研究述评
2012年
20世纪20至30年代的彭家煌研究以推介性点评、研究性简评和悼念性文章为主,施蛰存、叶紫、茅盾等人的评论突显出彭家煌的独特身姿。20世纪30至80年代,曾经出现近半个世纪的真空地带。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位被长期湮没的作家逐渐引起世人的关注,彭家煌的历史定位和学术地位日益清晰。2000年以来,彭家煌研究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形成了点面结合的立体格局,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可能。
徐浪孙鹏
《论语》学习理论的现代审视
2009年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学习的重要地位,提倡快乐学习、多闻博见、终身学习、实践学习等方法,重视基础、思考、自学和提问。认真研究和科学对待孔子的学习思想,具有当代价值。
孙鹏
关键词:《论语》现代审视
性符号:中国电影中的“红”
2008年
中国电影的实践中,创作者运用红色进行表意时会有意无意强化某些含义,使之从含义系统中独立出来,成为中国电影特有的意指符号。含义之间同时也不是平等的关系,其中红色作为性符号的含义影响最广泛,适用范围也最大,而且具有统摄作用的,即红色在中国银幕上作为性的表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他的意指。
孙鹏
关键词:中国电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