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玉兰

作品数:15 被引量:102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纤维化
  • 4篇纤维细胞
  • 4篇肝纤维化
  • 4篇成纤维细胞
  • 3篇拮抗剂
  • 3篇线粒体
  • 3篇甲素
  • 3篇钙拮抗
  • 3篇钙拮抗剂
  • 3篇肝细胞
  • 2篇药理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胃损害
  • 2篇腺炎
  • 2篇流式细胞
  • 2篇流式细胞术
  • 2篇脑益嗪
  • 2篇汉防己

机构

  • 10篇北京医科大学...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焦作市人民医...

作者

  • 14篇刘玉兰
  • 8篇陆汉明
  • 8篇李定国
  • 6篇徐芹芳
  • 4篇张国艳
  • 3篇肖文斌
  • 2篇蒋祖明
  • 1篇刘学松
  • 1篇张会利
  • 1篇冯卫华
  • 1篇汤少玲

传媒

  • 3篇北京医学
  • 3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国外医学(消...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胃肠外科...

年份

  • 1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6
  • 3篇1995
  • 2篇199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1999年
分析16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表明发病年龄为15.8±8.3岁,首发症状以神经系统(56.25%)和消化系统(25%)为主;在疾病过程中有80%以上患者仍表现为上述两系统症状,其中以肢体震颤和肝损害为多见。几乎100%的患者出现血清铜和铜蓝蛋白含量减低、24小时尿铜含量升高及眼K-F环阳性;62.5%的患者经D-青霉胺等治疗有效。结论:肝豆状核变性主要发生于青少年,以神经和消化系统为主要表现;血清铜、铜蓝蛋白、尿铜及眼K-F环是其特征性改变。
刘玉兰冯卫华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
骨髓纤维化与门脉高压的研究被引量:14
2000年
目的 研究骨髓纤维化合并门脉高压的特点。方法 对已确诊的 6例骨髓纤维化合并门脉高压患者进行胃镜、B超、CT、肝功能、核素心 /肝血流比、骨髓穿刺及活检等检查 ,并有 10例肝硬化患者作对照。结果  6例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基本正常 ,白细胞与血小板数升高 ,骨髓象见纤维组织大量增生。胃镜 6例患者均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B超及 CT示肝弥漫性损害 ,均有门静脉增宽及脾大 ,核素心 /肝血流比测门脉压为 32± 2 cm H2 O。结论 骨髓纤维化可致门脉高压 ,其特点是肝功能基本正常 。
刘玉兰肖文斌张国艳
关键词:骨髓纤维化门脉高压胃镜B超肝功能
脑益嗪对肝纤维化肝细胞线粒体ATP酶及Ca^(2+)的影响
1995年
用四氯化碳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同位素45CaCl2标记法及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剂量脑益嗪治疗后肝细胞线粒体Ca2+摄取及ATP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大、中剂量组可显著增加线粒体酶活性,但却降低线粒体的Ca2+摄取,小剂量组既降低ATP酶活性,又降低Ca2+摄取。提示大、中剂量脑益嗪能增加ATP合成,保护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完整。
徐芹芳刘玉兰刘学松李定国陆汉明
关键词:脑益嗪肝纤维化线粒体ATP酶
汉防己甲素对RBL肝细胞及3T6成纤维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9
1994年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汉防己甲素(Tet)、CaCl_2、ATP、Tet+CaCl_2及Tet+CaCl_2+ATP对培养大鼠RBL肝细胞及3T6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et浓度的增加,RBL肝细胞G_1→S期的进程亦在加速,S期DNA含量及G_1、G_2期蛋白含量均增加,呈正量效关系;3T6成纤维细胞G_1→S期的进程受到抑制,并且S期DNA含量下降,呈负量效关系,但G_1及G_2期蛋白质含量却增加。施加外源性Ca^(1++1)及ATP进一步证明,Tct促进肝细胞生长、增殖及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与阻断Ca^(1++1)内流无关。提示具有钙通道阻断作用的Tet可能通过钙通道以外的作用而使RBL肝细胞呈现平衡生长;使3T6成纤维细胞呈现不平衡生长,它可能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刘玉兰李定国陆汉明
关键词:肝细胞成纤维细胞药理
溃疡性结肠炎6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 进一步了解溃疡性结肠炎(UC) 的发病特点。方法 分析经肠镜、钡灌肠及各项生化检查而确诊的64 例UC的临床特点。结果 UC的发病以成年人多见。病变部位以左半结肠及全结肠为主,分别占46-9 % 和48-4% ,并且后者的病情较重。体温、血沉、白细胞、血红蛋白及α2 球蛋白与病情呈正相关。大多数患者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 治疗有效。结论 掌握UC的临床特点可正确地诊断与治疗该病。
刘玉兰肖文斌张国艳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UC克隆病CD
流式细胞术分析脑益嗪对成纤维细胞的调控作用被引量:4
1995年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剂量的脑益嗪(CIN)对培养中3T6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包括检测细胞生长周期、DNA含量、分裂增值指数及G1期和G2期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发现用脑益嗪后G1期细胞数增加,而S期细胞数减少,但无明显的量效关系;DNA含量及分裂增殖指数下降;G1期及G2期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脑益嗪可阻滞G1→S进程,使细胞堆积于G1期,减少DNA含量及细胞分裂,增加蛋白质含量,使3T6细胞呈现不平衡生长状态。
李定国刘玉兰陆汉明汤少玲徐芹芳
关键词:脑益嗪流式细胞术成纤维细胞肝纤维化
汉防己甲素对肝纤维化大鼠线粒体的影响被引量:39
1994年
本文以四氯化碳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用不同剂量的汉防己甲素进行早、晚期治疗,发现其小剂量能降低早、晚期治疗组模型线粒体的单胺氧化酶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增加线粒体对钙离子的主动摄取,减少其被动释放;增加线粒体内膜表层和中心处的流动性及巯基含量。由於大、中剂量效果不一,故提示小剂量汉防己甲素具有良好的线粒体保护作用和抗纤维化作用。
李定国刘玉兰陆汉明蒋祖明徐芹芳
关键词:汉防己甲素肝纤维化线粒体
四种钙拮抗剂对3T6成纤维细胞的调控被引量:7
1996年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不同剂量的四种钙拮抗剂(Ca-A)汉防己甲素(Tet)、硝苯啶(Nif)、维拉帕咪(Ver)及脑益嗪(Cin)对3T6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不仅可阻断Gl→S期的进程,而且抑制S期DNA的含量,但却增加Gl和G2期蛋白质的含量,使细胞呈现不平衡生长,最终死亡。其中Let的作用最为显著,呈一定的量效关系,此作用与阻断钙离子内流无关。提示钙拮抗剂对3T6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刘玉兰李定国陆汉明徐芹芳
关键词:肝硬变成纤维细胞钙拮抗剂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1998年
概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刘玉兰肖文斌
关键词:胆汁性肝硬化肝硬化病因学
钙拮抗剂对3T6成纤维细胞的影响被引量:5
1996年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观察不同剂量的四种钙拮抗剂(Ca-A)汉防已甲素(Tet)、硝苯啶(Nif)、维拉帕咪(Ver)及脑益嗪(Cin)对3T6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不仅可阻断G1→S期的进程,而且抑制S期DNA的含量,但却增加G1和G2期蛋白质的含量,使细胞呈现不平衡生长,最终死亡。其中Tet的作用最为显著,呈一定的量效关系,此作用与阻断钙离子内流无关。提示钙拮抗剂对3T6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刘玉兰李定国陆汉明徐芹芳
关键词:钙拮抗剂成纤维细胞流式细胞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