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耀懋
- 作品数:32 被引量:135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水稻广亲和性的遗传标记与遗传模式
- 2002年
- 水稻广亲和性是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的桥梁 ,正确掌握广亲和性的遗传是利用的前提。但广亲和性的遗传基础复杂。国内外学者对水稻广亲和性遗传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从水稻广亲和性的遗传标记。
- 李丹婷梁耀懋彭懿紫
- 关键词:水稻广亲和性
- 广西稻种系统分类研究──Ⅱ广西稻种酯酶同工酶分析被引量:9
- 1994年
- 对1190份广西稻种作EST同工酶分析,共出现47种酶谱14条酶带,表明其遗传多样性。这在稻种分类和利用研究上有重要地位和意义。广西稻种主酶谱是15811A和1234α6810A;酶带中4α出现较多,而西南亚及其他地区品种中出现较多的13A及4A则出现较少;粳稻比籼稻更具酶的多样性,且有16个粳稻红米品种出现普遍野生稻特有的14A,显示出广西稻种的特色。分析结果表明,籼粳有明显的特征酶带,可兹区分为两个亚种;早稻与晚稻、粘稻与糯稻之间则无明显的特征带可兹区别,他们的分类地位应在籼粳亚种之下;光壳稻均具有粳稻特征带,应属粳亚种。品种类群谱型的聚类分析显示光壳稻与普通粳稻有一定距离,籼糯、陆籼和深水稻与早晚籼之间的距离较大,可利用其中的优良种质作杂交亲本以拓宽育种的遗传基础。
- 梁耀懋黎坤爱陆岗何聪黄宇红才宏伟王象坤
- 关键词:水稻酯酶
- 广西栽培稻种质资源筛选稻瘟病抗源及其兼抗优质特性研究被引量:2
- 1994年
- 本研究实际鉴定广西栽培稻种质资源11629份。除红脚占和寨糖已被公认为全国著名抗源外,本文推荐具有抗稻瘟性与国际著名抗源特特普相当还兼抗白叶枯、兼抗寒的抗源品种13份,推荐单抗稻瘟病的抗源品种20份,均属国内首次报导。
- 赖星华高汉亮郭堂勋陈炽亮宋文学梁耀懋黎坤爱卢玉娥
- 关键词:栽培稻种质资源稻瘟病育种
- 粳型特殊广亲和品种GC9的特性及其利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用粳籼糯多元杂交选育而成的粳稻品种GC9具有下列特点:①早粳型,茎秆粗壮、穗大粒多、大粒,经济性状较好;②对粳型测验种和个别籼型测验种杂交育性正常,亚种间亲和谱窄。故特称之为特殊广亲和品种(Specialwidecompatibilityvariety,SWCV);③对培矮64S等部分籼型两用核不育系有专化性的亲和力和强恢复性,配制出的亚种间杂交稻组合表现高而稳定的结实率和充实度以及良好的产量结构和高产潜力,可作为亚种杂交稻的优良粳型恢复系开发利用。此类SWCV拓宽了亚种间杂交稻粳型恢复基因源和选育途径。
- 梁耀懋黎坤爱陆岗李丹婷
- 关键词:粳稻亚种间杂交稻恢复系
- 特殊广亲和系GC13的SSR聚类及与杂种育性相关位点分析
- 2010年
- 为了阐明GC13的特殊广亲和性遗传机理,从分子水平上分析GC13的籼粳聚类,通过用70对SSR引物对GC13及5个籼稻、5个粳稻和5个广亲和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GC13归入粳稻类型,与籼型品种及广亲和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远,并在GC13中定位到两个与育性相关的位点,其一与第6染色体上RM225紧密连锁,根据所在染色体位置,推测此位点与S5等位,且GC13在此位点上的等位基因为S5-n;其二与第8染色体上RM408连锁,暂命名为Sg(t),GC13在此位点上携带Sg(t)-i等位基因,与IR36一致。S5位点的效应大于Sg(t)。
- 农保选夏秀忠梁耀懋陆岗刘开强李丹婷
- 深水稻种质资源耐淹性及抗稻纹枯病特性研究被引量:18
- 2004年
- 对广西及来源于IRRI的部分南亚国家的深水稻种质进行了分类研究并经耐淹性试验分析和抗稻纹枯病特性鉴定,认为深水稻应属于籼亚种一类有别于普通水稻、陆稻的特异生态种群。极有可能蕴藏其他稻类缺乏的抗稻纹枯病新抗源基因。其耐无氧呼吸能力因种质来源地域而有别。
- 陆岗梁耀懋黎坤爱李丹婷
- 关键词:耐淹性稻纹枯病抗源
- 广西稻种系统分类研究Ⅳ.亚洲栽培稻分类系统的探讨
- 1996年
- 以前人特别是丁颖五级分类法为基础,运用形态指数法、同工酶分析、光温生态试验、亲和力测定等综合分析法,探讨亚洲栽培稻系统分类中的若干重要的、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一些新观点及修改意见:(1)以形态学、生化学、生态学和亲和力综合分析结果为依据,把亚洲栽培稻分为籼粳两亚种是合理的;(2)把早中季稻群和晚季稻群改为钝感光稻群和感光稻群,既反映本质,又更具实用性;(3)深水稻应与水、陆稻具同等的分类地位。
- 梁耀懋黎坤爱陆岗
- 关键词:亚洲栽培稻水稻
- 几个野稻抗源对白叶枯病抗性的遗传被引量:1
- 1995年
- 利用含已知抗性基因的栽培稻品种与普通野生稻抗源EP_1、EP_2、EP_6、EP_7、EP_8和EP_9测交,研究它们对稻白叶枯病菌株GXO_(133)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EP_1带有两对未知显性抗病基因;EP_2带有一对未知显性基因和一对可能与Xa-4同位点的显性基因;EP_6带有一对未知不完全显性基因。这些未知基因均与Xa-1、Xa-2不同,与Xa-4、Xa-5、Xa-7独立遗传。EP_7、EP_8和EP_9各带有一对与Xa-5同位点的隐性抗病基因。供试野生稻抗源具有稳定的强抗病性,并带有与我国多数籼稻抗病品种所具有的Xa-4不同的抗病基因.
- 李容柏陆岗梁耀懋孙恢鸿朱桂宁
- 关键词:野生稻白叶枯病抗性遗传基因
- 水稻化感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以莴苣为受体,于3叶期、6叶期、8叶期和成熟期对15个水稻化感品种的化感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叶期水稻化感品种对莴苣根长和苗高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化感作用表现最强;在6叶期,对具强化感作用水稻品种HG1和HG2不同部位取样测定,表明不同部位对莴苣根长和苗高的抑制效果不同,依次是:叶>茎>根。6叶期,对不同化感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及受体稗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测定,表现为:水稻化感品种PAL活性与其抑制杂草效果密切相关;水稻化感物质可降低受体稗草体内SOD活性,水稻化感抑制作用越强,其受体稗草体内SOD活性越低。
- 赵艳红梁耀懋彭懿紫黎坤爱何海旺
- 关键词:水稻化感作用生育期酶活性
- 栽野稻杂交F_1的进化遗传被引量:3
- 1997年
- 用籼粳稻分别与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杂交,观察杂交F1籼粳性状的表现情况。据此分析认为,普通野生稻存在某些形质的籼粳分化现象,但分化是局部的,就总体来说,普野仍属非籼非粳的“中性型”;从籼或粳与普野杂交有较高的杂交结实率和相似的亲缘关系看,籼稻和粳稻的起源应是平行的,粳稻并非从籼稻而来,籼粳稻可能分别直接来源于不同地理生态型的普通野生稻。
- 梁耀懋陆岗黎坤爱梁云涛
- 关键词:栽培稻普通野生稻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