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深星
- 作品数:3 被引量:59H指数:2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厅新苗人才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镜像疗法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42
- 2016年
-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35例)、镜像疗法组(35例)、强制运动组(34例)。镜像疗法组采用镜像疗法治疗,强制运动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联合治疗组在镜像疗法基础上辅以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6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上肢动作研究实验(ARAT)对患者的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MRS评分中位数及ARAT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MRS中位数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组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MRS中位数之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ARAT评分均较高(P〈0.05)。3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ARAT评分逐渐升高,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镜像疗法组、强制运动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8周[(35.7±12.1)分]、12周[(45.4±11.6)分]、6个月后[(48.9±10.6)分]的ARAT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杜深星杜奋飞包承东马宵宵
- 关键词:强制性运动疗法脑卒中上肢
- 循证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2年
-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通过提出问题,寻找实证,使用实证,来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体系中,充分科学的循证护理,不仅可使瘫痪肢体的功能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甚至能使一部分患者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为此,我们运用循证护理,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进行分析,探讨循证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 蔡群杜深星梁美君
- 关键词:循证护理脑卒中康复
- 细胞外三磷酸腺苷对大鼠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细胞外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对大鼠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ATP组和对照组,各组大鼠均采用顾氏造模法造成右侧桡骨骨折模型。ATP组于造模时断端注入2 mmoL.L-1的ATP,术后第1天、1周、2周、4周断端注入4 mmoL.L-1的ATP,剂量均为0.05 mL.100 g-1,对照组断端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第1周、2周、4周、6周取材,进行放射学、组织学、生物力学检查。结果:放射学检查术后第4周ATP组大多数骨折线趋于消失,其中有60%的标本显示骨折线完全消失,骨痂密度与骨密质基本相同,达到骨性愈合;对照组骨折线模糊,骨折断端有骨痂填充,且大多数已桥接。术后第6周ATP组骨折线基本消失,骨痂密度与骨密质基本相同,达到骨性愈合;对照组骨折线趋于消失,骨折断端被骨痂填充并桥接。组织学检查术后第4周ATP组骨折断端骨性骨痂融合形成板层骨,不规则骨髓腔亦融合形成新的再通的骨髓腔,达到骨性愈合;对照组断端可见大量骨性骨痂,形成不规则的骨髓腔。生物力学测定术后第4周和第6周ATP组骨痂的最大载荷、最大位移和弹性模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胞外ATP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 杜深星徐守宇储利胜何帮剑
- 关键词:三磷酸腺苷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