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何鹏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卒中
  • 2篇血性
  • 2篇抑郁
  • 2篇神经干
  • 2篇神经干细胞
  • 2篇神经干细胞移...
  • 2篇神经干细胞移...
  • 2篇缺血
  • 2篇卒中后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移植
  • 2篇细胞移植治疗
  • 2篇疗效
  • 2篇抗体
  • 2篇干细胞
  • 2篇干细胞移植治...
  • 1篇胆碱
  • 1篇低级别脑胶质...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入路

机构

  • 9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南宁市第一人...
  • 2篇济南市第三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李何鹏
  • 6篇陆梦如
  • 3篇罗杰峰
  • 3篇梁军利
  • 2篇张千
  • 2篇唐健
  • 1篇梅育嘉
  • 1篇陈海
  • 1篇张健

传媒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广西科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内科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2008年
李何鹏罗杰峰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干细胞
经桡动脉入路右侧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可行性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本研究探讨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 TRA)右侧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技巧。实验按照随机数表法将符合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经TRA右侧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对照组给予经股动脉入路(Transfemoral Approach, TFA)右侧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导引导管到位情况、支架置入成功率、路径差异相关并发症、手术操作时间、射线投射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费用。结果显示,观察组导引导管到位成功率为93.10%(27/29),对照组导引导管到位成功率100%,2组患者支架置入成功率均较高,路径差异相关并发症较低,手术操作时间、射线投射时间和手术费用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主动脉弓型的亚组分析,观察组Ⅲ型主动脉弓患者手术操作时间(min)、射线投射时间(min)均短于对照组(73.8±15.3 vs 89.5±14.4;22.1±5.5 vs 28.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92,P=0.000;t=0.117,P=0.0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减少(2.8±0.6 vs 4.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30,P=0.002)。因此,经TRA右侧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成功率高,对于Ⅲ型主动脉弓患者采用该项方案能减少手术时间和射线投射时间,且术后住院天数少,可行性好。
梁军利姚鑫陆梦如唐健李何鹏何嫣倪罗杰峰
关键词:股动脉入路脑梗死大脑中动脉
米那普伦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卒中后抑郁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23年
探讨脑卒中患者使用米那普伦+多奈哌齐治疗后对其抑郁及认知功能存在障碍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急性脑梗死引起的卒中后抑郁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纳入米那普仑联合多奈哌齐组(试验组)49例和西酞普兰联合多奈哌齐组(对照组)49例,均治疗6个月。分别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对组照抑郁评分高于试验组(P<0.05);对组照认知评分明显低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远低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评分远低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结论(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使用米那普伦+多奈哌齐治疗后缓解了抑郁、焦虑的情绪,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值得大范围应用。
李何鹏张健王浩
关键词:多奈哌齐抑郁认知功能障碍
血清Titin-Ab与AChR-Ab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血清连接素抗体(Titin-Ab)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检测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86例MG患者(MG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0sserman临床分型将其分为眼肌型组(n=51)和全身型组(n=35),并择取80名同期健康体检对象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Tintin-Ab及AChR-Ab,分析各组间血清Tintin-Ab及AChR-Ab阳性率差异及其对MG的诊断价值。结果:MG组患者血清Titin-Ab、AChR-Ab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全身型患者AChR-Ab阳性率高于眼肌型(P<0.05),但两组间血清Titin-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型组患者中,ⅡA型8例,ⅡB型20例,Ⅲ型+Ⅳ型7例,不同Osserman分型患者血清Titin-Ab和AChR-Ab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指标联合诊断MG的灵敏度高于单独诊断(χ^(2)=37.979,P<0.05)。结论:MG患者血清Titin-Ab和AChR-Ab阳性率升高,两指标联合检测,对MG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准确率。
陆梦如钊岩李何鹏唐健梁津瑜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多序列MRI联合MRS对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多序列磁共振成像(MRI)联合磁共振波谱(MRS)诊断低级别脑胶质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47例,术前均行多序列MRI、MRS影像学检查。47例患者由术后病理确诊低级别、高级别脑胶质瘤,统计其影像学诊断符合率,分析MRS扫描相关指标值。结果 47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低级别脑胶质瘤18例,高级别脑胶质瘤29例。多序列MRI联合MRS对脑胶质瘤高级别、低级别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单项多序列MRI(χ^(2)=5.600、6.026,P=0.018、0.014)。MRS扫描结果显示,低级别与高级别脑胶质瘤肿瘤实质区胆碱复合物与N-乙酰天门冬氨酸比值、胆碱复合物与肌酸比值高于瘤周水肿区(P<0.05),且相应值高级别脑胶质瘤高于低级别(P<0.05)。结论多序列MRI联合MRS可有效鉴别低级别脑胶质瘤。
陆梦如李何鹏梁津瑜张千
关键词:脑胶质瘤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
抗NF155抗体阳性的慢性炎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慢性炎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近年来,抗郎飞结区或结旁区抗体阳性的CIDP逐渐被认识。包括抗NF155、NF186、CNTN1、Caspr1抗体,每种自身抗体对应亚型的临床特征、对治疗的反应都有显著的差异。抗NF155 IgG4抗体阳性的CIDP患者发病年龄较轻,出现足下垂、步态障碍、震颤的频率较高,且对IVIg治疗反应差。相应抗体的检测可以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为CIDP诊断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抗NF155抗体阳性的慢性炎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神经电生理、治疗进展等进行综述。
陆梦如钊岩梁军利李何鹏梁津瑜梅育嘉陈海
关键词:发病机制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采用立体定位法移植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对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模型大鼠的影响;以及它与大鼠脑内的两种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
李何鹏
关键词:脑损伤神经干细胞干细胞移植
文献传递
米那普仑治疗中度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观察米那普仑治疗首次发病伴有症状的脑梗死恢复期中度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脑梗死引起的中度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口服米那普仑25 mg bid,1周后加量为50 mg bid;对照组口服文拉法辛75 mg qd, 1周后加量为150 mg qd,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Barthel指数(BI)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2组血浆5-HT、BDNF水平在治疗3、6个月后分别比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显著升高(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2组SDS、HAMD17、MADRS、PSQI评分显著下降,BI评分显著增高(P<0.01);与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6个月后2组PSQI评分显著下降,BI评分显著增高(P<0.05);组间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米那普仑治疗中度卒中后抑郁患者安全、有效,能减轻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睡眠状况。
梁军利陆梦如李何鹏罗杰峰
关键词:卒中抑郁米那普仑文拉法辛
自身免疫性脑炎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019年医院收治的60例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因不同将入选病例分为AE组(自身免疫性脑炎)和VE组(病毒性脑炎)各30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既往病史、起病形式、临床表现等)、影像学资料(头颅MRI、胸腹部CT/超声)及血清、脑脊液、脑电图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病形式上AE组以亚急性起病为主,VE组以急性疾病为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和VE在首发症状中的前驱症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E常见癫痫发作,而VE常见前驱症状(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流涕、咽痛、肌肉酸痛或精神淡漠)。脑脊液检查显示AE和VE在CSF蛋白质含量异常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VE中CSF蛋白质含量异常占比较高。AE和VE的血液学检查中,肿瘤标志物检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E最为显著。两组患者头颅、胸部和腹部影像学检查中均以颅脑MRI异常占比最高,脑电图检查结果中两组患者均全部异常。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起病形式、前驱症状、癫痫发作、不自主运动以及脑脊液CSF蛋白质含量异常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脑炎与病毒性脑炎患者通常无一般资料的差异,但前者亚急性起病、好发癫痫,VE中常见CSF蛋白质含量异常,AE常合并有肿瘤标志物增高,影像学检查中患者颅脑MRI异常占比较高,而脑电图检查全部异常。
陆梦如李何鹏梁津瑜张千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