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宇
- 作品数:30 被引量:285H指数:11
- 供职机构: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西安市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实施进展及城乡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以来,西安市高血压管理进展情况以及城乡差别。方法分析2010-2014年西安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和血压控制率等指标变化情况,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调查了7家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700名管理满一年的高血压患者的随访情况,比较城乡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差异。结果 2014年西安市基层医疗机构高血压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和血压控制率分别为39.35%、83.15%%和62.60%,高于2010年的对应值(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和血压控制率分别为15.62%.69.46%和4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显示城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67.14%)高于农村患者(5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安市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高血压规范管理有效提高高血压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和血压控制率,城区血压控制水平高干农村。
- 张晓宇侯斌杜晓婷胡美琴马军辉
- 关键词:高血压管理进展
- 西安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 2011年
- [目的]调查西安市区不同人群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及时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选取市内两个区,选定5个年龄组的150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国家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并采血。国家疾控中心统一用血凝抑制方法对血清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检测,抗体效价1︰40判为阳性。[结果]实际共调查1508人,其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为29.38%,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25.29,6~15与16~24岁组抗体阳性率最高。男性人群抗体阳性率高于女性(χ2=6.90,P﹤0.05)。接种甲流疫苗后人群抗体阳性率为62.90%,明显高于未接种疫苗人群的22.78%(χ2=168.01,P﹤0.001)。[结论]我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不到30%,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显著提高人群的保护率,接种疫苗对于防控可能造成新的暴发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仍然有效。
- 张晓宇李焕枝周体操李琴丽吴文婧李倩胡美琴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
- 西安市学龄期青少年伤害死亡特点及趋势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分析西安市5~19岁学龄期青少年伤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西安市2008-2014年伤害死亡资料,用ICD-10进行死因分类,计算伤害死亡率、死因构成、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安市2008-2014年5~19岁青少年伤害平均死亡率为14.01/105,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APC=-3.23%,t=-2.78,P〈0.05);男性青少年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χ^2=111.72,P〈0.01),男童伤害死亡率随年份的增长呈下降趋势(APC=-5.58%,t=-4.04,P〈0.05)。前5位伤害死亡原因依次为交通事故、溺水、意外事故、自杀和意外中毒,占该年龄伤害死亡的87.92%。结论 西安市青少年伤害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交通事故和溺水是主要死亡原因,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加强伤害防控,以有效降低青少年伤害死亡率。
- 张晓宇侯斌赵国栋
- 关键词:青少年死亡率
- 2010-2014年西安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主要死因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本研究中,我们对2010-2014年西安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个案数据进行分析,了解65岁及以上老年人死亡病例全死因情况,及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为今后西安市制定更适宜的老年人防病策略提供科学依据。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2010-2014年老年人死亡资料来源于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辖区户籍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覆盖全市13个区县和1个新城,
- 杜晓婷张晓宇侯斌赵国栋
- 关键词:老年人死亡率死因
- 2003-2007年西安市感染性腹泻细菌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7
- 2008年
- 目的了解并掌握西安市腹泻病的发生、流行特征、变化趋势及细菌性病原分布特点,为制定预防措施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3-2007年对西安市腹泻病哨点监测医院中就诊的急性腹泻病患者,用肛拭子采集粪便标本进行增菌后,分别接种4种培养基(碱性蛋白胨水、SS、EMB、中国蓝平板)作霍乱弧菌、沙门菌、志贺菌以及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验。结果从1310份粪便标本中,检出各种病原菌90株,检出率6.87%。其中志贺菌占85.56%,还有沙门菌、大肠埃希菌等。结论2003-2007年检出的阳性菌群中未发现霍乱弧菌,主要以志贺菌为主,初步揭示了西安市细菌性腹泻病原谱。
- 张晓宇吴守芝李一航王春娟
-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志贺菌
- 西安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及趋势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 了解西安市2002-2014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西安市2002-2014年死因监测点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登记资料,用ICD-10进行死因分类,计算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亡构成比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等描述恶性肿瘤死亡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的指标。结果 西安市2002-2014年死因监测点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29.10/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0.19/10万,在全死因中居第3位,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3086.45,P〈0.01);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后显示,全人群、男性和女性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APC分别为-3.732%、-4.094%和-3.153%;恶性肿瘤死因前5位的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肠癌,其中肝癌(APC为-3.369%)粗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胃癌在2006-2014年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2.32%);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5),APC分别为3.652%、-6.750%、-5.665%、-5.916%。结论 西安市居民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粗死亡率未表现出下降趋势,仍需加强监测和防治,特别是肺癌、肝癌、胃癌等主要恶性肿瘤的防控。
- 张晓宇李恒新陈保忠侯斌赵国栋黄春红
-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
- 2004-2013年西安市居民伤害死亡分析被引量:44
- 2015年
- 目的分析西安市2004-2013年居民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伤害干预工作开展提供依据。方法伤害死因分类按ICD-10编码进行。计算伤害死亡率、伤害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来描述伤害死亡状况。结果 2004-2013年西安市居民伤害总死亡率为41.4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14/10万,伤害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7.11%。男女伤害死亡比例为2.353:1,男性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居民伤害前5位死因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其他意外事故和意外中毒,占伤害总死亡的88.16%。伤害死亡在全死因中位居第5位,在全死因减寿顺位中处于第2位。结论伤害死亡是西安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针对主要死亡原因,全面系统实施人群干预措施,预防控制伤害的发生。
- 张晓宇赵国栋侯斌杜晓婷
- 关键词:死亡率流行病学死因顺位
- 2006年西安市感染性腹泻细菌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 2008年
- 目的了解并掌握西安市细菌性腹泻病的发生、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对西安市4所腹泻病哨点监测医院中就诊的急性腹泻病患者,用肛拭子采集粪便标本进行增菌后,分别接种于4种培养基(碱性蛋白胨水、SS、EMB、中国蓝平板)中作霍乱弧菌、沙门菌、志贺菌以及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检验。结果4所腹泻病哨点监测医院中,粪便采样阳性率为7.87%。在检出的阳性菌群中有志贺菌,占70.0%;沙门菌和大肠埃希菌各占15%;阳性标本8月份检出占40%。结论2006年该市感染性腹泻细菌检出的阳性菌群主要以志贺菌为主。做好腹泻病的防治工作,发挥肠道病监测的"窗口"作用非常重要。
- 张晓宇吴守芝李焕枝
-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病原菌
- 西安市某高校一起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分析西安市某高校一起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资料,评价控制效果,为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积累经验。方法采集体温在37℃及以上,或有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之一者的鼻咽拭子,用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并用SPSS17.0分析资料,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罹患率。结果2009年9月西安市某高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首发病例已经找到,全校累计发生流感样病例(ILI)337人,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59人,确诊高峰集中在9月2、3日,呈单峰右偏态分布。确诊病人男生显著高于女生,院系分布和公寓楼分布均具有一定的聚集性。结论2009年9月西安市某高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经采取停课、封校、隔离治疗现症病人、消毒、健康教育、预防性服药等综合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疫情的发展。
- 张晓宇李恒新李一航李江博曾令城蔡正华马军辉柳明杨卫东
- 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疾病暴发流行流行病学方法
- 2015年西安市伤害监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分析2015年西安市哨点医院伤害监测病例的分布特征及产品伤害特点。方法对2015年因伤害首次在西安市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门/急诊就诊的伤害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年西安市3家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有效病例2 521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70∶1,年龄以25~44岁为主(40.18%)。伤害发生前3位原因依次为道路交通伤(37.56%)、刀/锐器伤(20.39%)及钝器伤(16.30%)。伤害发生地主要是公路/街道、家中及工业和建筑场所。伤害病例中产品相关伤害病例占80.76%,其中道路交通工具最高(58.73%)。结论西安市伤害发生的原因以道路交通伤、刀/锐器伤和钝器伤为主,青壮年是伤害主要影响人群,带有攻击/暴力倾向的钝器伤害问题不容忽视,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张晓宇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