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涛 作品数:127 被引量:336 H指数:11 供职机构: 河北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 河北省卫生厅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机械工程 理学 更多>>
3D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3D 打印模板引导经臀部皮肤直肠两侧后入路125I 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科一例因直肠反应严重未能完成外放疗的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应用3D 打印模板引导125I 粒子植入进行补量治疗。 张宏涛 苏晓华 梁岩松 高贞 于慧敏 赵金鑫 隋爱霞 王娟 时高峰关键词:3D打印 前列腺癌 ^(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粒子活度和肿瘤缩小速度对靶区剂量学参数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在相同处方剂量下^(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粒子活度及肿瘤缩小速度对靶区剂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模拟出边长为6 cm正方体肿瘤,处方剂量(PD)为100 Gy,选取的^(125)I粒子活度为0.4、0.8 mCi。假设粒子植入术后肿瘤向心性缩小、粒子均匀向心性集中无脱落或游走,肿瘤体积每月以不同速度(0、5%、10%、15%、20%、25%、30%、35%、40%、45%、50%)缩小,根据粒子不同活度分为A1~K1组(0.4 mCi)、A2~K2组(0.8 mCi)。根据^(125)I粒子衰变规律,采用TPS模拟A1~K1组和A2~K2组术后1、2、3、4、5、6个月验证计划得出每组术后不同时间相对应的两种不同活度90%靶体积所接受剂量(D_(90))以及100%、150%、90%处方剂量所覆盖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_(100)、V_(150)、V_(90))和平均剂量(D_(mean))。通过比较不同活度粒子植入肿瘤后D_(90)、V_(100)、V_(150)、V_(90)、D_(mean)差异,分析不同活度粒子植入肿瘤后肿瘤靶区以0~50%速度缩小的剂量学影响。结果肿瘤靶区每月缩小速度≤30%时,0.4、0.8 mCi组术后1~6个月D_(90)无明显差异;每月缩小速度>30%时,0.8 mCi组D_(90)高于0.4 mCi组;每月缩小速度<25%时,0.4 mCi组V_(90)高于0.8 mCi组,第5~6个月两组V_(90)变化趋于一致;每月缩小速度≥30%时,0.8 mCi组V_(90)高于0.4 mCi组,且随着缩小速度增加,两组差别越大;V_(100)结果与V_(90)结果一致;每月缩小速度<35%时,0.4 mCi组V_(150)高于0.8 mCi组;每月缩小速度≥35%时,0.8 mCi组V_(150)高于0.4 mCi组,且随着缩小速度增加,两组差别越大;每月缩小速度<25%时,0.4 mCi组D_(mean)高于0.8 mCi组;每月缩小速度≥25%时,0.8 mCi组D_(mean)高于0.4 mCi组,且随着缩小速度增加,两组差别越大。结论处方剂量相同情况下,肿瘤靶区每月缩小速度<30%时^(125)I粒子活度对D_(90)影响不大,低活度组V_(90)、V_(100)、V_(150)和D_(mean)均高于高活度组,靶区均匀性相对较好; 于慧敏 赵金鑫 董建涛 底学敏 高贞 王娟 张宏涛关键词:靶体积 活度 CT引导下腹膜后肿瘤碘-125粒子植入术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腹膜后肿瘤碘-125粒子植入术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为腹膜后肿瘤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行腹膜后肿瘤碘-125粒子植入术的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行CT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术,术后定期复查CT评价疗效。结果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植入粒子18~52颗,粒子活度0.4~0.8 mCi,术后疗效评价:CR 3例(27%),PR 5例(45%),SD 3例(27%),总有效率(CR+PR)73%,PFS最长13个月,中位PFS6个月。比较分析手术前后疼痛评分,显示术后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粒子植入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结论CT引导下行腹膜后肿瘤碘-125粒子植入术,手术操作安全,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腹膜后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新思路。 王泽阳 任文君 张宏涛 底学敏 王娟关键词:组织间植入 近距离放射治疗 CT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恶性肿瘤穿刺路径分析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CT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恶性肿瘤不同穿刺路径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CT引导下经肝、经胃、经十二指肠、经肠系膜间、经胸腰髂肋肌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腹膜后肿瘤患者,其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21例、胰腺癌4例。患者术前均行充分的肠道准备,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术前计划;CT引导下,根据病灶位置不同选择相应的穿刺路径,采用1~3支植入针植入125I粒子;术后即刻扫描CT行验证计划。结果 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经肝路径21例,经胃路径9例,经十二指肠路径2例,经肠系膜路径2例,经胸腰髂肋肌路径5例。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腹膜炎、呕血、黑便等穿刺相关并发症。术前与术后粒子总活度、粒子数目及周边剂量(D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上5种穿刺路径安全、可行;经空腔脏器植入时,需要有严格的外科围手术期管理措施。 吴娟 隋爱霞 张宏涛 于慧敏 高贞 王娟关键词:腹膜后恶性肿瘤 介入治疗 腹盆部肿瘤粒子植入如何规避肠道 目的:介绍CT引导下行125I粒子植入腹盆部肿瘤如何规避肠道的常用方法为减少穿刺导致的肠道损伤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在腹盆部肿瘤的125I粒子植入术中对如何规避肠道的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常用的方法有:术前(胃肠道准备、肠道... 赵宪芝 张宏涛 底学敏 牛书雷 张琛 刘泽洲 赵金鑫 张利娟 于慧敏 王娟关键词:穿刺 放射性125I粒子 肠道 模板引导初学医师穿刺植入^(125)I粒子用于模拟颅内肿瘤 2022年 目的观察模板引导初学医师穿刺植入^(125)I用于模拟颅内肿瘤的价值。方法由1名经1天模板引导穿刺培训的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分别徒手穿刺及在模板引导穿刺植入^(125)I用于模拟颅内肿瘤,对比观察其效果,包括针尖向左或右侧(D_(x))及头或足侧(D_(Z))偏移的距离、穿刺角度误差及剂量参数。结果徒手与模板引导穿刺的D_(x)分别为7.2及1.6 mm,D_(Z)为10.00(5.00,10.00)及5.00(0,5.0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489,P<0.001);穿刺角度误差分别为(5.89±2.23)°及1.00(1.0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417,P<0.001)。模板引导穿刺与计划穿刺方案剂量参数的差距小于徒手穿刺。结论模板引导初学医师穿刺植入^(125)I用于模拟颅内肿瘤效果较好。 张宏涛 周秋妹 杨华清 杨鑫 王香玉 隋爱霞 胡效坤 王娟关键词:脑肿瘤 碘放射性同位素 穿刺术 不同活度^(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时间肿瘤吸收剂量对比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周边剂量相同时不同活度^(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时间点肿瘤吸收剂量的差异。方法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出边长3.5 cm正方体模拟肿瘤,分别载入^(125)I粒子0.8 m Ci(A组)、0.3 m Ci(B组)并周边分布,处方剂量145 Gy,得出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及100%靶体积吸收剂量(D_(100))、90%靶体积吸收剂量(D_(90))、15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_(150))、9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_(90))、最高剂量点等指标。根据^(125)I粒子衰变规律公式,分别计算A、B组粒子植入后1、2、3、4、5、6个月时粒子活度,计算两组粒子植入后各时间点肿瘤实际吸收剂量,比较两组各时间点肿瘤实际吸收剂量、D_(100)、D_(90)、V_(150)、V_(90)、最高剂量点等指标。结果A组、B组粒子植入后1、2、3、4、5、6个月时肿瘤实际吸收剂量均值相同,均为(81.43±46.20)Gy;D_(100)分别为(49.14±34.65)Gy、(38.86±27.43)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D_(90)均为(64.57±46.20)Gy;V_(150)分别为(7.96±8.62)%、(7.58±1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8);V_(90)分别为(25.83±35.76)%、(26.16±35.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6);最高剂量点分别为(798.29±568.07)Gy、(359.29±256.36)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周边剂量相同时^(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时间点肿瘤吸收剂量相同,粒子活度对肿瘤吸收剂量速率无影响,高活度组粒子靶区内最高剂量点明显高于低活度组,高剂量区持续时间较长于低活度组。 张宏涛 于慧敏 郭利涛 隋爱霞 吴娟 任菊娜 高贞 王娟关键词:^125I 治疗计划系统 近距离放射治疗 活度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胃入路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转移癌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例腹膜后转移癌患者,经充分的肠道准备,在CT引导下经皮经胃入路,采用1-3根粒子植入针植入125I粒子,活度0.3mCi-... 王娟 张宏涛 高贞 于慧敏 赵宪芝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腰淋巴结转移瘤穿刺路径初探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腰淋巴结转移瘤的穿刺路径,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技术指导。方法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腰淋巴结转移瘤,据转移瘤的不同位置:左腰、右腰、中间腰淋巴结病变部位采用相应穿刺植入方法,同时考虑规避危及器官,设计不同的进针路径。结果左腰、右腰、中间腰淋巴结^(125)I粒子植入常用穿刺方法分别为后入路即经皮经胸腰髂肋肌法、侧入路即经肝经十二指肠法或者是后入路经皮经胸腰髂肋肌法、前入路即经肠系膜同时采用同轴针法。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瘤采用不同穿刺路径是可行的,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 底学敏 王娟 张宏涛 王泽阳 张晶晶 苏晓华 于慧敏 隋爱霞关键词:穿刺路径 危及器官 125I粒子植入术后应用轻型屏蔽材料防护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125I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应用0.05mm铅当量轻型屏蔽材料的防护效果.方法 40例粒子植入患者,于术后24h内,植入粒子部位覆盖0.05mm铅当量屏蔽材料,应用袖珍辐射仪,测量40例患者距植入肿瘤中心体表垂直距... 王娟 张宏涛 于慧敏 高贞 赵静 赵宪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