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杰华

作品数:22 被引量:63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正畸
  • 11篇前牙
  • 10篇上颌
  • 10篇上颌前牙
  • 9篇三维有限元
  • 7篇有限元
  • 5篇三维有限元分...
  • 4篇有限元分析
  • 4篇正畸学
  • 4篇生物力学
  • 3篇牙合
  • 3篇有限元研究
  • 2篇牙周
  • 2篇钥匙
  • 2篇正畸治疗
  • 2篇逆向工程
  • 2篇阻抗
  • 2篇口腔
  • 2篇口腔正畸
  • 2篇口腔正畸学

机构

  • 13篇福建医科大学...
  • 10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福州大学

作者

  • 22篇苏杰华
  • 14篇张端强
  • 10篇许潾于
  • 7篇刘佳莉
  • 7篇钟萍萍
  • 2篇严宏
  • 1篇林志伟
  • 1篇陈超
  • 1篇张健
  • 1篇林敏魁
  • 1篇许永吉
  • 1篇郭金泉
  • 1篇石勰
  • 1篇魏艳华
  • 1篇陈丽冰
  • 1篇王海亮
  • 1篇王慧明
  • 1篇陈玉玲

传媒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实用口腔...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口腔颌面修复...
  • 1篇中国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口腔疾病防治
  • 1篇全球华人口腔...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错患者CO-CR位前牙咬合关系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选取78名错畸形患者为受试对象。采用双手技术获取正中关系位,并用AD2架记录患者正中位和正中关系位时咬合关系,分别测量所有患者前牙区的覆、覆盖。CO位及CR位前牙覆、覆盖的均值具有显著性差异,覆变化量与覆盖变化量呈负相关。因此,正畸治疗前必须明确患者下颌处于CR时的咬合情况,发现与下颌位置之间的不协调,了解患者的生长型,明确诊断,以实现正畸治疗后获得理想的功能。
刘佳莉张端强许潾于钟萍萍苏杰华
摇椅形唇弓滑动法整体内收上颌前牙的力学机制
2025年
目的建立一种简化的摇椅形唇弓(rocking-chair archwire,RCA)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不同角度RCA在滑动法整体内收上前牙过程中的生物力学效应,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在ANSYS中导入0.019 in×0.025 in(0.483 mm×0.635 mm)标准唇弓模型,通过弹簧预载力模拟不同角度RCA,实现参数化建模。建立包含唇侧直丝弓矫治器、牙齿、牙周膜和上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1.5 N颌内牵引配合不同角度RCA时前牙和后牙的位移及受力情况。结果弹簧预载力为1.5、3、4.5和6 N时,RCA角度分别近似为5°、10°、15°和20°,模型构建灵活。滑动法内收前牙时,随着RCA角度增大,中切牙冠伸长位移减少,侧切牙和尖牙冠压低、根舌向位移增加;当RCA为20°时,侧切牙和尖牙整体舌向位移最为均匀。同时,前磨牙呈现伸长趋势,磨牙表现为冠远中倾斜和压低。RCA角度从0°增加到20°,前牙段垂直向压低力增加,槽沟水平M/F比值从0升至接近9 mm。结论RCA能有效调控滑动法内收前牙的移动方式,避免过度伸长和直立。使用粗的不锈钢方丝颌内牵引时,RCA为20°理论上可以实现前牙转矩的控制,整体内收前牙。
胡嘉颖刘佳莉林珍郭金泉石勰苏杰华
关键词:正畸有限元分析摇椅形唇弓滑动法
上颌前牙及直丝弓矫治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建立上颌前牙段的三维有限模型,为分析上前牙正畸治疗的生物力学提供一个平台。方法将解剖形态人工牙按OPA-K技术排齐后进行螺旋CT扫描,采用Getdata软件获取牙颌组织轮廓关键点的坐标,在ANSYS中编程依次形成曲线、曲面和实体模型并整合在一起,建立托槽及唇弓的模型。结果建立包括直丝矫治器、6个上前牙及其牙周膜和前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共186 322个节点,130 616个Solid 95单元和98个Beam 4单元。该模型符合上颌牙槽骨的解剖形态,较为逼真。结论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和生物力学相似性,可以进一步研究6个上前牙正畸治疗的力学机制。
苏杰华张端强许永吉
关键词:双尖牙牙模型正畸学
上颌前牙段阻抗中心定位的有限元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在ANSYS13.0软件中建立6个上前牙及前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前牙以不锈钢唇弓和腭侧支架紧密固定。水平加载实验中,对其双侧牵引钩同一高度施加1.5N水平向后牵引力,施力点距中切牙切缘分别为7-21mm;垂直加载实验中,在腭侧支架中线上施加1.5N垂直压低力,施力点距中切牙切缘分别为4-16mm。经求解得出各种工况下模型内各节点的三维位移和应力分布。水平加载中,牵引高度距中切牙切缘14mm时,6个前牙的舌向位移和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最为均匀;垂直加载中,作用点距中切牙切缘12mm时,6个前牙的压低位移和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最为均匀。本研究认为标准大小的上颌6个前牙的阻抗中心(CRe)位于中切牙切缘根方14mm、腭侧12mm处,可为正畸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苏杰华刘佳莉张端强罗谷声陈丽冰喻潇男林志伟张健
关键词:上颌前牙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正畸
激活方式对双钥匙曲关闭上颌拔牙间隙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双钥匙曲唇弓3种不同激活方式关闭上颌第一前磨牙拔牙间隙的力学效果。方法:选取拔除第一前磨牙的上颌Typodont模型12副,安装双钥匙曲唇弓并随机分为3组(n=4),分别采用水平牵引(C1)、远中钥匙曲顶部加载(C2)和双钥匙曲顶部结扎复合加载(C3)激活关闭间隙。重叠初始状态和恒温水浴1 h后的三维模型,测量牙冠和牙根标志点的位移,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工况C1中,前牙后牙移动比例约2∶1,前牙为可控制性倾斜移动、牙冠轻度伸长;工况C2中,前后牙移动比例约1∶1,前牙整体内收,垂直向高度基本不变;工况C3中,前后牙移动比例约1∶2,前牙明显压低、根舌向转矩表达充分。结论:双钥匙曲的3种不同激活方式均可控制前牙和后牙的移动方式和支抗,关闭上颌拔牙间隙。
刘佳莉蔡森鑫严峻王梅洁许潾于苏杰华
关键词:逆向工程
牵引方向对上颌前牙整体内收影响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模拟不同方向牵引力内收上前牙,分析前牙位移趋势及应力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研究于2012年在福建医科大学进行。建立唇侧直丝弓矫治器、6个上前牙及其牙周膜和前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在0.48 mm×0.64 mm英寸主弓丝上,以种植钉为支抗、1.47 N矫治力整体内收上前牙,设定前牙区牵引钩为0-6 mm、后牙区种植钉高度分别为8和14 mm。加载后求解,计算出各前牙的位移及牙周膜第一主应力。结果滑动法整体内收上前牙时,牵引钩长度主要影响前牙的矢状向位移方式:牵引钩长度增加至6 mm的过程中,侧切牙在唇舌向上由舌向倾斜运动变为舌向整体平移和舌向控根运动外,中切牙和尖牙的三维位移只有数量的增大,趋势基本保持不变。支抗种植钉高度主要影响前牙垂直向位移:种植钉位置越高,侧切牙的压低位移增大,尖牙的伸长位移减小,即前牙整体压低的趋势更明显。结论种植支抗整体内收前牙时,单纯调整牵引钩长度和支抗种植钉高度难以实现前牙段的整体内收,有必要对前牙段增加适当的垂直向压低力量。
苏杰华刘佳莉许潾于钟萍萍张端强
关键词:正畸有限元分析上前牙
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成人牙列拥挤1例被引量:2
2016年
患者,男性,26岁。主诉上、下牙列不齐,既往素健,否认全身性疾病及家族史。3年前■牙因外伤折断,行根管治疗及冠修复,■因龋行根管治疗及冠修复。面观面中、上部基本对称,颏部稍右偏,面高协调,闭唇自然。侧面观为直面型,双唇形态正常,颏部发育好,颏唇沟自然(图1)。双侧颞下颌关节张口度正常,张口末稍左偏,双侧张口末闭口初有轻微弹响,关节及相关肌群无自发疼痛和压痛。
苏杰华刘佳莉王海亮
关键词:牙列拥挤暂时冠
上颌前牙整体内收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苏杰华张端强许于钟萍萍刘佳莉
上颌前牙整体内收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上颌六个前牙阻抗中心的定位,并直接模拟直丝弓矫治技术中以不同方向牵引力内收上前牙,分析各前牙的移动趋势及应力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方法:第一部分在ANSYS8.1中建立带唇侧直丝...
苏杰华
关键词:正畸治疗有限元分析上颌前牙生物力学
文献传递
基于胜任力导向的口腔正畸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针对传统口腔正畸学本科教学困境,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建立口腔本科医学生正畸学胜任力评价指标,通过传统教学与线上教育、Typodont颌架、案例教学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等相结合的方式,弥补传统口腔正畸学教学中的不足,全方面提升口腔本科医学生正畸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胜任口腔正畸岗位的本科人才。新教学模式还存在胜任力体系推广性和临床适用性有待考证等问题,需从深入教改研究、强化教师主导和推进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不断改进。
蔡森鑫苏杰华许潾于
关键词:胜任力口腔正畸学教学改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