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潾于

作品数:51 被引量:114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3篇正畸
  • 9篇牙合
  • 9篇前牙
  • 9篇磨牙
  • 7篇上颌
  • 7篇骨性
  • 5篇正畸学
  • 5篇正畸治疗
  • 5篇三维有限元
  • 5篇生长发育
  • 5篇下颌
  • 4篇牙齿移动
  • 4篇有限元
  • 4篇三维有限元分...
  • 4篇上颌前牙
  • 4篇托槽
  • 4篇矫治
  • 3篇第一磨牙
  • 3篇牙移动
  • 3篇正畸力

机构

  • 29篇福建医科大学...
  • 26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福州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作者

  • 51篇许潾于
  • 19篇张端强
  • 10篇钟萍萍
  • 10篇苏杰华
  • 6篇石勰
  • 5篇刘佳莉
  • 5篇严宏
  • 4篇卢友光
  • 4篇董敏
  • 3篇雷浪
  • 2篇郑志强
  • 2篇龙学辉
  • 2篇陈日齐
  • 2篇黄鹏程
  • 2篇程辉
  • 2篇陈素凤
  • 2篇彭昕欣
  • 2篇林清云
  • 2篇陈胜兰
  • 2篇常琳

传媒

  • 6篇福建医科大学...
  • 6篇口腔医学研究
  • 4篇中华口腔医学...
  • 3篇实用口腔医学...
  • 3篇中国实用口腔...
  • 2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华口腔正畸...
  • 1篇口腔疾病防治
  • 1篇第十次全国口...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7
  • 1篇2003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ngleⅡ^1治疗牙弓改变在模型和头颅侧位片的相关性
2007年
目的对AngleⅡ1错病例在矫治后头颅侧位片及模型的测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在模型和头颅侧位片上牙弓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7~31岁AngleⅡ1错患者20例,对其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和牙模型的19项指标进行可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前后上下颌牙弓长度、磨牙间宽度在模型上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头颅侧位片表现上下切牙内收,磨牙前移。下颌切牙压低,磨牙有一定程度的伸长。牙弓长度变化在模型及X线头影测量上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1)正畸治疗后牙齿位置在头颅侧位片上变化与模型上实际变化呈正相关;(2)X线头影测量分析一些间接测量的项目,在某些情况下与牙、颌、面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异。
许潾于张端强石勰
关键词:错[牙合]牙模型测颅法正畸学
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牙槽高度和磨牙倾斜度生长变化研究
目的研究福建地区未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上下颌第一磨牙、切牙的发育趋势及头影侧位片测量不同垂直骨面型牙齿倾斜度和高度的变化,为临床上此类患者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2015年就诊我院的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
许潾于蔡森鑫
关键词:生长发育
文献传递
上前牙高度和磨牙倾斜度生长变化对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面部美观的影响
目的研究未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上下颌第一磨牙、切牙的发育趋势及头影侧位片测量不同垂直骨面型牙齿倾斜度和高度的变化,为临床上此类患者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2015年就诊我院的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未治疗...
许潾于
关键词:生长发育
文献传递
上唇系带附着异常及其治疗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8年
上唇系带位于面部美学区,将唇、颊黏膜连接到牙槽黏膜、牙龈和骨膜,以便能够适应正常的唇活动。其附着异常与母乳喂养困难、菌斑堆积、儿童龋病、牙周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上颌中切牙间隙等密切相关。因此,及时对异常附着的上唇系带进行治疗至关重要。文章对上唇系带的发育与解剖结构、上唇系带附着异常的临床诊断与分类方法、上唇系带附着异常与上颌中切牙间隙的关系以及上唇系带附着异常的治疗方法等几方面内容做一综述。
邹玉春许潾于钟泉
牵引方向对上颌前牙整体内收影响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模拟不同方向牵引力内收上前牙,分析前牙位移趋势及应力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研究于2012年在福建医科大学进行。建立唇侧直丝弓矫治器、6个上前牙及其牙周膜和前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在0.48 mm×0.64 mm英寸主弓丝上,以种植钉为支抗、1.47 N矫治力整体内收上前牙,设定前牙区牵引钩为0-6 mm、后牙区种植钉高度分别为8和14 mm。加载后求解,计算出各前牙的位移及牙周膜第一主应力。结果滑动法整体内收上前牙时,牵引钩长度主要影响前牙的矢状向位移方式:牵引钩长度增加至6 mm的过程中,侧切牙在唇舌向上由舌向倾斜运动变为舌向整体平移和舌向控根运动外,中切牙和尖牙的三维位移只有数量的增大,趋势基本保持不变。支抗种植钉高度主要影响前牙垂直向位移:种植钉位置越高,侧切牙的压低位移增大,尖牙的伸长位移减小,即前牙整体压低的趋势更明显。结论种植支抗整体内收前牙时,单纯调整牵引钩长度和支抗种植钉高度难以实现前牙段的整体内收,有必要对前牙段增加适当的垂直向压低力量。
苏杰华刘佳莉许潾于钟萍萍张端强
关键词:正畸有限元分析上前牙
安氏Ⅱ类Ⅰ分类病例下颌平面角与后牙倾斜度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安氏 类 错病例下颌平面角与上下第一恒磨牙倾斜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安氏 类 错畸形高角病例和低角病例各 2 0例进行 X线头影测量分析 ,测量两组病例第一磨牙倾斜度与不同基准平面之间的角度 ,对其结果进行 T检验并以第一恒磨牙的倾斜度作为因变量 ,作相关分析。结果 高低角病例之间磨牙倾斜度有显著差异且磨牙倾斜度与下颌平面角、腭平面、蝶鞍角和下颌角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磨牙倾斜度可作为衡量垂直骨面型异常的重要参考指标。高角病例磨牙倾斜度增加可能是导致磨牙支抗容易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石勰张端强许潾于钟萍萍严宏
关键词:下颌平面角
上前牙高度和磨牙倾斜度生长变化对骨性Ⅱ类错(牙)患者面部美观的影响
目的 研究未治疗的安氏Ⅱ类1 分类骨性错(牙)上下颌第一磨牙、切牙的发育趋势及头影侧位片测量不同垂直骨面型牙齿倾斜度和高度的变化,为临床上此类患者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许潾于
关键词:生长发育
不同视角下面中区丰满度对3类人群唇突度整体感知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评估不同视角下面中区(鼻基底和颧骨)形态变化对3类人群(正畸医师、正畸患者、健康成人)唇突度整体感知的影响,为面部美学诊疗提供参考。方法2024年2至3月于福建省内招募志愿者212名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正畸医师[65名,男性28名,女性37名,年龄(31.3±6.9)岁]、正畸患者[72例,男性24例,女性48例,年龄(27.6±5.7)岁]和健康成人[75名,男性37名,女性38名,年龄(25.6±4.4)岁]组。使用三维模型雕刻软件对三维面部建模软件生成的面部模型进行雕刻,模拟不同鼻基底、颧骨和上唇突度,生成5组(每组3个)共15个面部模型:A组鼻唇角正常、鼻基底正常、上唇正常;B组鼻唇角增加、鼻基底正常、上唇扁平;C组鼻唇角减小、鼻基底正常、上唇前突;D组鼻唇角增加、鼻基底前突、上唇正常;E组鼻唇角减小、鼻基底凹陷、上唇正常;各组1、2、3号模型分别为颧骨正常、前突、扁平(其中A组1号模型为初始模型)。各组面部模型截取45°和90°侧面图像(共30张)制作问卷。3组研究对象根据问卷,选择最具吸引力和最无吸引力的面容,并对45°和90°侧面图像进行唇突度评分(0~10分,0分为非常扁平,5分为正常,10分为非常突出)。单样本t检验对比各组模型评分与中位数5分之间的差异。结果30张图像中,正畸医师唇突度评分偏离中位数5分的比例[83%(25/30)]最高,正畸患者相应比例[67%(20/30)]居中,健康成人相应比例[53%(16/30)]最低。90°侧面视角下,正畸医师、正畸患者、健康成人对初始模型的评分[分别为(5.07±0.79)、(5.00±1.03)、(4.95±1.07)分]与5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5,P=0.521;t=0.00,P=1.000;t=-0.42,P=0.673)。45°侧面视角下,正畸医师、正畸患者、健康成人对初始模型的评分[分别为(5.42±0.98)、(5.40±1.15)、(5.35±1.45)分]均显著大于5分(t=3.30,P=0.002;t=2.98,P=0.004;t=2.11,P=0.038)。90°和45°侧面视角下,正畸医师、正畸患者和�
陈林馨杨鑫汉陈仲晗陈思航蔡静雯许潾于
关键词:问卷调查审美评价
双钥匙曲关闭下颌拔牙间隙的Typodont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通过Typodont模型及逆向工程技术,分析不同激活方式下双钥匙曲(double-keyhole loop,DKHL)唇弓关闭下颌第一前磨牙拔牙间隙的结果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基础。方法取标准正常Typodont下颌模型9副水浴整平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DKHL的3种激活方式进行加载。重叠初始和水浴后数字模型,分析不同工况加载前后牙冠和牙根标志点三维位移变化,并以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相同条件下,利用钥匙曲顶部加载关闭间隙(工况2、工况3)时,前牙牙根内收量及后牙前移量明显大于水平加载组(工况1),并且双钥匙曲顶部结扎时(工况3)下切牙段明显压低、后牙段明显伸长和颊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KHL唇弓不同激活方式可以灵活控制下颌前牙和后牙的移动方式,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力方法。
蔡森鑫刘佳莉陈泽兴许潾于苏杰华
关键词:逆向工程正畸治疗
极固宁^(TM)对全冠牙体预备后牙髓组织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极固宁TM涂布于金属烤瓷全冠活髓基牙牙预备体表面21 d对牙髓组织学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正畸治疗需要而计划拔除的20颗前磨牙进行金属烤瓷全冠牙体预备,其中每2颗牙均为同颌同名牙;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对照设计分为2组:对照组在牙预备体上直接用氧化锌丁香酚水门汀粘固暂时冠;观察组在牙预备体上涂布极固宁TM后用氧化锌丁香酚水门汀粘固暂时冠。所有牙分别于牙体预备后21 d拔除,常规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评价牙髓组织反应。结果活髓基牙经金属烤瓷全冠牙体预备21 d时,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牙髓组织反应无明显差别(P>0.05)。牙髓组织的反应程度与牙预备体的剩余牙本质厚度(RDT)有关;RDT分别为491.76,503.88和487.32μm的3个样本观察到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金属烤瓷全冠牙预备体表面涂布极固宁TM21 d对活髓基牙的牙髓组织无明显影响。
陈素凤程辉郑志强姚丽艳龙学辉郑明许潾于
关键词:抗变态反应药金属烤瓷合金牙髓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