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瑞鹏
- 作品数:207 被引量:2,056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CR-CARS-RF的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估算
- 2025年
- 以辽宁昌图和苏家屯区149个黑土样本为基础,结合地面高光谱数据与实验室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化学测定,系统分析了不同高光谱预处理与建模方法对SOM反演精度的影响,旨在构建快速且精准的SOM含量高光谱反演模型。通过Savitzky-Golay平滑法(SG)对光谱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后,对比分析了倒数(1/R)、倒数的对数(log(1/R))、一阶导数(FDR)、标准化(SNV)及连续统去除(CR)五种光谱变换方法,并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PCC)和竞争自适应重加权(CARS)算法筛选特征波段,结合偏最小二乘(PLSR)、多元线性回归(MLR)和随机森林(RF)三种建模方法,构建了12种反演模型,对各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CR变换显著增强了光谱与SOM的相关性,2 166 nm之后的128个波段相关系数绝对值超过0.5,最高达0.75;(2)CARS算法有效压缩了特征波段数量,将其控制在全波段的6%以下,与PCC-PLSR和PPC-RF相比,CARS-PLSR和CARS-RF模型预测精度显著提升,其决定系数(R2)分别提高13.4%和14.5%,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12.8%和11.9%;(3)非线性RF模型的预测精度最优,与MLR和PLSR相比,其R2分别提升32.1%和3.5%,RMSE分别降低34.9%和4.4%;(4)在12种预测模型中,CR-CARS-RF模型表现最佳,其建模R2为0.91,RMSE为1.76 g·kg^(-1);预测R2为0.79,RMSE为2.49 g·kg^(-1),表明CR-CARS-RF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可靠性,可为辽宁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效精准监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 李雨鸿冯锐纪瑞鹏纪瑞鹏武晋雯于文颖武晋雯李晶
- 关键词:黑土土壤有机质
- 基于分期播种的水稻生长动态及产量对热量条件的响应被引量:12
- 2015年
- 为了研究东北地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以2个水稻品种(‘辽星1’、‘辽优5218’)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播种期,分析播期对水稻生长动态和产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辽星1’在I、Ⅲ、Ⅳ播期分蘖数达到峰值较Ⅱ播期少用积温4000C左右;I和Ⅳ播期最大分蘖数较Ⅱ播期分别减少3.16%和15.50%,Ⅲ播期增加3.85%。‘辽优5218’在Ⅲ和Ⅳ播期分蘖数到达峰值较Ⅱ播期多用积温300℃左右;I、Ⅲ、Ⅳ播期最大分蘖数较Ⅱ播期分别增加7.12%、32.51%、19.59%。(2)‘辽星1’在I和Ⅳ播期株高较Ⅱ播期偏低,Ⅲ播期最高;‘辽优5218’在I、Ⅲ、Ⅳ播期株高偏低,I播期最矮。(3)‘辽星1’在I和Ⅲ播期叶面积指数达到峰值较Ⅱ播期分别多用积温3000C和200℃左右,Ⅳ播期少用100℃左右;I、Ⅲ、Ⅳ播期最大叶面积指数较Ⅱ播期分别增加48.5%、113.3%、31.6%。‘辽优5218’在I播期叶面积指数达到峰值较II播期多用积温500℃左右,III和IV播期分别少用400。C和100℃左右;I和III播期最大叶面积指数较II播期分别减少31.6%和27.6%,Ⅳ播期增加20.9%。(4)‘辽星1’在Ⅲ播期地上干质量最高,Ⅳ播期最低;‘辽优5218’在I播期地上千质量最高,Ⅱ播期最低。(5)‘辽星1’在I、Ⅲ、Ⅳ播期的产量较Ⅱ播期分别减产5.64%、6.27%、27.25%;‘辽优5218’在I播期的产量较Ⅱ播期增加5.66%,Ⅲ和Ⅳ播期分别减产13.14%和31.29%。(6)310℃积温2700—2800℃,平均温度24℃左右更适宜辽宁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
- 于文颖纪瑞鹏冯锐武晋雯张玉书王鹏王婷
- 关键词:水稻温度播期
- 应用NOAA/AVHRR资料监测土壤水分和干旱面积被引量:4
- 2005年
- 利用气象卫星资料监测土壤水分及估算干旱面积的研究方法已有很多,但监测精度还有待提高.通过利用近地面温度日较差实测资料,对气象卫星反演地表温度日较差进行了订正,使得热惯量计算值更接近实际.利用订正后的卫星反演地表温度日较差计算的热惯量与地面农田实测土壤绝对湿度进行回归分析,发现0~30 cm土壤水分实测值与热惯量的相关显著,50 cm以下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在GIS平台的支持下,对2004年初夏发生的干旱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精度较高,并为干旱灾害的进一步评估打下坚实的基础.
- 纪瑞鹏班显秀冯锐赵大庆王虹
- 关键词:遥感监测土壤水分地理信息系统
- 作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过程与早期识别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8
- 2019年
- 作物干旱是干旱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严重影响着全球范围的粮食产量。为了积极应对干旱灾害影响,实施对作物干旱的早期精准预警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已开展的作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过程研究进展,包括干旱临近—发生阶段作物根系、气孔、叶水势等对早期干旱响应的敏感信号和指标;干旱发生—发展阶段中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同化代谢与干物质累积等对干旱的响应过程;干旱发展—结束过程中的复水效应与干旱影响损失定量模拟评估技术等;梳理了农业干旱监测预警综合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农业干旱监测和预警指标种类和应用情况、农业干旱遥感监测方法以及作物干旱地面监测与识别技术等相关成果。探讨了未来通过开展作物对干旱应激响应的生理生态过程机制研究,进而准确捕捉到作物响应干旱胁迫的早期信号,为实现作物干旱的早期识别、提前预警和应对作物干旱灾害的不良影响提供依据。
- 纪瑞鹏于文颖冯锐武晋雯张玉书王茜
- 关键词:干旱胁迫预警
- 基于辽宁省数字高程模型的坡地资源分级被引量:7
- 2007年
- 土地的坡度和高程是决定耕地质量与合理利用的重要因素,对合理规划土地用途尤其是退耕还林还草具有重要意义。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土地资源调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辅助工具。依托ArcGIS软件平台,利用辽宁省1∶25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建立空间分辨率为100 m的数字高程模型,基于DEM完成了辽宁省坡地资源信息的提取与分级,并对坡地资源的利用规划进行分析,为辽宁省土地规划和生态省建设提供了自动、客观、高精度的基础数据资料。
- 纪瑞鹏张玉书冯锐陈鹏狮张淑杰武晋雯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数字高程模型
- 基于遥感的农田土壤含水量面预报方法研究
- 伴随着辽宁地区暖干化,农业用水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旱作农业对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利用22年的常规气象和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完成了辽宁5个农业气候相似区玉米作物系数(Kc)和土壤供水系数(Kw)的确定,并在土壤水分平衡...
- 纪瑞鹏班显秀张淑杰张玉书冯锐陈鹏狮
- 关键词:玉米农田土壤水分平衡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
- 文献传递
- 基于遥感的农田土壤含水量面预报方法研究
- 伴随着辽宁地区暖干化,农业用水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旱作农业对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利用22年的常规气象和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完成了辽宁5个农业气候相似区玉米作物系数(K.)和土壤供水系数(Ka)的确定,并在土壤水分平衡...
- 纪瑞鹏班显秀张淑杰张玉书冯锐陈鹏狮
- 关键词:玉米农田土壤水分平衡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土壤含水量
- 文献传递
- 辽宁省主要农作物南繁气候条件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为解析辽宁省主要农作物南繁气候条件,收集了海南相关地区气象数据,分析表明,各气候因子中,对辽宁省农作物南繁育种影响较大的是温度条件,极端低温有时会超出作物生长的下限温度,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所以在实验安排中应该加以规避;台风在10月下旬到翌年5月期间生成概率较小,其对冬季南繁育种影响较小,选择适当的播种期即可规避台风的危害;海南日照长度短,使得水稻玉米等短日照作物生育进程缩短,对作物加代有利。
- 张丽颖王昌华李政君纪瑞鹏郑文静唐志强马作斌高虹付亮何娜王辉
- 关键词:南繁育种温度台风
-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监测评价洪涝灾害方法研究
- 张玉书班显秀冯锐纪瑞鹏车胜利陈鹏狮张淑杰齐丽丽
- 利用先进的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3S技术),研究了大范围洪涝灾害遥感调查和监测评价方法,建立了洪涝灾害遥感监测评价系统。本项研究利用TM图像资料为主要编图资料,新一代气象卫星资料为主要动态监测评价资料,结...
- 关键词:
- 关键词:洪涝灾害卫星遥感
- 关键发育期干旱对春玉米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6
- 2021年
- 为探明不同发育期不同干旱条件对春玉米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以"丹玉405"为试验材料,利用大型农田水分控制试验场,在春玉米拔节、抽雄、乳熟三个关键发育期分别开展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对比试验,分析干旱对玉米产量及结构性状、籽粒含水量和品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分适宜对照相比,其他处理下,干旱导致玉米秃尖比、籽粒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明显增加,分别平均增加85.3%、10.6%和14.9%;导致百粒重、理论产量、籽粒含水量、淀粉含量明显降低,分别平均降低14.2%、30.5%、29.7%、45.2%,对果穗长、果穗粗以及籽粒脂肪含量总体影响不大;籽粒淀粉含量对拔节期干旱最为敏感;果穗粗、秃尖比、籽粒含水量、脂肪含量及氨基酸含量则受抽雄期干旱影响最大;而果穗长、百粒重、产量及籽粒粗蛋白含量对乳熟期干旱最为敏感。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及籽粒品质受影响程度普遍呈增加趋势,对籽粒品质的影响比对产量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为今后高产和优质玉米生产奠定基础,为分析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陈妮娜纪瑞鹏贾庆宇冯锐米娜张淑杰张玉书于文颖
- 关键词:春玉米干旱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