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帆
- 作品数:11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丙戊酸钠联合生酮饮食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生酮饮食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该院选出92例癫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n=46)和联合组(n=46),常规组使用丙戊酸钠治疗,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组加用生酮饮食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以及总二氧化碳(TCO2)、尿酸(UA)、丙氨酸转氨酶(ALT)、指尖血酮、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生化指标,并对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变化幅度大于常规组;治疗后常规组总有效率65.22%,联合组总有效率84.78%,联合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A和指尖血酮均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变化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而AST、ALT、TCO2含量组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不良反应4例(8.70%),常规组不良反应5例(10.87%),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生酮饮食治疗癫痫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介。
- 王帆王莉刘凯
- 关键词:丙戊酸钠癫痫生酮饮食
-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136例不同类型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随访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随访研究左乙拉西坦(LEV)单药治疗136例不同类型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拟以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入院的136例小儿癫痫患者进行自身对照随访研究,均接受LEV单药治疗,随访1年,于治疗及随访期间,行常规体征观察,并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头颅影像学等检查,统计癫痫小儿LEV单药治疗前、后发作频率及痫样放电变化,用以评估LEV治疗效果,且通过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LSC-CR)及父母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SNAP-IV)评估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并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用以评估LEV治疗安全性。结果126例癫痫患儿中,控制例数达67例,占比53.17%;显效37例,占比29.37%;有效18例,占比14.29%;无效4例,占比3.17%.且单纯部分性、复杂部分性、肌阵挛性及局限继发全面性癫痫控制率均高于50%,此外,关于癫痫药物使用1种及以上经治疗≥6个月疗效不佳的94例患儿,除单纯部分性外,于其他各类型均有分布,经剔除8例患儿后,控制例数44例,占比51.16%(44/86),而首次诊断无癫痫药物使用42例患儿,经剔除2例后,控制例数23例,占比57.50%(23/40);经LEV治疗后,不同类型癫痫患儿WLSC-CR中PIQ、VIQ及FIQ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而SNAP-IV评分则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例数11例,占比8.73%,其中,记忆力减退、嗜睡、乏力、食欲下降及行为异常依次为1例、5例、2例、1例及2例,以嗜睡、乏力等症状出现较多。但均属轻微不良反应,癫痫患儿可耐受。结论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对于不同类型小儿癫痫均疗效确切,可较好控制病情发展,且可一定程度改善认知水平,不良反应较低,具有较高安全性。
- 王帆王莉刘凯
- 关键词:癫痫小儿安全性
- 新大新材投资价值分析
- 本论文以新大新材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综合分析股票。综合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统计分析、公司财务分析、等方法对新大新材进行资产规模,资产质量、资产结构、营业收入、盈利能力等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得出新大新...
- 王帆
- 关键词:股票投资价值
- 文献传递
- 毛细支气管炎153例临床分析
-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胸壁凹陷、呼气性喘鸣等。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清楚,研究认为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及病毒感染等有密切关系,是感染和变态反应所共同参与的临床...
- 王帆
- 关键词: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流行病学特征细菌感染
- 文献传递
- 基于深度学习的APT攻击流量检测研究
- 近几年,随着网络空间安全问题的日趋严重,网络攻击活动不断涌现,高级持续性威胁(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APT)以其复杂隐蔽、破坏性强、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已经成为当前网络空间的一大威胁。传统网...
- 王帆
- 关键词:流数据处理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鉴别诊断效果分析
- 2019年
-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ABM)及病毒性脑炎(VE)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ABM及VE患儿共120例,120例患儿中ABM和VE患儿各60例,将ABM患儿定为A组,将VE患儿定为B组,评估两组实验室指标与PCT水平分布情况。结果 A组较B组的PCT、CRP(C反应蛋白)与WBC(白细胞)水平均高,ESR(红细胞沉降率)水平低(P <0.05);经PCT检测结果发现,A组PCT随浓度增高则占据比例较重,B组PCT随着浓度增加则所占比例减少。结论血清PCT检测在小儿ABM及VE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便于早期快速诊断病原体,减少临床抗菌药物滥用等情况,值得使用。
- 王帆
-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病毒性脑炎
- 儿童癫痫共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观察儿童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情况,并探讨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135例疑似患有儿童癫痫共患ADHD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V)分类标准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量表(SNAP-IV)中文版对患儿进行评估分类,评定患儿是否共患ADHD及其患病类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考量儿童癫痫共患ADHD发生因素。结果135例疑似患有儿童癫痫共患ADHD的患儿中,有47例被确诊为共患ADHD患儿,88例为非ADHD患儿。47例共患ADHD患儿中症状为注意缺陷(ADHD-I)的31例、症状为多动冲动(ADHD-HI)的7例、症状为混合型(ADHD-C)的9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可知癫痫家族史、病程、癫痫发作类型等因素对于共患ADHD并无关系。在共患ADHD患儿中,共患ADHD-C和ADHD-I型患儿的异常行为较为显著,癫痫症状是否得到控制以及是否给药,为儿童癫痫共患ADHD的危险因素。结论患儿不同情况下的共患ADHD发作率不同,其诱发因素也复杂多样,尽早干预患儿病情,严格按照临床标准对患儿进行针对性治疗,不断调整改善治疗方案,有助于患儿逐渐适应社会,提高学习能力。
- 王帆王莉刘凯宋
- 关键词:多动障碍
- 左乙拉西坦分别联合奥卡西平与丙戊酸钠治疗局灶性癫痫的效果比较
- 2024年
- 目的比较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局灶性癫痫的效果。方法选择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局灶性癫痫患儿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家长意愿分为A组与B组,每组26例。A组接受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B组接受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认知功能[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血清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2、4、6个月后MMSE评分均高于B组(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Hcy、hs⁃CRP、ADMA水平均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两组间治疗6个月后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或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局灶性癫痫疗效均可,但均可引起血清指标升高,均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且奥卡西平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更好。
- 羡一心刘凯王帆
- 关键词:局灶性癫痫奥卡西平丙戊酸钠
- 5--FU和LV介孔氧化硅结肠靶向微丸的制备及其初步研究
- 目的:结肠癌是比较常见的肠道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主要采用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LV)静脉推注治疗,但副作用大。本研究利用5-FU@MSN-NH2/GC和LV@MSN-COOH/GC具有galectin-3介...
- 王帆
- 关键词:亚叶酸钙
- 迪谢内肌营养不良合并肌源性肿瘤临床特点及遗传学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迪谢内肌营养不良合并肌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遗传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7月、2022年2月收治的2例迪谢内肌营养不良合并肌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病临床特征,探讨抗肌萎缩蛋白(DMD)基因在肌源性肿瘤中的作用。结果2例患儿均为男性,均因运动发育落后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迪谢内肌营养不良,DMD基因检测结果分别显示45号、51号外显子缺失;肿瘤确诊年龄分别为6岁10个月及12岁。2例患儿均以腰部无痛性肿物为首发症状,术后病理诊断:例1为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yogenin(+)、肌源性分化1(+);例2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转录因子增强子3(+);2例均为肌源性肿瘤。检索文献发现:结合本文共报道迪谢内肌营养不良合并肌源性肿瘤肉瘤14例,均为男性,肿瘤确诊年龄4~17岁,其中13例横纹肌肉瘤,1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横纹肌肉瘤组织学亚型描述为6例腺泡状横纹肌肉瘤,5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2例未描述。14例中9例描述DMD基因情况者均为大片段缺失,缺失均未超过62号外显子,均可导致DMD基因阅读框改变。结论DMD基因缺失可能会增加患肌源性肿瘤的风险,以横纹肌肉瘤多见,早期表现为无痛肿物。其DMD基因缺失均局限于62号外显子以内,并导致基因阅读框改变,临床表型重,可致肌肉功能退行性变。
- 宋丽芳王莉梅道启王媛马燕丽徐凯丽王帆羡一心冯肖刘凯
- 关键词:横纹肌肉瘤DMD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