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玉芳

作品数:23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大庆龙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牙钻
  • 3篇智齿
  • 3篇阻生
  • 3篇阻生智齿
  • 3篇涡轮牙钻
  • 3篇面部
  • 2篇术后
  • 2篇颌面
  • 2篇下颌
  • 2篇下颌阻生
  • 2篇下颌阻生智齿
  • 2篇疗效
  • 2篇口腔
  • 2篇骨凿
  • 2篇骨折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2篇超声
  • 1篇第3磨牙
  • 1篇牙病

机构

  • 7篇大庆龙南医院
  • 5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杜玉芳
  • 9篇郑杰
  • 8篇陈红
  • 6篇胡祥文
  • 4篇王雷
  • 3篇李萍
  • 3篇黄天鉴
  • 3篇周国庆
  • 3篇郑军
  • 3篇尤欣
  • 2篇果利
  • 2篇刘丽佳
  • 2篇王雷
  • 1篇杨丽华
  • 1篇郝怡
  • 1篇王雷
  • 1篇黄云
  • 1篇侯凤枝
  • 1篇杜玉芳
  • 1篇邹海鹰

传媒

  • 5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鼠上颌突间充质细胞体内成骨发育和体外诱导成骨分化的比较
2017年
目的 :比较体外成骨诱导培养的小鼠胚胎10.5 d(E10.5)的上颌突间充质细胞与体内发育的上颌突间充质细胞的成骨分化差异。方法:体外培养E10.5和E17.5的小鼠上颌突间充质细胞,观察其细胞形态。取体外培养3 d的E10.5原代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培养7 d,然后应用免疫荧光、qPCR等方法比较其与体外培养3 d的E17.5原代细胞的成骨分化差异。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成组样本t检验。结果:E10.5和E17.5的小鼠上颌突细胞在体外呈贴壁生长,细胞呈多边形、椭圆形。E17.5的小鼠上颌突原代间充质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增殖速度较E10.5的小鼠上颌突细胞快。E10.5的小鼠上颌突间充质细胞成骨诱导7 d后,成骨标志物Runx2和OCN的蛋白表达与未成骨诱导的E17.5上颌突间充质细胞表达相似,成骨标志物Runx2、OCN和OPN的mRNA表达和未成骨诱导的E17.5上颌突细胞表达相似。成骨诱导培养14 d的E10.5的小鼠上颌突细胞与成骨诱导7 d的E17.5上颌突细胞形成的钙结节无显著差异。结论:E10.5的小鼠上颌突间充质细胞体外成骨诱导培养,能较好模拟上颌突细胞体内成骨发育过程,为研究颌骨发育提供了合适的细胞模型。
郑军王雷母东亮杜玉芳刘丽佳郑杰
关键词:间充质细胞体内发育
与成年人风湿热相关的牙病
2010年
患者,女,38岁,2009年2月因“牙齿疼痛伴踝关节红肿疼痛、发热3d”入院。患者3d前无诱因出现右下后牙阵发性疼痛,伴咬合痛。随即出现双侧踝关节红肿疼痛。体温最高达38.7℃.无咽痛、鼻塞、流涕、心悸。自行服用抗炎药物无缓解,既往患风湿热5年.抗0(AS0)最高652U/L.较低时190U/L。
杜玉芳杜玉芳郑杰陈红胡祥文
关键词:风湿热成年人牙齿疼痛牙病关节红肿抗炎药物
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正颌术后的面部软组织侧貌预测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研究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面部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4年10月于本院口腔科实施正畸正颌治疗的32例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临床资料,均予术前正畸、Le FortⅠ型上颌截骨+矢状劈开下颌升支截骨+颏成形术、术后正畸治疗,观察矫治前、正颌术后3月、术后1年软组织角度的改变情况。结果术后3月与鼻尖部软组织侧貌有关的E angle、NS-Prn-Pos与矫治前对比,明显降低(P<0.05)。鼻小柱软组织侧貌有关的Cm-Sn-UL与矫治前对比,明显增大(P<0.05)。鼻下点软组织侧貌有关的G-Sn-Pos、NS-Sn-Pos与矫治前对比,明显增大(P<0.05)。FH-Sn Pos与矫治前对比,明显减小(P<0.05)。上下唇软组织侧貌有关的FH-A~丿UL与矫治前对比,明显增大(P<0.05),FH-B~丿LL、Z角UL、Z角LL、LL-B~丿Pos与矫治前对比,明显减小(P<0.05),H角(硬)、H角(软)与矫治前对比,明显增大(P<0.05)。与面部突度有关的SN~丿Sn与矫治前对比,明显增大(P<0.05),FH-B~丿LL、SN~丿B~丿与矫治前对比,明显减小(P<0.05),A~丿UL-B~丿LL与矫治前对比,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年下唇SN~丿B~丿与术后3月对比,明显增大(P<0.05),G-SnPos、NS-Sn-Pos与术后3月对比,明显减小(P<0.05),FH-Sn Pos、Z角UL较术后3月增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术后1年软组织侧貌向垂直向、水平向改变,呈现出更为自然的软组织侧貌,整体美观效果改变显著。
王雷肖瑞郑军黄天鉴杜玉芳许艳华
关键词:错[牙合]畸形正颌软组织
两种方法治疗牙槽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分析牙槽突骨折使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术和牙弓夹板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方法我院对牙槽突骨折患者84例开展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使用托槽钢丝固定,对照组使用牙弓夹板法固定。结果研究组接受矫正治疗的优良率是90.48%,对照组的矫正治疗优良率是66.67%,两组的治疗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前的牙龈出血倾向均比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牙龈出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牙槽突骨折使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技术治疗的效果突出,固定效果好,对牙周刺激小。
郑军孙凤林母东亮张型旺杜玉芳刘丽佳
关键词:牙槽突骨折固定矫治牙弓夹板临床疗效牙龈出血疗效比较
超声骨刀+高速牙钻拔除第3磨牙牙胚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与高速涡轮牙钻在第3磨牙牙胚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拔除的第3磨牙牙胚160例,随机分为超声骨刀+高速涡轮牙钻的实验组与高速涡轮牙钻对照组。对其术中、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术中并发症1例,术后并发症9例。对照组术中并发症11例,术后并发症22例,2组方法差异显著(P<0.01)。手术完成时间实验组为38.71±19.58分钟,对照组为37.56±18.69分钟,2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超声骨刀+高速涡轮牙钻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手术创伤小、神经及软组织保护性好、施力准确、易于控制,可大大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
郑杰王雷黄天鉴刘力佳杜玉芳陈红
关键词:超声骨刀涡轮牙钻
拔牙术后干槽症预防的护理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杜玉芳郑杰王雷黄天鉴陈红胡祥文
关键词:术后干槽症护理拔牙阻生智齿
浅谈口腔颌面外科护士的体会
2010年
探讨口腔科门诊工作的体会。利用沟通与语言艺术在工作中的运用,良好的工作流程,安全无菌的环境,以及对工作的正确认识,给患者及医务人员带来便利。有效的工作方法能够提高医疗质量。
杜玉芳邹海鹰郑杰陈红黄云
关键词:语言沟通交流
螺旋三维CT在颌面部骨折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螺旋三维CT在颌面部骨折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40例颌面骨折患者采用三维CT行薄层连续扫描,经三维重建软件处理,获得最佳影像资料并作分析。结果手术病例证实了术前三维CT的诊断,术后三维CT显示手术部位获得了解剖复位,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通过应用三维CT技术可获得颌面部骨骼及骨折的高清晰三维图像,为颌面部骨折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参考。尤其是面中份及髁状突部位的骨折,以及颌面部多发骨折、创伤后局部严重畸形,三维CT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
郑杰胡祥文尤欣杨丽华杜玉芳陈红
关键词:颌面部骨折诊治
骨凿法与涡轮牙钻加骨凿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比较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对比骨凿法与涡轮牙钻加骨凿法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中的并发症情况,分析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我科用骨凿法与涡轮牙钻加骨凿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1989例,并对2种方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术中并发症226例、术后并发症287例产生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骨凿法拔除789例,术中并发症140例,占17.74%。术后并发症165例,占20.91%。而用涡轮牙钻加骨凿法拔除1200例,术中并发症86例,占7.17%。术后并发症124例,占10.33%。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骨凿法手术时间长于涡轮牙钻加骨凿法。结论涡轮牙钻加骨凿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施力准确、易于保护,可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
胡祥文郑杰李萍尤欣杜玉芳周国庆陈红
关键词:智齿阻生并发症
涡轮牙钻+骨凿法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索涡轮牙钻+骨凿法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的应用,并与骨凿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2004年7月~2007年9月用骨凿法与涡轮牙钻+骨凿法拔除各类下颌阻生智齿1789例,对其各类阻生智齿的术中并发症201例、术后并发症263例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1789例下颌阻生智齿中,采用骨凿法拔除689例,术中并发症122例,占17.70%。术后并发症139例,占20.17%。而用涡轮牙钻+骨凿法拔除1100例,术中并发症79例,占7.18%。术后并发症124例,占11.27%,两组方法差异显著(P<0.01)。手术完成时间,骨凿组为(48.71±19.58)min、涡轮牙钻+骨凿组为(37.56±18.69)min,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涡轮牙钻+骨凿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施力准确、易于保护,可大大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
胡祥文郑杰周国庆李萍杜玉芳陈红果利
关键词:智齿阻生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