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雅坤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地震
  • 3篇地震事件
  • 3篇基因
  • 2篇地震观测
  • 2篇地震观测数据
  • 2篇地震识别
  • 2篇台站
  • 2篇重复地震
  • 1篇地磁
  • 1篇地磁场
  • 1篇地磁场长期变...
  • 1篇地震信号
  • 1篇地震信号处理
  • 1篇杜氏肌营养不...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端粒酶逆转录...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处理
  • 1篇性疾病

机构

  • 7篇中南大学

作者

  • 7篇张雅坤
  • 3篇王旭
  • 3篇郭振威
  • 3篇高大维
  • 2篇梁德生
  • 2篇潘乾
  • 2篇夏家辉
  • 2篇李剑
  • 2篇尹彪
  • 2篇薛志刚
  • 2篇夏昆
  • 1篇王丽娜
  • 1篇戴和平
  • 1篇刘雄昊
  • 1篇邬玲仟
  • 1篇龙志高
  • 1篇李琼
  • 1篇周银
  • 1篇强建科

传媒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07
  • 2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人源基因载体pHrn介导p53基因在Bel-7402中的抗癌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07年
利用人源基因载体结合人巨细胞病毒(CMV)增强子,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启动子及肿瘤抑制基因p53构建肿瘤抑制载体,研究它们在肝癌细胞株Bel-7402中的功能.将CMV增强子(CMVe)与肿瘤特异性启动子hTERTp组合,分别结合GFP及精氨酸型和脯氨酸型肿瘤抑制基因p53,构建GFP表达载体pchEGFP以及p53表达载体pchp53Arg和pchp53Pro;脂质体2000转染肝癌细胞株Bel-7402;24h后利用荧光显微镜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GFP的表达;RT-PCR、蛋白质印迹检测p53基因的表达;利用Hoechst33258、Annexin V/PI染色,检测p53促使肿瘤细胞的促凋亡情况.结果表明:GFP荧光表达载体在Bel-7402细胞中能有效表达;RT-PCR及蛋白质印迹检测到精氨酸型和脯氨酸型p53基因在Bel-7402细胞内表达;Hoechst33258染色及Annexin V/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实验没有得到明显的细胞凋亡结果.结果表明:实验所构建的肿瘤抑制载体在肝癌细胞Bel-7402能有表达,并能形成外源性p53蛋白,但没有检测到明显的p53促使肝癌细胞调亡的结果.这可能与p53对hTERT的负调控作用有关.
薛志刚李剑尹彪张雅坤刘雄昊潘乾龙志高戴和平夏昆邬玲仟梁德生夏家辉
关键词:P53
一种基于单台站地震观测数据的重复地震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台站地震观测数据的重复地震识别方法,属于重复地震识别技术领域,包括:获取模板地震、台站和连续波形数据;使用多段互相关方法计算多段互相关系数,筛选潜在的重复地震事件;计算模板地震事件与潜在的重复地震事...
高大维 侯新荣郭振威 江世宇 聂子婷王旭张雅坤
一种基于单台站地震观测数据的重复地震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台站地震观测数据的重复地震识别方法,属于重复地震识别技术领域,包括:获取模板地震、台站和连续波形数据;使用多段互相关方法计算多段互相关系数,筛选潜在的重复地震事件;计算模板地震事件与潜在的重复地震事...
高大维侯新荣郭振威江世宇聂子婷王旭张雅坤
中国境内地磁场长期变化趋势及影响
2025年
地球磁场短期内是稳定的,但其长期累积变化显著,对人类生存环境将产生深刻影响。采用主磁场模型IGRF,计算1590—2023年中国省会城市地磁场参数,进而分析其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①在全国范围内,磁倾角持续增大约15°—17°,即磁化方向变得更加陡立。②中国东西方向横跨东经75°—135°,磁偏角有3种类型,即:西部磁偏角由西向东偏转,最大幅度约19°;中部磁偏角左右晃动,增幅较小,最大幅度约4°;东部磁偏角由东向西偏,最大幅度约12°。③地磁总场由南到北同时增大,其中:北部增幅较小,约4000—5000 nT;中部和南部增幅较大,约6000—8000 nT,且以西安地区为中心。④由上述磁参数变化推测,地球磁北极正沿约97°W—100°E的经度带向中国境内西安地区快速移动。⑤地球磁场的持续增大,可能对电离层分布产生影响,进而对通讯、气候及其他方面造成影响。
贺梅艳强建科孙嘉明黄永刚张雅坤陆凯旋邓超凡张宇豪李小强
关键词:地磁场长期变化
人源基因载体和自体成肌细胞介导DMD基因治疗的初步研究
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严重的X连锁隐性遗传的致死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DMD基因的突变导致dystrophin蛋白缺失或功能丧失所致。至今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方法治疗DMD,基因治疗的兴起,为从根本上彻底治疗该病带...
张雅坤
关键词:DMD基因基因转移杜氏肌营养不良成肌细胞遗传性疾病
文献传递
增强型自杀基因载体治疗宫颈癌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运用增强子增强hTERT启动子转录活性后,调控双自杀融合基因CDTK载体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将SV40增强子、CMV增强子、CMV增强子/启动子及SV40-CMV双增强子分别与hTERT启动子组合构建成报告基因载体,转染HeLa细胞后用双荧光素酶系统分析其活性差异;然后构建pHr-SCT/CDTKG治疗载体转染HeLa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RT-PCR检测融合自杀基因mRNA表达,HPLC检测5-FU浓度,MTT分析载体杀瘤的效果。结果HeLa细胞中增强子能使hTERT启动子活性提高6~13倍,其中SV40-CMV双增强子/hTERT启动子的活性最高,达到CMV增强子/启动子的近3倍;体外转染pHr-SCT/CDTKG后可检测到CDTK的mRNA的表达;细胞上清中5-FU最高浓度为50.83ug/mL;当5-FC浓度为200ug/mL、GCV浓度为10ug/mL时,HeLa细胞的相对细胞存活率为48.7%。结论SV40-CMV双增强子联合hTERT启动子能高效靶向的调控CDTK融合自杀基因杀伤宫颈癌细胞,因而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基因治疗宫颈癌的策略。
王丽娜张雅坤周银李剑尹彪李琼潘乾薛志刚夏昆梁德生夏家辉
关键词:HTERT启动子增强子基因治疗宫颈癌
基于深度学习和DTW计算地震相对旅行时差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DTW计算地震相对旅行时差方法,属于地震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获取需要进行相对旅行时差计算的地震数据,并利用Obspy等地震学软件对其进行预处理。同时生成PhaseNet所需要的输入文件;将...
高大维聂子婷郭振威王博琛侯新荣江世宇张雅坤王旭郝林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