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国强

作品数:54 被引量:50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3篇玉米
  • 11篇滴灌
  • 11篇灌溉
  • 11篇春玉
  • 11篇春玉米
  • 10篇高产
  • 8篇利用效率
  • 8篇灌溉量
  • 6篇水肥
  • 6篇密植
  • 5篇玉米产量
  • 5篇玉米机械
  • 5篇水肥一体化
  • 5篇水分
  • 5篇水分利用
  • 5篇水分利用效率
  • 5篇土壤
  • 5篇春玉米产量
  • 4篇倒伏
  • 4篇破碎率

机构

  • 36篇中国农业科学...
  • 31篇石河子大学
  • 8篇新疆生产建设...
  • 5篇宁夏大学
  • 5篇新疆生产建设...
  • 2篇新疆农垦科学...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哈密地区农业...
  • 1篇新疆石河子蔬...

作者

  • 51篇张国强
  • 36篇王克如
  • 34篇李少昆
  • 24篇明博
  • 24篇谢瑞芝
  • 22篇侯鹏
  • 13篇刘朝巍
  • 6篇张万旭
  • 5篇杨德松
  • 5篇李璐璐
  • 4篇肖春华
  • 4篇柳枫贺
  • 4篇韩小强
  • 4篇刘广周
  • 3篇初振东
  • 3篇肖春花
  • 3篇杨文杰
  • 3篇徐文娟
  • 3篇王群
  • 2篇陈兵

传媒

  • 11篇玉米科学
  • 5篇作物杂志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棉花学报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2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绿色科技
  • 1篇中国农民合作...
  • 1篇大学(思政教...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5篇2025
  • 1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8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现代化农业精准灌溉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现代化农业精准灌溉系统,包括传感器模块、数据智能分析模块、灌溉执行模块和监测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将采集到的各项数据传送给数据智能分析模块,数据智能分析模块对接收到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数据智能分析模块将指...
王凤明博李少昆王克如谢瑞芝侯鹏张国强
库尔勒地区梨火疫病防治药剂筛选及防治适期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筛选出防治梨火疫病化学药剂和防治适期,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4种市售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采用常量喷雾方法进行化学防治药剂筛选,分析不同时期施药最佳防治时期,运用定向涂抹法防治发病严重部位。【结果】铜制剂对梨火疫病的防效相对较优于农用抗生素,其中氢氧化铜、噻菌铜和松脂酸铜的防效分别为96.2%、68.5%和66.7%;香梨初花期施药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盛花期和果实膨大期,且铜制剂的防效高于其它药剂,其中初花期施用氢氧化铜对梨火疫病的防效可达96.2%;针对已发病的梨树枝干,可使用植物杂源多酚进行涂抹防治,病斑抑制率达到了92.1%。【结论】初花期可喷施铜制剂进行保护,有效阻止病原菌入侵;盛花期可使用非铜制剂进行防治,避免产生药害;果实膨大期可使用植物杂源多酚或噻霉酮涂抹剂定向涂抹。
白江朱海涵张国强
关键词:梨火疫病库尔勒香梨防治适期铜制剂农用抗生素
一种玉米秸秆错茬条耕肥种带一体机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玉米秸秆错茬条耕肥种带一体机,包括:拖拉机,沿拖拉机移动方向由前至后依次连接有秸秆收集粉碎装置和车架;车架下方沿拖拉机移动方向由前至后依次设有开沟装置、深施肥开沟器、主镇压辊、种肥...
张书萍张国强 肖万欣 张洋 王延波 王大为 史磊 隋阳辉 常程 刘晶 王和君 庞皓元 王金艳 赵勐
增密和株行距优化提高西辽河平原沙地滴灌玉米的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
2025年
【目的】合理增密与株行距配置是实现玉米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在西辽河平原滴灌条件下,探究增密种植、株行距配置对沙地玉米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沙地滴灌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于2023和2024年在内蒙古奈曼旗开展田间试验,采用‘郑单958’为试验品种,设置2个种植密度:6.0万株/hm^(2)(D1)和9.0万株/hm^(2)(D2),及7个不同种植行距处理:60 cm+60 cm(L_(60+60),CK)、40 cm+80 cm(L_(40+80))、30 cm+90 cm(L_(30+90))、30 cm+80 cm(L_(30+80))、40 cm+70 cm(L_(40+70))、30 cm+70 cm(L_(30+70))和20 cm+70 cm(L_(20+70)),系统分析种植密度和株行距配置对沙地滴灌玉米产量、群体干物质生产、光合性能以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和株行距显著影响沙地滴灌玉米的籽粒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2年试验中,L_(30+70)和L_(30+80)在D2密度下获得了较高产量,分别为15.6和15.5 t·hm^(-2),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达到2.57和2.55 kg·m^(-3),氮肥偏生产力(PFPN)分别达到57.8和57.2 kg·kg^(-1)。其中,2023年L_(30+80)和L_(30+90)的产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产量较L_(60+60)提高了18.2%和17.0%。吐丝期干物质积累量(DMAS)、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DMAM)、花后干物质积累量(DMAAS)及收获指数(HI)较L_(60+60)分别提高了49.5%、75.0%、97.6%、18.3%和45.1%、73.3%、96.8%、19.3%;生育期总光合势较L_(60+60)增加了33.6%和30.1%;底层和穗位层的透光率(Tr)较L_(60+60)降低了51.7%、27.5%和37.9%、20.9%;吐丝期(R1)和成熟期(R6)穗位叶光合速率(Pn)较L_(60+60)分别增加了61.0%、60.3%和61.5%、59.4%;WUE和PFPN较L_(60+60)分别提高了19.7%、17.8%和21.1%、16.8%。2024年,L_(30+70)和L_(30+80)之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较L_(60+60)提高了14.3%和13.8%;DMAS、DMAM、DMAAS及HI分别提高了56.6%、87.0%、118.4%、28.9%和52.1%、81.0%、114.6%、29.0%;生育期总光合势显著增加了65.9%和63.0%;底层和穗位层的Tr�
李晓红王克如张国强明博薛军方梁张婷婷叶建全李少昆
关键词:沙地株行距配置
倒伏对玉米机械粒收田间损失和收获效率的影响被引量:61
2018年
通过大田机械粒收过程田间植株倒伏、机收落穗、落粒损失的大样本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模拟倒伏控制试验,研究了倒伏率与机械粒收产量损失率及收获效率之间的定量化关系。结果表明,黄淮海夏玉米区田间倒伏率、机械粒收落穗率、落粒率均高于北方和西北春玉米区。大田自然条件下,倒伏对产量损失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落穗损失,倒伏率每增加1%,落穗率增加0.15%;分区分析表明,倒伏每增加1%,春玉米区落穗率增加0.12%,夏玉米区落穗率增加0.15%;不同类型收获机械的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全喂入式机械时落穗率随倒伏率增加呈指数递增趋势,采用半喂入式机械时落穗率和倒伏率呈线性增加趋势,即倒伏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对机械粒收落穗损失的影响更大。在倒伏控制试验条件下,倒伏每增加1%,落穗率增加0.59%;落粒与倒伏则呈显著负相关,可能与倒伏增加使进入机械的果穗减少从而降低了机械落粒有关;收获速度随倒伏率增加呈指数递减趋势,降低收获机割台可以减少落穗损失,但是降低了收获速度。通过选用抗倒伏品种、构建高质量群体、适时收获等防止倒伏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玉米机械粒收的田间损失。
薛军李璐璐谢瑞芝王克如侯鹏明博张万旭张国强高尚白氏杰初振东李少昆
关键词:玉米倒伏
尿素硝铵溶液对西辽河平原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春玉米产量和氮肥生产效率的影响
2025年
为实现西辽河平原玉米高产稳产和养分的高效利用,研究尿素硝铵溶液(UAN)对滴灌水肥一体化密植(9.0×10^(4)株/hm^(2))玉米群体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2020-2023年在西辽河平原补充灌溉区开展研究,试验在黏壤土和沙土进行,设置常规尿素追肥(CK)、UAN追肥350 kg/hm^(2)(F3)、250 kg/hm^(2)(F2)、150 kg/hm^(2)(F1)以及不施氮肥(F0)5个处理。结果表明,分次追施UAN 250 kg/hm^(2),产量达14.09~17.92 t/hm^(2),氮肥农学利用率达37.06~45.67 kg/kg,平均净收益达15295.5元/hm^(2)。相比CK处理,玉米的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平均分别提高5.30%~9.88%、107.31%~131.23%和16.31%~38.86%。结果表明,分次追施UAN 223.72~268.74 kg/hm^(2)可在西辽河平原区域获得较高的产量,同时显著减少氮肥投入,提高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富家乐沈东萍方梁周林立杨宏业张国强王克如明博于静辉孙磊矫丽娜李少昆
关键词:玉米密植高产水肥一体化氮肥利用率
滴灌量对新疆高产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2
2015年
通过设置不同灌溉量处理,研究新疆滴灌高产玉米(≥15 000 kg/hm2)的需水规律及其灌溉量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两地(伊宁县、奇台)均表现为玉米产量随着灌水量增大而显著增加,灌水量显著影响穗粒重,而对收获穗数无显著影响;相同灌水量不同基因型间的耗水量无显著差异,但同一基因型不同灌水量处理间的耗水量均表现为随着灌水量增大而显著增大;同一灌水量不同基因型的水分利用效率有差异,不同基因型间均表现出较低灌量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综合考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现行高产田灌溉量减少10%或20%,可在不影响产量的同时达到节水的目的。
张国强王克如肖春华谢瑞芝侯鹏李健徐文娟初振东刘广周刘朝巍李少昆
关键词:春玉米灌溉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
基于品种熟期和籽粒脱水特性的机收粒玉米适宜播期与收获期分析被引量:30
2018年
【目的】规模化生产条件下,需要兼顾产量和效率的协同提高。通过合理配置不同熟期品种及播期,能够延长播种和收获的机械作业时间,提高机械利用效率和玉米生产效率。【方法】本研究于2015—2017年,选用KWS9384、新玉77和M751 3种不同熟期的主栽玉米品种,观测籽粒含水率变化动态,建立基于授粉后积温(≥0℃)的籽粒含水率预测模型,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分析不同品种的播种与收获时期。【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熟期品种的产量和适播期不同。早熟品种KWS9384适宜播期和收获期更长,但产量较晚熟品种低;晚熟品种新玉77和M751产量高,但满足生理成熟及脱水至适宜机械粒收含水率的时间更长。通过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的搭配,可以有效延长玉米播种及机械粒收的作业时间;早播晚熟品种、晚播早熟品种的配置方案,能够较好地协调产量和籽粒脱水的关系。【结论】通过分析不同品种适宜播种期及其相应的适宜收获期,提出了高产高效协同生产目标下的品种和播期配置原则,实现特定生态和生产条件下机具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为相关技术需求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思路。
张万旭张万旭明博王克如刘朝巍侯鹏张国强张国强车淑玲谢瑞芝谢瑞芝
关键词:玉米籽粒含水率适宜收获期
一种适用于科尔沁地区的玉米浅埋滴灌高产栽培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科尔沁地区的玉米浅埋滴灌高产栽培方法,S1、整地:4月中上旬进行灭茬翻耕、旋耕;S2、种子处理:选用耐密型宜机收高产玉米杂交种,采用包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S3、播种: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导航精量...
张国强李少昆王克如沈东萍
文献传递
密度对新疆春玉米叶片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为探究种植密度对玉米叶片空间分布特点的影响,2014年于新疆兵团第四师71团6连试验地种植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高产春玉米品种先玉335(XY335)、登海618(DH618)和KWS1568,设置了15000株/hm2(D1)、60000株/hm2(D2)、120000株/hm2(D3)、180000株/hm2(D4)4个密度水平,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玉米叶片叶面积空间分布特点、单株玉米叶面积最大值及其所在的叶位、产量变化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各玉米品种单株叶面积空间垂直分布呈单峰曲线,在植株的基部和顶端叶面积较小,中部叶面积较大;不同密度条件下,中部叶片叶面积较其他部位变化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叶面积垂直分布越来越紧凑;随着密度的增加,3个春玉米品种DH618、KWS1568和XY335的产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D3处理下获得最大产量。因此,合理密植通过调控群体与个体间的关系,使得冠层获得最适的空间结构从而产生最多的光合产物,可达到高产的目的。
杨文杰邹楠张国强张召星王克如刘朝巍肖春花
关键词:春玉米叶片空间分布特征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