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博 作品数:129 被引量:1,192 H指数:25 供职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经济管理 理学 更多>>
玉米生长后期抗倒伏研究 【研究背景】倒伏是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传统生产中玉米一般在生理成熟期收获,前人关于倒伏研究也多集中在生育前期茎秆发育过程或者是生理成熟前的某一阶段,机械粒收一般在生理成熟后2~4周进行,而基于机械粒收技术需求的生理... 薛军 王克如 谢瑞芝 侯鹏 明博 李少昆关键词:玉米 倒伏 文献传递 适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的熟期评价指标 被引量:3 2021年 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偏高制约了机械粒收技术的应用,选育和筛选快速脱水的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然而我国尚缺乏评价籽粒脱水速率的指标。本研究于2014—2018年进行,在不同产区调查了先玉335和郑单958的生育和脱水进程,探讨玉米籽粒脱水速率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播种–生理成熟积温、播种–25%含水率积温和生理成熟–25%含水率积温在品种之间均差异显著。其中播种–生理成熟积温先玉335和郑单958平均为3039℃ d(2752~3249℃ d)和3090℃ d(2750~3546℃ d),差值51℃ d,变异系数为4%和6%。播种–25%含水率积温在这2个品种之间差异更大,先玉335和郑单958平均为3097℃ d(2920~3392℃ d)和3309℃ d(2980~3613℃ d),差值达212℃ d,变异系数为4%和5%。生理成熟–25%含水率积温先玉335和郑单958平均为66℃ d(0~287℃ d)和166℃ d(36~338℃ d),变异系数为131%和54%。播种–25%含水率积温更能体现品种之间籽粒脱水速率,可以作为现阶段机械粒收品种选育和筛选的熟期指标,但是该指标在区域、年份和播期之间有一定差异,在测量时建议统一田块和播种日期。本文提出用播种–25%含水率的积温作为评价籽粒脱水速率的熟期指标,用于当前品种选育和筛选,推动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在国内的发展。 李璐璐 明博 初振东 张万旭 高尚 王浥州 侯梁宇 周先林 谢瑞芝 王克如 侯鹏 李少昆关键词:玉米 籽粒含水率 脱水速率 积温 黑龙江第1~第3积温带玉米机械粒收现状及品种特性分析 被引量:16 2019年 2013~2017年在位于黑龙江省第1~3积温带的绥化、齐齐哈尔、哈尔滨、大庆等10个地点开展15组玉米机械粒收研究,对其中4组试验采取机械粒收及其质量评价。结果表明,215个样本子粒含水率分布范围在10.6%~39.6%;机械粒收子粒破碎率均值为7.52%,高于≤5%的国标标准要求;杂质率均值为1.15%,产量损失率均值为0.76%,分别低于≤3%和≤5%国标标准。子粒破碎率偏高是当地机械粒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子粒含水率与破碎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560**),含水率高是导致粒收质量差的重要原因。利用子粒含水率和单产两个重要指标按双向平均作图法,初步筛选出适合第1~第3积温带及不同热量条件区域的玉米机械粒收品种。 李少昆 王克如 初振东 李贺 张万旭 王俊河 杜树海 刘洋 谢瑞芝 谢瑞芝 侯鹏关键词:玉米 含水率 长期定位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对春玉米根冠发育的影响 2025年 为明确不同氮肥运筹对玉米根冠协调发育的影响,基于长期定位氮肥试验平台,设置4个氮素处理(N3:300 kg N/hm^(2);N2:225 kg N/hm^(2);N1:150 kg N/hm^(2);N0:0 kg N/hm^(2)),2023-2024年以郑单958和先玉3352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玉米关键生育期根冠特征。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及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但N2与N3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N3、N2、N1处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较N0分别增加了106.5%~164.3%、87.4%~125.7%、71.8%~87.4%;根系干重峰值出现在吐丝后15 d左右,N3、N2、N1处理较N0处理分别增加了33.67%~49.67%、17.87%~21.89%、9.69%~18.38%。根冠比动态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出苗后45 d左右,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N2处理较N1、N0处理分别降低11.1%和25.7%,较N3处理增加4.1%。研究结果表明,氮肥投入影响玉米产量的增加,当施氮量超过225 kg N/hm^(2)时,增产效应趋于饱和。合理的氮肥运筹(中氮,N2)通过优化物质分配比例,协调根冠生长,在保障产量提升的同时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益,为玉米氮肥精准调控及可持续生产提供了依据。 李喆豪 姬米源 吕梦 明博 李少昆 张海艳 谢瑞芝关键词:玉米 根冠比 长期施肥 灌溉量对玉米生育后期脱水阶段子粒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4 2020年 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九圣禾2468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灌溉量处理的玉米生理成熟至田间收获期间子粒含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育期等量灌溉和分配灌溉量试验,在9.0×10~4株/hm^2、12.0×10~4株/hm^2种植密度下,灌溉量增加使子粒含水量呈增加趋势,且脱水速率减慢。灌溉量从3 600 m^3/hm^2增至7 200 m^3/hm^2,子粒含水率分别增加0.94~2.87个百分点,差异达显著水平。灌溉量与种植密度双因素辅助试验,在种植密度6.0×10~4株/hm^2至13.5×10~4株/hm^2时,灌溉量从3 000 m^3/hm^2增至6 000 m^3/hm^2,子粒含水率分别增加1.60~5.00个百分点;在灌溉量3 000 m^3/hm^2和6 000 m^3/hm^2条件下,种植密度从6.0×10~4株/hm^2增至13.5×10~4株/hm^2,子粒含水率有差异,无明显增加或降低趋势;4 500 m3/hm^2灌溉量下各种植密度处理间的子粒含水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王凤 薛军 王群 陈江鲁 陈江鲁 王克如 张国强 王克如 明博 侯鹏关键词:玉米 灌溉量 种植密度 生理成熟 中国玉米机械粒收质量主要指标分析 被引量:22 2021年 机械粒收是中国玉米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与发展方向,团队于2012—2019年在玉米主产区21个省(市区)布设了155个点次的粒收试验与示范,开展适宜机械粒收品种的筛选和粒收质量调查,共测试了865个玉米品种(组合),获取了2987组8961个机械粒收质量样本数据,分析表明,收获籽粒的平均含水率为25.91%,平均破碎率为7.96%,杂质率为1.18%,总损失率为3.54%,其中落穗损失占76.5%,是收获损失的主要部分。对比2012—2015年测试数据,近年我国玉米收获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其中,2015年以来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平均每年下降0.78%、破碎率平均每年下降0.51%。与美国玉米收获质量相比,收获时籽粒含水率高9.5%,破碎率、杂质率也明显高于美国。收获质量指标间的相关分析表明,破碎率、杂质率均与籽粒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含水率在19.06%时收获破碎率最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高仍是籽粒破碎率高的主要原因。不同生态区间以黄淮海夏播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和破碎率最高、华北春玉米最低,西北和东北春玉米居中。进一步选育脱水快、收获时含水率低、后期站秆性能好的品种,推广品种脱水与区域气候配置技术,改进收获机械,并适期收获是降低破碎率、损失率的主要方向。 王克如 李璐璐 高尚 王浥州 黄兆福 谢瑞芝 明博 侯鹏 薛军 张国强 侯梁宇 李少昆关键词:玉米 破碎率 一种用于作物抗倒伏测试的设备 本申请公开一种用于作物抗倒伏测试的设备,其包括离心风机组件(1),离心风机组件(1)包括固定在底座(29)上的蜗壳(11),蜗壳(11)在靠近底座(29)侧设有出风口(14),所述出风口(14)以水平送风的方式供风,蜗壳... 薛军 李少昆 王克如 明博文献传递 不同玉米品种子粒硬度差异及与含水率的关系 被引量:2 2020年 在北京和河南新乡两个生态区,设置不同品种和播期试验,利用手持便携式推拉力计测定玉米子粒不同含水率条件下胚、胚乳和顶部的硬度,明确玉米子粒脱水过程中硬度的变化规律,分析玉米子粒含水率与硬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手持便携式推拉力计可以测定不同玉米品种及含水条件下子粒顶部、胚和胚乳的穿刺强度,用来表征子粒的硬度。子粒胚乳的硬度最高,子粒顶部硬度次之,胚的硬度最低。子粒硬度随着含水率的降低逐渐升高,胚的硬度对含水率的变化最为敏感,顶部硬度对含水率的变化最不敏感。不同品种之间,子粒胚乳硬度对含水率的响应不同。生产中可通过测定胚乳硬度进行适宜粒收品种的筛选和适宜收获期的确定。 郭亚南 薛军 明博 侯俊峰 樊应虎 董朋飞 王克如 谢瑞芝 侯鹏 李少昆关键词:玉米 胚乳 含水率 玉米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被引量:19 2021年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持续增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2020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12×10^(8) hm^(2),总产达到2.61×10^(8) t。然而,气候变化是全球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LOBELL等[2]研究认为气温每升高1℃作物产量减少10%,过去数十年全球增温对全球玉米生产造成了约3.8%的减产影响[3]。气候变化使气候因子超过“波动阈值”(如高温、低温、暴雨、干旱事件)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未来气候变化(RCP8.5)情景下,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北玉米区以及东北春播玉米区平均减产预期会达到16%—25%,气候变化将对我国的玉米生产带来极大挑战。为了准确评估未来发展对全球气候以及玉米生产系统的影响。“十三五”期间,国家设立启动了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玉米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及其适应性栽培途径”,集合全国优势科研单位,针对关键气候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玉米生产系统影响、玉米产量形成过程对多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以及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生产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效应与适应性栽培途径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研究和生产实践。 谢瑞芝 明博关键词:春播玉米 不同种植模式 玉米生产 作物产量 气候变化 不同生育阶段气象因子对黑龙港流域夏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明确不同阶段气象因子与玉米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关系,有助于确定区域最适播期,以避开阶段性不良气象条件的胁迫,使玉米生育期处于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对实现高产目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于2009年至2010年... 明博 朱金城 陶洪斌 徐丽娜 郭步庆 王璞关键词:玉米 生长发育 产量性状 气象因子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