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繁
-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和鉴定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MSCs)的体外培养方法,为细胞治疗研究提供大量MSCs。方法取幼年SD大鼠股骨及胫骨骨髓,全骨髓法培养至第4代,观察各代生长情况;同时制备第3代细胞爬片行细胞鉴定。结果第1~3代细胞接种后4h即有细胞贴壁,部分细胞呈梭形改变,24h时可见细胞呈长梭形或多边形;成群生长的细胞呈漩涡状或平行排列,3~4d时即可达85%~90%融合;收获细胞平均密度为(3.4~3.6)×104个/cm2,台盼蓝染色拒染率为95%~97%,1~3代细胞总产量分别为4.08×106个、2.44×107个及2.85×108个。第4代细胞生长较前减慢,需5~6d达85%~90%融合;收获细胞平均密度3.0×104个/cm2,拒染率为95%,细胞总产量为1.42×109个,较原代细胞扩增近2000倍。第3代细胞免疫组化鉴定结果:CD105+细胞占61.9%,CD44+占45.4%,CD29+占16.8%,CD45+占8.2%,CD31+占13.7%,CD34+占8.3%,CD11b+占1.5%。结论全骨髓培养适合于MSCs体外的大量扩增,可满足细胞治疗研究的需要。
- 刘坤罗军娄繁马艳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成人干细胞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预防放射性肺损伤及机制研究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8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单纯干细胞组),B(单纯照射组),C(干细胞治疗组),D(空白对照组).B、C组大鼠建立放射性肺损伤模型;A、C组大鼠...
- 陈超维谢小雪娄繁张荣杨培杨敬儒金和坤
-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Ⅱ期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Ⅱ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81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36例采用TACE联合3DCRT,B组45例采用单纯TA—CE。比较两组近期疗效,1、2、3年生存率及死亡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及毒副作用。结果随访率为100%,随访时间满1、2、3年者分别为55、19、6例。A组有效率为72%,B组为60%(χ^2=1.32,P〉0.05)。A和B两组1、2、3年生存率、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83%、63%、25%、21个月和75%、37%、8%、16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5)。两组毒副作用相似。结论TACE联合3DCRT治疗Ⅱ期原发性肝癌对远期生存有益且毒副作用元明显增加,是一种较单纯TACE更有效的手段。
- 娄繁包永星牛永健
- 胸腔镜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纵膈淋巴结转移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评估创新治疗模式——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e,VATS)结合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治疗纵膈淋巴结转移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安全性及其放疗剂量学优势。方法:2019年1月~2021年5月31日,共4例纵膈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接受了创新模式治疗,我们评估了其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该创新模式的放疗剂量学优势。结果:(1)所有治疗结束后的第3个月进行评估,其中有1例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另外3例均达到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仅1例患者出现1°放射性肺炎以及1°放射性心脏损伤。(2)创新治疗模式的放疗计划降低了重要危及器官(肺、心脏)的受量,并且其中2例患者的创新模式的pGTVnd达到处方剂量(66Gy)的百分比(89.7%和96.6%)明显高于其相应的传统模式的pGTVnd(68.71%以及0.29%)。结论:(1)初步证实该创新治疗模式在临床实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2)相对于传统放化疗的治疗模式,该创新模式的可以提高肿瘤照射剂量的同时对重要危及器官的保护性更好。
- 许孜谢小雪金和坤娄繁张荣杨锫杨敬儒金一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同步放化疗剂量学比较
- 局部复发鼻咽癌再程调强放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研究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研究鼻咽癌治疗后局部复发患者再次行调强放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本院收治的132例鼻咽癌综合治疗后局部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3侧,女性39例,中位年龄49.8(25~72)岁,初治后复发时间间隔平均为55(11~201)个月。确诊复发后,所有患者均采用三维调强适形放疗进行治疗。【结果】132例患者中12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4.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36.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95/120)、55%(66/120)、25%(30/120)。至随访截止日期,死亡55例,其中29例因放疗副作用死亡,14例因放疗后再复发,11例因远处转移,1例放疗后再复发并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既往吸烟史、初治肿瘤原发灶(Tumor,T)分期、初治淋巴结(Node,N)分期、初治临床分期、复发T分期、复发N分期、复发临床分期、原发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剂量、临床靶区体积(Clinieal Target Volume,cTV)剂量、GTV体积、CTV体积、合并化疗与否、治疗后疗效评价、使用放疗增敏剂等因素均与生存期无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初治临床分期及复发T分期是预测无远处转移的复发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近期毒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无一例发生4级毒副反应。【结论】鼻咽癌治疗后局部复发再程调强放疗有效、可靠,毒副反应可耐受;初治临床分期及复发T分期是预测无远处转移的复发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 娄繁杨锫张荣金和坤
- 关键词:预后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肝损伤修复的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肝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12只,肝右叶接受单次6MVX射线20Gy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肝损伤模型;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注射雄性大鼠BMSCs悬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观察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脏中性别决定基因Y(SRY)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阳性表达。结果两组大鼠肝右叶组织中均可见汇管区炎性反应及肝实质细胞的损伤,但干预组的损伤程度比对照组轻。干预组大鼠肝右叶中检测到的SRY阳性细胞多于肝左叶(t=3.77,P〈0.05),Q—SMA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t=2.25,P〈0.05)。结论单次20Gy照射可以造成大鼠肝右叶急性放射性损伤;SRY阳性细胞可以被征募到大鼠的放射性肝损伤部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减轻放射性肝纤维化的发生。
- 包永星娄繁赵化荣朱虎虎马艳温浩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放射性肝损伤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肝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肝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1.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获取雄性大鼠的BMSCs,经免疫组化技术鉴定第三代细胞/(P3/)表型,将其作为移植细胞。2.雌性S-D大鼠...
- 娄繁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放射性肝损伤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