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亮
- 作品数:39 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黔东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贵州省黔东南州2003~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 2010年
- [目的]了解AFP病例监测现况,为提高监测系统工作质量,继续巩固无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2007年黔东南州监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和监测系统质量分析。[结果]5年共报告AFP病例137例,男、女性别比1.63︰1;5岁以下占45.98%;各月均有病例发生;134例AFP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PV)阳性9例,均为疫苗相关株,其余均为排除脊灰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86/10万,48h内调查率98.54%,合格采样率85.4%,粪便标本7d内送达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率91.24%,随访及时率93.43%,"零"病例报告及时率90.63%,主动监测及时率89.06%。[结论]2003~2007年黔东南州AFP监测系统各项指标保持在较高水平,达到并维持了无脊灰状态。各级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病例,提高合格标本采集率,是进一步提高AFP监测质量的关键。
- 罗涛邓茂铭潘宏唐德亮周峻
-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脊髓灰质炎
- 2001-2003年凯里市区犬致伤病流行病学分析
- 2005年
- 唐德亮梁学研万秀文杨昌贵
- 关键词:流行病学分析
- 2008~2013年黔东南州居民碘盐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为进一步巩固消除碘缺乏病成果,继续为碘缺乏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GB13025.7-1999直接滴定法,测定食用盐中碘含量。采用全国碘盐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年份间合格碘盐食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16,P<0.001),不同年份盐碘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9.10,P<0.001),粗粒盐与精制盐碘盐覆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64,P>0.05)。结论:2013年居民食盐碘含量已经明显低于其他年份,证明新标准碘盐已经成为市场主要流通碘盐,应加大碘缺乏病监测力度。精制盐合格率明显高于粗盐,粗盐主要来源于从江县,粗粒盐改精制盐健康教育工作有待继续加强。
- 王方林唐德亮龙英黄小琴卫芳
- 关键词:居民户盐碘
- 黔东南州重症氨苯砜综合征6例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重症氨苯砜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综合治疗原则。方法:对治疗过程中出现重症氨苯砜综合征表现的6例麻风病患者的临床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在服用氨苯砜29-75天后出现皮疹伴发热、贫血、单核细胞增多、肝功能损伤等重症氨苯砜综合征表现,经停用氨苯砜,糖皮质激素治疗4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麻风病人在使用MDT-MB方案治疗麻风病的前1-2月易出现重症氨苯砜综合征,及时停用氨苯砜,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防治继发感染,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加强护理及外用药物治疗能有效降低重症氨苯砜综合征死亡率。
- 李涛唐德亮龙黔清陈怀艳
- 关键词:麻风病氨苯砜
- 贵州省黔东南州消除疟疾前后疫情态势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贵州省黔东南州消除疟疾前后疫情特征,为今后当地巩固消除疟疾防治成果制定有效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8年黔东南州16个县(市)的疟疾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消除疟疾前(2005-2011年)、后(2012-2018年)当地居民疟原虫和流动人口疟原虫感染率,疟疾病例人群分布、季节分布、疟原虫种类、传疟媒介种类等特征.结果消除疟疾前共报告疟疾病例1412例,其中本地病例1361例,占总病例数的96.39%;消除疟疾后报告病例17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消除疟疾前,18~60岁人员比例为70.54%(996/1412),消除后的17例病例年龄均为18~60岁;儿童/学生比例由消除前的24.65%(348/1412)降至消除后的0;消除前疟疾病例发病高峰为6-10月份,且每月均有病例发生;而消除后,输入性病例呈散在发生;消除前疟原虫种类以间日疟为主(98.58%,1392/1412),消除后主要为恶性疟输入为主(70.59%,12/17);消除前后,疟疾媒介中华按蚊均为优势种群,2015年以后未发现微小按蚊和嗜人按蚊分布.结论黔东南州消除疟疾后,存在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疟疾病例风险,建议当地相关部门今后应重点做好境外回归人员疑似疟疾病例处置及其媒介监测工作.
- 唐德亮罗涛邓茂铭狄静郭豫侯兴华杨斌石德慧杨彰平刘运维祁远方李琼潘晓彦吴国艳
- 关键词:疟疾疫情特征
- 黔东南州2006年暴发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 2007年
- 目的 对黔东南州2006年暴发疫情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方法 收集整理州辖15个县市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暴发疫情资料,用Excel2003软件录入数据并分析.结果 黔东南州2006年共发生暴发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6例(其中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7例),共发病1 313例,死亡10例,罹患率3.60%,病死率为0.76%,分布在15个县(市、区),比2005年的38例上升73.68%,丙类传染病占63.59%,有42例发生在中、小学校(占63.64%),4~6月为高发季节.结论 学校是暴发疫情的高发场所,4~6月是暴发疫情的高发季节,疫情报告和处理不及时是造成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特别是要重点对学校学生常见病的监测与防控工作.
- 吴念标周文红周峻唐德亮潘宏
- 关键词: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 2011年黔东南州390名8月龄至6岁健康儿童麻疹血清抗体水平调查
- 2013年
-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8月龄至6岁健康儿童麻疹抗体水平,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6~7月,在黔东南州抽取锦屏县、剑河县和凯里市的390名8月龄至6岁健康儿童进行血清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检测390人,麻疹IgG抗体阳性的349人,阳性率为89.49%;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890.54,其中滴度≥1∶800(达到保护水平)者253人,占64.87%。各年龄组血清麻疹抗体阳性率均在85%以上,达到保护水平者所占比例均在59%以上。麻疹抗体阳性率,接种麻疹疫苗1针次的为84.31%,接种2针次的为92.83%(P<0.01);男性为89.54%,女性为89.40%(P>0.05);凯里市为87.74%,剑河县为87.50%,锦屏县为92.81%(P>0.05);汉族为88.00%,苗族为89.15%,侗族为91.43%(P>0.05)。结论黔东南州8月龄至6岁健康儿童麻疹抗体水平不高。
- 唐德亮罗涛邓茂铭潘宏王芳刘静
- 关键词:麻疹抗体
- 黔东南州2007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了解2007年黔东南州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有效预防控制我州传染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黔东南州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21种14546例,死亡116例,年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下称"3率")分别为355.79/10万、2.84/10万和0.80%。与2006年相比,发病率上升3.82%,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下降12.76%和15.97%;丙类传染病6种,报告发病3367例,无死亡,发病率为82.36/10万,与2006年相比,发病率下降7.87%。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7513例)、乙型肝炎(3158例)、细菌性痢疾(2231例)、流行性腮腺炎(1768例)、其他感染性腹泻(949例),占病例总数的87.19%。肠道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16.18%,呼吸道传染病占42.29%,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19.92%,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2.72%,新生儿破伤风占0.08%,丙类传染病占18.80%。[结论]2007年黔东南州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肺结核、乙肝、菌痢、伤寒、狂犬病、乙脑、间日疟等是重点防治的传染病,重点人群是农民、学生和儿童。
- 罗涛周文红唐德亮吴念标邓茂铭
-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
- 贵州省黔东南州5县(市)农田土壤中蛔虫卵调查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监测点农田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数据。方法采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进行蛔虫卵检测,采用《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值的测定》方法测定土壤中的pH值。结果2011—2014年共采集农田土壤320份,蛔虫卵检出率为49.38%,活虫卵检出率为31.56%;2011—2014年蛔虫卵检出率分别为37.50%、46.25%、53.75%和60.00%,呈逐年上升趋势,年份之间农田土壤蛔虫卵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01);黔东南州5个监测点(凯里市、三穗县、麻江县、镇远县、丹寨县)的农田土壤蛔虫卵检出率在46.25%-55.00%之间,5县(市)农田土壤蛔虫卵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8份蛔虫卵检出的土壤中,有82.28%的土壤检出的蛔虫卵数在15(个/10g)以下;101份活虫卵检出的土壤中,有96.04%的土壤检出的活虫卵数在15(个/10g)以下;土壤pH值对农田土壤中蛔虫卵、活虫卵污染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黔东南州农田土壤蛔虫卵污染越来越严重。应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及个人卫生,改善环境卫生;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和粪大肠菌群数指标应符合NY884的要求;应实施粪便无害化处理降低土壤中蛔虫卵的污染。
- 肖泽颖卫芳苏娅玲罗涛唐德亮刘静陆显川
- 关键词:蛔虫卵检出率
- 黔东南州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现状及健康教育对策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评价黔东南州实施初中以上课堂开设艾滋病防治知识课程以来的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更适宜中学生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黔东南州的243所学校,每所学校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9 689份,内容包括艾滋病知识及知识来源等。结果中学生艾滋病综合知识知晓率为55.3%,男生(57.4%)高于女生(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24,P<0.01)。初中和高中学生艾滋病综合知识知晓率(56.1%,55.9%)高于职中生(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59,P<0.01)。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方式为教师讲解(70.6%)、电视(63.8%)、医生讲解(53.1%);最喜好获取的方式为医生讲解(72.5%)、教师讲解(65.1%)、电视(48.8%)。结论黔东南州中学生艾滋病综合知识知晓率低于国家要求,应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宣传工作,特别要加强在女生、职中生中的宣传。
- 王方林龙黔清唐德亮熊永香龙英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知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