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喆

作品数:20 被引量:323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脓毒
  • 4篇休克
  • 4篇血流
  • 4篇血流动力学
  • 4篇手术
  • 4篇脓毒症
  • 3篇心排血量
  • 3篇血量
  • 3篇术后
  • 3篇衰竭
  • 3篇排血量
  • 3篇重症
  • 2篇低心排
  • 2篇低心排血量
  • 2篇多器官功能
  • 2篇严重脓毒症
  • 2篇胰岛
  • 2篇通气
  • 2篇凝血
  • 2篇脓毒性

机构

  • 20篇北京医院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重庆大学附属...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重庆市第九人...
  • 1篇中南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0篇冯喆
  • 11篇何清
  • 11篇常志刚
  • 10篇刘韬滔
  • 5篇高戈
  • 4篇刘亚林
  • 4篇唐普贤
  • 2篇佟宏峰
  • 1篇张任飞
  • 1篇储欣
  • 1篇刁永鹏
  • 1篇段军
  • 1篇陈存荣
  • 1篇唐小卿
  • 1篇王建业
  • 1篇李涛
  • 1篇王菁华
  • 1篇韦军民
  • 1篇刘志勇
  • 1篇刘明

传媒

  • 4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实验室外...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危重患者疼痛观察工具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中文版危重患者疼痛观察工具(CPOT)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取前后对照、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历时15个月,共纳入分析患者123例(应用CPOT前6个月纳入患者55例,应用CPOT后6个月纳入患者68例,医护培训期3个月),比较应用CPOT前后,患者镇痛、镇静治疗,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以及创伤后应激综合征(PTSD)评分等结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比两组入ICU第2天24h内镇痛、镇静情况:两组间使用镇痛、镇静药物患者的比例,镇痛、镇静药物的种类,镇静药物的用量以及镇静评分(RA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用CPOT后组,镇痛药物用量较应用CPOT前明显减少(等效吗啡剂量0. 92±0. 57mg/kg vs 0. 80±0. 48mg/kg,P=0. 036)。两组预后对比:应用CPOT后组,机械通气天数呈缩短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 (7,10)天vs 7 (6,9)天,P=0. 077],住ICU天数无明显变化[11(8,14)天vs 10 (8,12)天,P=0. 445],PTSD调查问卷结果相似[1 (0,1) vs 1 (0,1),P=0. 680]。结论应用CPOT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疼痛评估,能够减少镇痛药物用量,对机械通气时间有缩短趋势。
冯喆刘韬滔何清常志刚刘亚林
关键词:疼痛评估
经鼻高流量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在外科术后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比较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前瞻性研究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外科术后患者合并低氧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北京医院外科ICU术后低氧血症(150 mmHg≤PaO_2/FiO_2<300mmHg,PaCO_2≤50 mmHg)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经鼻高流量氧疗组54例)和对照组(无创正压通气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脱机后28 d再插管率和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拔管后28 d再插管率(11.1%vs 13.0%,P=0.767)、死亡率(5.6%vs 7.4%,P=0.6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分析两组拔管前不同严重程度的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250 mmHg≤PaO_2/FiO_2<300mmHg,200 mmHg≤PaO_2/FiO_2<250 mmHg,150 mmHg≤PaO_2/FiO_2<200 mmHg),其拔管后28 d再插管率(0 vs 3.7%,P=0.296;20%vs 14.3%,P=0.684;30%vs 30.8%,P=0.968)、死亡率(0 vs3.7%,P=0.296;6.7%vs 7.1%,P=0.960;20%vs 15.4%,P=0.7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面部压疮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11.1%vs 0,P=0.012)。结论外科术后轻中度低氧血症的患者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的治疗效果不亚于无创正压通气,经鼻高流量氧疗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治疗此类术后低氧血症。
刘韬滔冯喆何清唐小卿
关键词:氧吸入疗法正压呼吸
一例急性胃坏死伴心搏骤停患者的救治被引量:1
2014年
急性胃扩张临床少见,但发展迅速、病死率高达20%;病情发展至急性胃坏死者更为罕见,此时病情更重、病死率更高.卫生部北京医院收治一例急性胃扩张合并急性胃坏死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心搏骤停、多器官功能衰竭,经积极抢救患者成功出院. 患者女,28岁,1d前食用火锅后开始出现腹胀、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体温最高38.0℃,急诊予以禁食禁水、胃肠减压、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但病情仍然逐渐加重.入院治疗.既往体健,查体:腹部膨隆,无腹肌紧张,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CT发现胃内大量潴留物,包含固体、液体及气体.查白细胞(WBC) 1.46×109 L-1,白蛋白(Alb) 21 g/L,肌酐(CRE) 220 μmol/L,尿素氮(BUN) 13.05 mmol/L,谷草转氨酶(AST) 284 U/L.入院后病情迅速恶化,出现神志淡漠、反应迟钝,血压(BP)下降至60/40 mmHg(1mmHg=0.133 kPa),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59%,心率(HR)增至150次/min,腹胀加重,无肠鸣音.补液、升压同时紧急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诊断性腹穿抽出淡红色血性液体,准备剖腹探查.
常志刚高戈冯喆佟宏峰
关键词:急性胃扩张心搏骤停胃坏死对症支持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机辅助呼吸
米力农对合并低心排血量脓毒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米力农对合并低心排血量脓毒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北京医院外科ICU收治的合并低心排的脓毒症患者13例,予持续静脉输注米力农(O.25~O.50μg·kg^-1·min^-1),比较用药前以及用药后10min、2h、24h后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用药10rain后的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如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中心静脉压(CVP)、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I)、心指数(CI)、心功能指数(CFI)、每搏量指数(SVI)以及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与用药前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持用药2h及24h后患者CI(L·min^-1·m^-2)较用药前(2.7±0.6、2.9±0.5比2.3±0.6)(P〈0.001)、CFI(L/min)(3.6±0.8、3.9±0.8比3.1±0.9)(P=0.001)、SVI(ml/m^2)(28.6±10.3、28.8±9.9比25.3±9.1)(P=0.033)增高,SVRI(dyn·s·cm^-5·m^2)(2269.0±615.3、2094.0±542.2比2946.0±1417.o)(P=0.004)下降。结论对于合并低心排的脓毒症患者,低剂量维持泵人米力农,可增加心排量,降低体循环血管阻力。
冯喆何清刘亚林常志刚刘韬滔
关键词:米力农脓毒症心排血量血流动力学
急性腹壁坏死性筋膜炎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救治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合并脓毒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早期诊断和综合救治水平。方法报告3例急性腹壁坏死性筋膜炎合并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和早期病灶的切开引流、脓毒性休克的抢救和脏器功能支持、后期创面的修复和愈合,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3例诊断后及时手术切开引流、积极抢救脓毒性休克稳定生命体征、后期切口拉拢缝合、创面愈合良好,患者痊愈。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切开清创引流、延期修复创面并结合积极抢救休克和脏器功能支持的综合治疗是救治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合并脓毒性休克的关键。
高戈冯喆刘韬滔周新平
关键词:坏死性筋膜炎脓毒性休克清创术
外科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2012国际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诊疗指南
高戈冯喆常志刚唐普贤佟宏峰
亚胺培南与莫西沙星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54
2018年
目的 探讨亚胺培南与莫西沙星对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疗效及降钙素原 (PCT)、C反应蛋白质 (CRP)及白介素6 (IL-6)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我院接诊的76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亚胺培南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莫西沙星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常规对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细菌清除情况及炎性介质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ICU (或R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发热消退、痰液性状改变、血常规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共分离出47株病原菌,对照组分离出48株病原菌,观察组病原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 [95.74% (45/47)比81.25% (39/48)] (P 〈0.05)。治疗后观察组PCT、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4.34±0.97)μg/L比 (6.77±1.22)μg/L,(9.56±8.53)mg/L比 (17.38±10.39)mg/L,(10.36±6.55)ng/L比 (19.06±7.03)ng/L](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97.37% (37/38)比78.95% (30/38)](P〈0.05)。结论 亚胺培南与莫西沙星作为广谱强效抗菌药物均可治疗重症肺炎,但亚胺培南临床疗效更好,治疗时间更短,同时能够有效清除病原菌,降低PCT、CRP、IL-6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何清刘韬滔冯喆
关键词:亚胺培南莫西沙星C反应蛋白质白细胞介素6
小鼠胰岛分离与纯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高效率的小鼠胰岛细胞分离纯化技术.方法 应用胆总管内灌注胶原酶、消化胰腺分离胰岛(灌注法),并与切碎消化胰腺分离胰岛(碎片法)比较;应用碘克沙醇(Iodixanol)不连续密度梯度(Iodixanol组)纯化胰岛,并与Fi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Ficoll组)比较.双硫腙(DTZ)染色观测胰岛的数量和纯度,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胰岛的分泌功能.结果 灌注法消化后每条胰腺可获得(298.00±15.58)个胰岛,较碎片法(36.00±3.89)个胰岛明显增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odixanol组和Ficoll组纯化后胰岛平均纯度均超过9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糖刺激试验于低糖(2.75 mmol/L)刺激时胰岛素分泌量Iodixanol组为(3.120±0.046) μg/L,Ficoll组为(3.060±0.426) μg/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糖(16.50 mmol/L)刺激时,Iodixanol组胰岛素释放量为(11.36±0.82) μg/L,明显高于Ficoll组的(7.98±0.56) μ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胆总管内灌注消化分离胰岛(灌注法)得到的胰岛更多,应用Iodixanol不连续密度梯度纯化的胰岛生物活性更高,胶原酶灌注消化Iodixanol纯化是小鼠胰岛分离提纯的较好方法.
高戈冯喆
关键词:胰岛纯化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5
2017年
目的分析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探究其相关因素,为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6年11月于ICU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患者610例,采用医院微生物半自动鉴定系统进行细菌分离及鉴定,通过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同时搜集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610例ICU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出现血流感染的患者31例,感染率为5.08%,共分离出76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6株占60.53%;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第三代以下头孢菌素、四环素类、部分氨基糖甙类等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部分可达100.00%;logistic多元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患者的意识状态、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及静脉营养是引起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出现相关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注意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独立危险因素,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应针对病原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何清冯喆刘韬滔常志刚
关键词:ICU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
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肠内营养专家共识(2021版)被引量:131
2021年
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至关重要,然而其临床实践仍充满挑战。中国腹腔重症协作组9家医院25位专家,针对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及评估、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策略,以及各种临床实践中的具体方案进行讨论,并提出18项临床最为关注的问题,综合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经验,最终制订该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及指导,以期改善病人预后。
亚洲急危重症协会中国腹腔重症协作组蒋正英常志刚李维勤冯喆张靖垚
关键词:胃肠疾病胃肠功能障碍重症疾病肠内营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