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文超
- 作品数:17 被引量:9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市普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2015-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监测及分子特征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谱系,研究其分子同源性及进化情况。方法收集2015-2019年普陀区急性呼吸道综合监测哨点医院呼吸道样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对耐药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及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13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36株出现耐药,占35.11%,其中23株对两类以上药物耐药,占17.56%,1株菌为泛耐药菌株。131株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和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最高,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和复方制剂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两类以上耐药的23株菌进行MLST分析,分为16个ST型,其中ST23为5株,ST65、ST268和ST375各2株,ST11、ST14、ST25、ST86、ST202、ST218、ST380、ST412、ST882、ST1333、ST1764和ST2165各1株。结论普陀区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存在较明显的耐药,以ST23型为主,型别多样化,应加强呼吸道细菌耐药监测并指导临床严格规范抗生素用药。
- 胡焰李晓君唐海丰顾文超何鑫张焕生
-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耐药
- 2013-2015年上海市普陀区869例成人腹泻患者病原监测结果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成人腹泻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谱构成,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依托上海市建立的腹泻病监测网络,对普陀区哨点监测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例按10:1抽样间隔进行调查,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检测。结果从869例病例粪便标本中检出至少1种病原体阳性者544例,阳性率为62.60%。细菌阳性率为19.22%,主要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66例)、副溶血性弧菌(40例)、空肠弯曲菌(34例)。病毒阳性率为32.68%,主要为诺如病毒(173例)、轮状病毒(71例)。有93例病例为多重感染,阳性率10.70%。病原体检出率呈现明显的夏季高峰和秋冬季高峰,夏季细菌阳性率高于病毒,秋冬季病毒阳性率高于细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呕吐频次均数病毒阳性组(1.11次/d)高于细菌阳性组(0.50次/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普陀区成人腹泻病原谱较为广泛,有鲜明的季节流行特征,应针对不同季节加强相应病原体的监测和防控。
- 唐海丰李勇顾文超黄文静李晓君后永春张宇艳
- 关键词:成人腹泻流行病学病原谱
- 2015-2018年上海市普陀区手足口病病原谱及柯萨奇病毒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研究2015—2018年上海市普陀区手足口病病原谱,并对鉴定为柯萨奇病毒A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的VP1基因特征进行分析,以掌握本地区CVA6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收集的标本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基因和分型基因检测,对鉴定为CVA6型病毒进行VP1基因测序并分析。结果2015—2018年共检测943份手足口标本,肠道病毒通用基因阳性522份(55.36%),其中CVA6阳性332份(63.60%),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阳性110份(21.07%),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阳性56份(10.73%),柯萨奇病毒A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阳性11份(2.11%),其他肠道病毒13份(2.49%)。20株CVA6型病毒的VP1基因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2.9%~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4%~100.0%,都属于D3亚型。结论2015—2018年上海市普陀地区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有CVA6、CVA16、EV71和CVA10,CVA6已成为上海市普陀地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其中优势基因型为D3亚型。
- 李晓君唐海丰何鑫胡焰顾文超
-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谱VP1基因
- 上海市普陀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监测及腺病毒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了解2015—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呼吸道病毒病原特征,并研究腺病毒的基因特征,为呼吸道病毒的防控特别是腺病毒的防控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9年普陀区监测医院内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咽拭子标本,使用多重PCR方法进行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并对腺病毒阳性标本扩增Hexon基因测序分析。结果共检测775例标本,检出阳性525例,阳性率为64.74%。甲型流感病毒检出率最高,占66.48%(349/525);其次为乙型流感病毒,占12%(63/525);腺病毒占5.14%(27/525);鼻病毒占3.81%(20/525);肠道病毒占3.24%(17/525);冠状病毒占3.05%(16/525);副流感病毒占2.67%(14/525);人偏肺病毒占2.48%(13/525);人博卡病毒占0.38%(2/525),呼吸道合胞病毒未检出。27例腺病毒Hexon基因测序分析显示腺病毒3型17例,7型7例,4型2例,5型1例。结论上海市普陀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以流感病毒为主,腺病毒次之,腺病毒感染以3型和7型为主。
- 李晓君唐海丰胡焰顾文超
-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腺病毒基因型别
- 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手足口病病原谱及EV71和Cox A16病毒分离株VP1基因特征分析
-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手足口病病原学特点,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VP1基因的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手足口病患者的咽拭子标本,...
- 李晓君唐海丰何鑫胡焰顾文超
- 关键词:手足口病EV71COXA16
- 2012年上海市普陀区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了解2012年上海市普陀区生鲜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有效控制及其早期预警能力。方法按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4789-2010)和GFN项目的相关检验要求对5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结果 2012年采集的5类共210份生鲜食品中生禽肉、生猪肉、生牛肉为主要受污染食品,检出率分别为71.43%、64.29%和61.90%;水产品和新鲜鸡蛋中检出率分别为46.43%和21.43%。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总检出率为61.43%,其中沙门菌检出率为29.52%,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3.81%,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0.95%,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33.8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出率为9.52%。结论上海市普陀区超市生鲜食品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主要来源于生禽、猪、牛肉,提示应加强对生鲜食品卫生的监管力度,防止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 顾文超李勇唐海丰熊鹿言李芳
- 关键词:食品安全生鲜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
- 2018-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16起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中诺如病毒的流行与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16起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中诺如病毒的基因分型和流行特征,为辖区和全市诺如病毒引起的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的处置与防控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参考。方法收集2018-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16起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所涉及人群的肛拭标本136份。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典型病例阳性标本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聚合酶-衣壳蛋白连接区并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工具进行基因分型和构建进化树。结果136份标本中诺如病毒GⅡ组核酸阳性62份(45.59%),GⅠ组核酸阳性0份。42份诺如病毒测序成功,通过序列比对分析获得4种基因型别。16起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中9起疫情是GⅡ.P16-GⅡ.2型(56.25%),2起疫情是GⅡ.P7-GⅡ.6型(12.50%),2起疫情是GⅡ.P12-GⅡ.3型(12.50%),3起疫情是GⅡ.Pe-GⅡ.4型(18.75%)。结论诺如病毒是引起2018-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的重要病原体,以GⅡ组为主,有多种基因型别,其中GⅡ.P16-GⅡ.2型为主要流行株。
- 闫浩顾文超吴婷婷李勇张玉唐海丰
- 关键词:诺如病毒基因分型
- 上海市普陀区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监测与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M)的污染状况、分子分型特征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21—2023年从上海市普陀区各采购渠道所采集的8类食品,共计504件,对其LM阳性率进行检测,对分离鉴定所得的阳性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504件样品中,共有22件样品检出LM,总检出率为4.4%,其中调理肉制品检出率最高(9.1%)。22株LM获得18个带型,带型相似度为42.11%~100.00%。22株LM对头孢西丁均耐药,部分菌株对克林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红霉素、四环素耐药,耐药率分别为27.3%、18.2%、4.5%、4.5%、4.5%,多重耐药率为36.4%。结论上海市普陀区的肉与肉制品受LM污染最为严重,其中菌株PFGE带型呈多样性,且多重耐药比例较高。
- 黄晶晶顾文超汪怡张磊吴婷婷唐海丰
- 关键词: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病原菌耐药性
- 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手足口病病原谱及EV71和Cox A16病毒分离株VP1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手足口病病原学特点,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 VP1基因的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手足口病患者的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PCR)进行核酸检测,并用RD细胞对核酸检测结果为EV71和Cox A16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收获的阳性分离株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扩增病毒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序后分析其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共检测234份手足口病标本,阳性标本138份,阳性率为58.97%(138/234)。其中EV71阳性率为11.54%(27/234)、Cox A16阳性率为18.80%(44/234)、Cox A6阳性率为27.78%(65/234)和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0.85%(2/234)。病毒分离培养阳性株包括10株EV71和20株Cox A16,10株EV71分离株均为C4a型,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6%~99.9%和98.7%~100.0%;20株Cox A16分离株均为B1b亚型,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4%~100.0%和98.2%~100.0%。结论 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手足口病呈现Cox A6、EV71和Cox A16共同流行,而EV71流行株属于C4a亚型,Cox A16流行株属于B1b亚型,均与国内大部分地方的流行株基因亚型基本一致。
- 李晓君唐海丰何鑫胡焰顾文超
-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谱柯萨奇病毒A组16型VP1基因
- 上海市普陀区食源性疾病病例检出的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2
- 2022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诺如病毒的感染情况和病毒基因特征,为辖区内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普陀区哨点监测医院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的肛拭标本和流行病学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部分阳性标本使用逆转录PCR的方法扩增聚合酶-衣壳蛋白链接区并测序,通过生物信息软件进行基因分型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33.33%(134/402),以诺如病毒GII组为主(65.67%,88/134);诺如病毒检出阳性率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职业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病例和阴性病例在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临床特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和冬季是诺如病毒高发季节。45份诺如病毒测序成功,通过序列比对分析获得15种基因型别,GI组以GI.P13-GI.3型和GI.P4-GI.4型为主,GⅡ组以GII.P17-GII.17型和GII.P16-GII.2型为主。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8株GII.P17-GII.17型核苷酸同源性为98.2%~100%,与参考株MN461100.1同源性差异最大;7株GII.P16-GII.2型与参考株均在同一进化分支上,与日本的AB629946.1参考株同源性差异最大;其余基因型别与所选参考株均在同一进化分支上。结论诺如病毒是上海市普陀区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体,基因型别存在多样性,GII.P17-GII.17型和GII.P16-GII.2型是2018—2019年的主要流行株。
- 顾文超唐海丰吴婷婷李勇闫浩张玉张焕生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诺如病毒基因分型分子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