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勇

作品数:16 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市普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沙门菌
  • 3篇检出
  • 3篇病毒
  • 2篇致泻
  • 2篇致泻性大肠埃...
  • 2篇食源
  • 2篇食源性
  • 2篇诺如病毒
  • 2篇微生物检测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耐药
  • 2篇基因分型
  • 2篇疾控
  • 2篇疾控机构
  • 2篇多重耐药
  • 2篇腹泻
  • 2篇埃希菌
  • 2篇产毒
  • 2篇产毒性

机构

  • 14篇上海市普陀区...
  • 3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市疾病预...
  • 3篇上海市长宁区...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上海市静安区...
  • 1篇上海市闵行区...
  • 1篇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虹口区...

作者

  • 14篇李勇
  • 9篇唐海丰
  • 5篇顾文超
  • 3篇许学斌
  • 3篇阚飙
  • 3篇史贤明
  • 3篇黄峥
  • 2篇王传清
  • 2篇李芳
  • 2篇熊鹿言
  • 2篇汤泓
  • 2篇曾玫
  • 2篇金汇明
  • 2篇李晓君
  • 2篇黄文静
  • 1篇顾宝柯
  • 1篇胡家瑜
  • 1篇冉陆
  • 1篇张焕生
  • 1篇陈昕

传媒

  • 4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海南医学
  • 2篇疾病监测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3-2015年上海市普陀区869例成人腹泻患者病原监测结果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成人腹泻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谱构成,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依托上海市建立的腹泻病监测网络,对普陀区哨点监测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例按10:1抽样间隔进行调查,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检测。结果从869例病例粪便标本中检出至少1种病原体阳性者544例,阳性率为62.60%。细菌阳性率为19.22%,主要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66例)、副溶血性弧菌(40例)、空肠弯曲菌(34例)。病毒阳性率为32.68%,主要为诺如病毒(173例)、轮状病毒(71例)。有93例病例为多重感染,阳性率10.70%。病原体检出率呈现明显的夏季高峰和秋冬季高峰,夏季细菌阳性率高于病毒,秋冬季病毒阳性率高于细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呕吐频次均数病毒阳性组(1.11次/d)高于细菌阳性组(0.50次/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普陀区成人腹泻病原谱较为广泛,有鲜明的季节流行特征,应针对不同季节加强相应病原体的监测和防控。
唐海丰李勇顾文超黄文静李晓君后永春张宇艳
关键词:成人腹泻流行病学病原谱
2012年上海市普陀区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2012年上海市普陀区生鲜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有效控制及其早期预警能力。方法按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4789-2010)和GFN项目的相关检验要求对5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结果 2012年采集的5类共210份生鲜食品中生禽肉、生猪肉、生牛肉为主要受污染食品,检出率分别为71.43%、64.29%和61.90%;水产品和新鲜鸡蛋中检出率分别为46.43%和21.43%。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总检出率为61.43%,其中沙门菌检出率为29.52%,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3.81%,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0.95%,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33.8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出率为9.52%。结论上海市普陀区超市生鲜食品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主要来源于生禽、猪、牛肉,提示应加强对生鲜食品卫生的监管力度,防止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顾文超李勇唐海丰熊鹿言李芳
关键词:食品安全生鲜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
上海市蒙得维的亚沙门菌流行特征研究
2016年
目的研究蒙得维的亚沙门菌的耐药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基于上海市针对人群和食源、环境沙门菌的监测基线,分析蒙得维的亚腹泻和食源环境株的耐药表型和分子型特征。结果蒙得维的亚在本地区的人源和食源沙门菌型数据库中列第24位(32株)和32位(13株)。经实验室确诊的28例蒙得维的亚病例均符合食源性感染特征,易感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和20~60岁男性,城郊地区高发。人源和食源株均发现对三代头孢(头孢他啶)耐药株,近5年中食源株的多重耐药(MDR)明显增多,28.1%的人源株对环丙沙星处于耐药临界值,来自境外动物制品的蒙得维的亚菌株对抗生素多数敏感。32株人源和13株食源株的分型聚类提示存在优势克隆簇,包括3起经回顾性鉴别诊断的蒙得维的亚的成人暴发,其中2起为多重耐药(MDR-ACSSuT)的克隆暴发。MDR-ACSSuT的人源流行株与甲鱼株之间存在高度的遗传同源性,与境外输入菌株间的耐药和分子型特征差异较大,2个不同克隆簇之间存在遗传进化关系。结论蒙得维的亚尚未在本地区成为优势种型,但其已通过贸易等方式不断输入国内,逐渐定殖于沿海地区的甲鱼养殖产业链和人群的消费食物链中,最终进化成稳定的MDR和非MDR克隆容易形成分散而隐蔽的食源性暴发。
李勇王春唐海丰王爱敏黄峥石维敏胡雪明顾宝柯曾玫史贤明阚飙许学斌
关键词:分子分型多重耐药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疾控机构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一种新型的体外等温扩增特异核酸片段的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等优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LAMP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具体应用实例和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唐海丰熊鹿言李勇
关键词: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微生物检测
2018-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16起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中诺如病毒的流行与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16起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中诺如病毒的基因分型和流行特征,为辖区和全市诺如病毒引起的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的处置与防控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参考。方法收集2018-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16起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所涉及人群的肛拭标本136份。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典型病例阳性标本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聚合酶-衣壳蛋白连接区并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工具进行基因分型和构建进化树。结果136份标本中诺如病毒GⅡ组核酸阳性62份(45.59%),GⅠ组核酸阳性0份。42份诺如病毒测序成功,通过序列比对分析获得4种基因型别。16起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中9起疫情是GⅡ.P16-GⅡ.2型(56.25%),2起疫情是GⅡ.P7-GⅡ.6型(12.50%),2起疫情是GⅡ.P12-GⅡ.3型(12.50%),3起疫情是GⅡ.Pe-GⅡ.4型(18.75%)。结论诺如病毒是引起2018-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的重要病原体,以GⅡ组为主,有多种基因型别,其中GⅡ.P16-GⅡ.2型为主要流行株。
闫浩顾文超吴婷婷李勇张玉唐海丰
关键词:诺如病毒基因分型
市售鸭肉中检出一株鼠伤寒沙门菌
2007年
张磊罗颖李勇
关键词:沙门菌H抗原
旺兹沃思沙门菌耐药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旺兹沃思沙门菌的耐药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基于上海市网络实验室连续性监测腹泻病例和环境食品的旺兹沃思沙门菌进行抗生素耐药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 2005-2012年上海市网络实验室诊断临床病例分离沙门菌4553株,居前10位的20个血清型均为A^F群,旺兹沃思沙门菌在少见的非A^F群中居首位,5岁以下和60岁以上人群普遍易感,偶见血流感染重症病例。确认食源环境沙门菌1805株,前10位血清型明显比人源更具多样性,旺兹沃思沙门菌亦在少见型中居首位,多源自牛蛙、甲鱼和淡、海水养殖鱼介类。旺兹沃思沙门菌的人源和非人源株间的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GE分5个克隆族:克隆族A为多重耐药克隆,疑似暴发的2株12重耐药MDR-ACSSu T-SH009型菌株和1株6重耐药的SH009型甲鱼源菌株100%同源;克隆族B、D、E和C分别是成年人和低年龄组感染克隆,均对抗生素敏感。结论旺兹沃思沙门菌虽属相对少见菌型,近年病例数呈上升趋势。上海市近期分离的旺兹沃思沙门菌与牛蛙、甲鱼和淡、海水养殖鱼介类菌株存在高度相似性,建议对致病且多重耐药克隆加强监测,并预警餐饮机构在操作牛蛙和甲鱼时可能存在交叉污染或接触感染的暴露风险。
黄峥刘芸汤泓李颖石维敏张静李勇林征张岭金汇明王传清阚飙史贤明许学斌
关键词:低年龄组
上海市普陀区食源性疾病病例检出的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诺如病毒的感染情况和病毒基因特征,为辖区内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普陀区哨点监测医院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的肛拭标本和流行病学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部分阳性标本使用逆转录PCR的方法扩增聚合酶-衣壳蛋白链接区并测序,通过生物信息软件进行基因分型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33.33%(134/402),以诺如病毒GII组为主(65.67%,88/134);诺如病毒检出阳性率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职业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病例和阴性病例在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临床特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和冬季是诺如病毒高发季节。45份诺如病毒测序成功,通过序列比对分析获得15种基因型别,GI组以GI.P13-GI.3型和GI.P4-GI.4型为主,GⅡ组以GII.P17-GII.17型和GII.P16-GII.2型为主。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8株GII.P17-GII.17型核苷酸同源性为98.2%~100%,与参考株MN461100.1同源性差异最大;7株GII.P16-GII.2型与参考株均在同一进化分支上,与日本的AB629946.1参考株同源性差异最大;其余基因型别与所选参考株均在同一进化分支上。结论诺如病毒是上海市普陀区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体,基因型别存在多样性,GII.P17-GII.17型和GII.P16-GII.2型是2018—2019年的主要流行株。
顾文超唐海丰吴婷婷李勇闫浩张玉张焕生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诺如病毒基因分型分子流行病学
一次微生物实验室间比对结果分析报告被引量:2
2010年
陈昕黄振华朱莹李勇
关键词:微生物实验室
上海市普陀区2012年-2016年4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监测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普陀区2012年-2016年腹泻人群中4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EPEC、ETEC、EIEC、EHEC)感染及分布情况,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病的监测、暴发预警提供基线与参考数据。方法设立哨点医院,以标准化方法筛选和鉴定DEC的毒力因子、菌型和耐药特征;构建DEC流行特征基线。结果 2012年-2016年,2家哨点医院检测2 988份腹泻标本确认DEC病例共334例,阳性率为11.2%,其中EPEC 169例(5.7%)、ETEC 148例(5.0%)、EIEC 3例(0.1%)、STEC/EHEC 3例(0.1%)、MDEC 11例(0.4%)。成人腹泻监测点优势病例为ETEC感染,流行呈明显的季节特征,峰值多在每年8月;儿童腹泻监测点优势病例为EPEC感染,感染峰值每年均在6月,男、女性别比为37∶20,男性明显高于女性。DEC药敏试验中耐药率最高的药物为萘啶酸(NA)(39.6%),其次为四环素(TE)(38.0%)和复方新诺明(SXT)(25.5%)。结论上海市普陀区DEC型谱特征已发生变化。ETEC夏季食源性感染风险大,需要加强公共卫生实验室主动监测能力。
李勇顾文超唐海丰黄文静赖淼菊张玉
关键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