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婕
- 作品数:46 被引量:791H指数:14
-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重庆师范大学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 1982-2015年中国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分析被引量:48
- 2021年
-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多数研究关注植被年际变化趋势及其对降水和气温的响应而忽略了辐射因子的影响。探究不同植被类型对季节性多气候要素(降水、气温和辐射)的响应规律,并量化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对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现实意义。该研究基于AVHRR NDVI3g遥感数据、CCI全球土地覆被数据和ERA5-Land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残差分析等方法,从区域和全国尺度上分析1982—2015年中国植被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其对季节性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的植被变化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变化率范围为-0.016~0.029/a。2)根据Hurst指数分析,80.62%的植被处于持续稳定变化状态。草地和林地的变化趋势趋于不稳定,易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准噶尔盆地、青藏高原以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等区域的植被NDVI与气温和太阳辐射呈负相关性,而在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南部、四川盆地等地区表现为正相关性。4)残差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导致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内蒙古中部等干旱区植被退化,而温度和辐射增加是促进东部沿海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西南部等地区植被改善的主要原因。21世纪以来人类活动逐渐加强,包括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工程、阿拉善荒漠治理、沿海城市群和东北工业基地的建设等。具体表现为内蒙古阿拉善高原、黄土高原中西部和北部以及华南大部分地区植被改善,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东部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植被退化。该研究对植被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可识别植被退化区,为将来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助力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
- 涂又姜亮亮刘睿肖作林闵婕
- 关键词:NDVI植被变化气候变化
- 基于村域范围的农村居民点布局评价与空间格局优化——以重庆石柱县临溪镇前进村为例被引量:13
- 2012年
- 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调整和格局的优化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对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应用ARC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技术以及景观指数的定量分析方法,以重庆市石柱县临溪镇前进村为研究区域,分析研究了在村域范围内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居民点分布现状与该村自然、社会、经济等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GIS多因素叠加模型,建立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优化。结果表明,前进村农村居民点的区位受坡度、河流、道路和耕作环境的综合影响,尤其道路指向更为紧密。前进村就居民点空间格局优化可分为优先发展区、重点发展、保留发展、搬迁区4种类型,该研究为科学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扩展意义。
- 闵婕杨庆媛翁才银
-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景观指数村域
- 基于生态导向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组织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被引量:5
- 2010年
-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大量的农业及生态保护用地被侵占,开发可持续性受到威胁。而目前的城市规划和生态等规划是各自为营,要将经济、生态、环境综合考虑是实现城市和谐高效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以生态为导向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基础上,提出综合采用生态功能控制性分区理念和经济发展适宜性思想,构建以生态为主导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组织从而更全面地进行城市规划。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城市生态功能控制性区划和经济发展适宜性分区,并采用空间叠置方法确定了九龙坡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区。将九龙坡城市空间功能区划分为禁止、限制、优先和重点开发区4种类型,其面积分别占全区域土地面积的15.54%、24.14%、12.95%和47.37%。研究对目前城市空间规划和生态规划等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扩展意义。
- 闵婕
- 关键词:城市空间规划
- 权衡—协同视角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评价
- 2025年
- 本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区,集成行政单元尺度和格网尺度,揭示2020年土地利用“三生”功能的空间分布特征,定量分析土地利用“三生”功能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及其强度,对不同的土地利用构型分类进行可持续性评价。研究表明,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整体水平较低且城乡差异较大,生态功能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特点。生态功能与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权衡强度空间分布格局均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特点,生态功能与生活功能的权衡强度强于生态功能与生产功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大部分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处于稳定状态,两个核心城市以及东西部生态屏障带处于土地可持续利用低值区,存在严重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分异趋势。
- 魏琛闵婕
- 关键词:土地利用均方根误差
- 基于居住区识别和改进随机森林的山地城市人口空间化方法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地形导致了山地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差异极大。山地城市的人口空间分布信息对科学研究和地区的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灾害评估与防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为准确反映山地城市人口分布,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居住区识别和改进随机森林的山地城市人口空间化方法。该方法先识别了居住区格网并应用到特征提取阶段,避免了将人口分配到非居住区。然后,构建了山地城市特征变量数据集,考虑了山地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间异质性和复杂性,通过GMM聚类算法对特征变量集进行聚类。采用Bootstrap采样法从各类中随机抽取等量的数据形成新的特征变量集并作为训练数据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实现了传统随机森林模型的改进。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以山地城市重庆市为实验区,得到了重庆市150 m格网人口空间化结果,将本方法模拟结果与传统随机森林模型、WorldPop数据集和LandScan数据集进行对比,并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对各特征变量进行了重要性度量。【结果】本文方法的模拟结果整体精度达到82.9%,比传统随机森林模型的模拟结果提高了2.7%,比WorldPop数据集和LandScan数据集分别提高了2.94%和10.91%。在整个实验区,与WorldPop数据集和LandScan数据集相比,本文方法的MAE分别降低了212.63和35.11,RMSE分别降低了1354.34和524.54;在高密度丘陵区和山地地区,本文方法的精度更好,展现出本文方法对山地城市人口空间化的有效性。【结论】此外,本文方法的模拟结果在不同人口密度区和不同地形区表现出比2个已开放的人口数据集更明显的人口分布异质性特征,展现了更为丰富的人口密度信息。
- 唐思怡闵婕
- 关键词:山地城市居住区高斯混合模型多源数据
- 三峡库区耕地转型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18年
- 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2000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借助Arc GIS平台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乡镇尺度上分析了三峡库区重庆段2000—2015年的耕地转型空间特征,并从自然、社会经济、区位等方面剖析了三峡库区重庆段耕地转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5年三峡库区重庆段的耕地数量分布呈现明显的"南增北减"的地域差异特征,土地转型以耕地和林地互相转换为主。(2)地理加权回归结果表明,同一影响因素在不同区域对耕地转型的作用方向与作用强度不同,发生相同耕地转型的不同区域,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在开展耕地相关工作时,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耕地资源。
- 杨陵闵婕孔祥玉
- 关键词:地理加权回归三峡库区
- 权衡生态安全与城市扩展模拟的山地城市增长边界划定被引量:6
- 2021年
- 进行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模拟研究,对区域有序开发土地资源和有效保护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方法未考虑到现实约束下生态需求对城市扩展的影响,缺乏一定的客观评价。本文以2005年和2015年两期城镇建设用地数据为基础,从协调城市扩展与生态安全的视角出发,借助ArcGIS平台构建改进CA模型,模拟了2025年万州城区的城镇用地扩展情况,并划定了城市增长边界。首先,通过计算生态敏感性、生态服务价值和禁止开发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结合水域用地得到生态安全格局;其次,合理选取城市扩展潜力因子建立Logistic驱动评价体系,并纳入可控的邻域作用和随机作用构建CA模型模拟城市扩展的空间形态;最后,综合评价划定出2025年城市增长边界。结果表明:(1)以2005年为基期模拟2015年研究区的城镇用地情况,模拟总精度为96.80%,Kappa系数为0.86,模型效果好;(2)2025年模拟的城市增长边界内面积为166.79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15.32%。模拟结果可为城市空间规划提供定量支撑,保障了城市扩展的可持续性,对生态环境敏感、城市用地紧张的山地型城市的增长边界划定具有参考价值。
- 孔祥玉闵婕侯莉蓉文诗媛冉会平
- 关键词:城市增长边界生态约束山地城市
- 基于栅格数据结构分析的土壤侵蚀强度判别方法研究及应用被引量:2
- 2005年
- 在利用GIS和RS技术进行区域土壤侵蚀调查时,可以采用栅格数据结构来判别,文章运用实例分析了基于栅格数据结构进行侵蚀强度判别的有关技术和方法,包括侵蚀因子值的提取以及侵蚀强度判别的方法等。结果认为基于栅格数据结构的判别方法能够精细地反映土壤侵蚀在微小领域上的差异。从动态监测和趋势预测角度分析,采用栅格数据结构的判别方法更方便、更有利于快速提取侵蚀因子和进行土壤侵蚀动态分析和预报。
- 闵婕杨华赵纯勇
- 关键词:土壤侵蚀栅格数据
- 人口发展功能区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研究
- 李月臣刘春霞王卫汪洋张虹蔡宝新张建军闵婕潘晓阳潘广明
- 对人口发展功能区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从指标体系、分区方法、区划结果、配套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评价与分析,并在该基础上提出两大功能区的衔接方法。其研究成果包括:(1)主体功能区与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的一致性分...
- 关键词:
-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路网服务供需匹配研究——以重庆市秀山县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例
- 2025年
- 道路是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推动农村路网合理建设和布局,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本文以位于武陵山区腹地的秀山县为例,构建农村路网服务供需评价指标体系,以村域为尺度,运用供需比、空间自相关模型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分析2020年研究区农村路网服务供需水平及其匹配特征。研究表明:(1)农村路网服务供给水平呈现“中心-外围”结构,供给指数平均值为0.72,整体供给水平较高;农村路网服务需求水平整体以中度需求为主,低需求度水平和高需求度水平占比较少。(2)农村路网服务供需比情况主要为供应不足、供应平衡和供应超前分别占比20.70%、42.97%、36.33%。(3)农村路网服务供需匹配呈现正相关并空间集聚显著;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整体耦合协调度水平不高。通过对农村路网服务供需匹配研究,为农村道路建设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促进乡村振兴。
- 吴吉香闵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