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玮庚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5H指数:5
- 供职机构:十堰市太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针关元穴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大鼠逼尿肌兴奋性及BDNF、TrkB在脊髓中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研究电针关元穴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大鼠逼尿肌兴奋性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在的脊髓中表达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重物坠击方法建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模型,将8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电针关元穴治疗组(电针组),每组20只,电针组每天给予电针治疗,共治疗10d,其它组无治疗,10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4组大鼠T6~T10椎体脊髓中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通过肌条实验测定各组大鼠离体逼尿肌兴奋性。结果结果显示,电针组和模型对照组脊髓巾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水平以及逼尿肌兴奋性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电针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关元穴可促进脊髓中具有营养和修复神经功能的BDNF及TrkB的表达水平的提高,使受损的具有传导排尿反射冲动功能的中枢神经及其神经通路得到修复,从而增强逼尿肌排尿反射活动及其兴奋性。
- 王俊华陈邦国尹晶邹玮庚骆小娟
- 关键词:关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
- 内热式针灸针配合物理疗法治疗女性髂骨致密性骨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观察内热式针灸针配合物理疗法治疗女性髂骨致密性骨炎引起腰腿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行内热针配合物理治疗;对照组行物理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和2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矫形协会(JOA)腰痛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患者腰腿部疼痛程度及腰腿部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JO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2周后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内热式针灸针配合物理疗法对女性髂骨致密性骨炎具有显著疗效。
- 李娜邹玮庚王俊华
- 关键词:髂骨致密性骨炎物理治疗
- 动态截瘫行走架在SCI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动态截瘫行走架在脊髓损伤(SCI)患者早期康复中的治疗作用。方法:SCI患者15例,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早期佩戴动态截瘫行走架进行步行训练。治疗前后评定Barthel指数、ASIA运动及感觉评分。结果:训练2个月后,15例患者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能够达到治疗性步行。结论:早期康复治疗配合动态截瘫行走架步行训练能有效地改善SCI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海峰邹玮庚徐远红许连生杜慧君高峰
- 关键词:截瘫行走架
- 巨刺阳经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8
- 2010年
- [目的]对巨刺阳经针刺法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痉挛状态进行疗效评价。[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组予巨刺阳经法治疗。在入院时及治疗2个疗程后均分别运用修订Ashworth痉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康复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肌张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巨刺阳经法可以明显缓解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
- 邹玮庚徐远红李海峰
- 关键词:巨刺法痉挛康复评定
- 动态截瘫行走架在截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动态截瘫行走架在截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截瘫患者15例,在基本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佩戴PD180型动态截瘫行走架进行康复训练及步行训练。结果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及训练后,Barthel指数...
- 高峰李海峰邹玮庚徐远红周列维杜慧君
- 关键词:截瘫行走架早期康复
- 文献传递
- 电针不同穴位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大鼠脊髓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酪氨酸受体激酶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9年
- 目的:研究电针不同穴位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大鼠脊髓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表达水平和逼尿肌兴奋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不同穴位的相对特异性。方法: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关元穴治疗组(关元组)、电针水道穴对照组(水道组),每组20只。按照重物坠击方法建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模型。关元组和水道组每天给予电针治疗,共治疗10d。通过肌条实验测定各组大鼠离体逼尿肌兴奋性,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损伤段脊髓中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逼尿肌兴奋性比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低,关元组和水道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5),且关元组优于水道组(P<0.05)。模型组脊髓中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水平比正常组和假手术组高,关元组和水道组均明显高于其它组(均P<0.05),且关元组优于水道组(P<0.05)。结论:穴位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脊髓中具有营养和修复神经功能的BDNF及TrkB表达的提高,使受损的脊髓神经通路得到修复,从而增强了逼尿肌排尿反射活动及其兴奋性。关元穴作用效应优于水道穴,说明不同穴位具有相对特异性。
- 王俊华陈邦国尹晶王刚邹玮庚骆小娟
- 关键词:脊髓损伤电针穴位特异性逼尿肌兴奋性
- 电针关元穴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模型大鼠逼尿肌兴奋性的影响被引量:32
- 2009年
- 目的观察电针关元穴对急性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模型大鼠逼尿肌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关元穴治疗组,每组20只。采用重物坠击法建立急性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大鼠模型,穴位电针治疗10次,每天1次,治疗结束后行离体逼尿肌最小收缩张力和收缩频率的测定。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逼尿肌最小收缩张力增高,收缩频率减慢(P<0.05);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最小收缩张力明显降低,收缩频率增加(P<0.05)。结论电针关元穴可以降低尿潴留大鼠逼尿肌的最小收缩张力并提高其收缩频率;电针治疗神经源性尿潴留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逼尿肌兴奋性、增加膀胱收缩能力、改善逼尿肌的收缩频率,从而到达膀胱排尿功能的重建。
- 王俊华陈邦国尹晶骆小娟邹玮庚张晓明
- 关键词:电针关元穴脊髓损伤逼尿肌
- 脑电图视角下针刺治疗脑卒中运动障碍的中枢机制研究
- 2025年
- 脑电图(EEG)技术以其无创性、客观性和敏感性,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评估和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深入探讨了EEG在揭示神经振荡的生理病理作用以及针刺调节脑卒中运动障碍中枢效应的应用。研究表明,EEG不仅能客观评估脑卒中运动功能的预后,还能监测针刺对大脑节律和网络连接的调节效应,为针刺治疗脑卒中的中枢效应提供了神经电生理依据。这些发现将有助于EEG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和转化,推动针刺疗法向科学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并为未来的卒中康复治疗研究和实践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李明芬郑苏邹玮庚李海峰
- 关键词:脑卒中脑电图针刺运动康复
- 动态截瘫行走架在截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动态截瘫行走架在截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截瘫患者15例,在基本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佩戴PD180型动态截瘫行走架进行康复训练及步行训练.结果: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及训练后,Barthel...
- 高峰李海峰邹玮庚徐远红周列维杜慧君
- 关键词:截瘫早期康复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一种慢性病人康复护理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慢性病人康复护理架,包括底板、支撑腿及立杆,立杆设置于底板上端左部,立杆上端设置有横杆,横杆的左端设置有输液瓶套,横杆的右端设置有挂钩;立杆的中部设置有旋转套,旋转套上固定有套筒,套筒内设置有伸缩杆,...
- 王成秀周永军杨凤翔李海峰邹玮庚吕海燕罗秀玲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