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晶

作品数:9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太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电针
  • 4篇关元
  • 4篇逼尿肌
  • 3篇脊髓
  • 3篇脊髓损伤
  • 3篇逼尿肌兴奋性
  • 2篇穴位
  • 2篇营养因子
  • 2篇源性
  • 2篇源性神经营养...
  • 2篇正常人
  • 2篇正常人群骨密...
  • 2篇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因子
  • 2篇受体
  • 2篇酪氨酸
  • 2篇患病
  • 2篇患病率
  • 2篇激酶
  • 2篇骨量

机构

  • 8篇太和医院
  • 5篇湖北中医学院
  • 2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作者

  • 9篇尹晶
  • 6篇陈邦国
  • 6篇王俊华
  • 4篇骆小娟
  • 4篇邹玮庚
  • 4篇王刚
  • 3篇张晓明
  • 3篇朱小虎
  • 2篇万超
  • 2篇陈霞平
  • 1篇杨凤翔
  • 1篇李陈盈
  • 1篇李海峰
  • 1篇余玲玲
  • 1篇王刚

传媒

  • 2篇湖北中医学院...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郧阳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电针关元穴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模型大鼠逼尿肌兴奋性的影响被引量:32
2009年
目的观察电针关元穴对急性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模型大鼠逼尿肌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关元穴治疗组,每组20只。采用重物坠击法建立急性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大鼠模型,穴位电针治疗10次,每天1次,治疗结束后行离体逼尿肌最小收缩张力和收缩频率的测定。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逼尿肌最小收缩张力增高,收缩频率减慢(P<0.05);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最小收缩张力明显降低,收缩频率增加(P<0.05)。结论电针关元穴可以降低尿潴留大鼠逼尿肌的最小收缩张力并提高其收缩频率;电针治疗神经源性尿潴留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逼尿肌兴奋性、增加膀胱收缩能力、改善逼尿肌的收缩频率,从而到达膀胱排尿功能的重建。
王俊华陈邦国尹晶骆小娟邹玮庚张晓明
关键词:电针关元穴脊髓损伤逼尿肌
湖北十堰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调查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调查十堰地区正常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患病情况,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居住在湖北十堰地区的居民3026例(男性1468例,女性1558例),用DTX-200骨密度仪(美国OSTEOMETER MEDITECH公司生产)测量非优势手尺桡骨远端1/3的BMD。结果男女性BMD均在30~39岁达到骨峰值,各年龄段男性的BMD均高于女性。女性从40~49岁开始(男性组从50~59岁开始),BMD开始明显下降(P<0.05),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明显增加(P<0.05)。同龄组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比男性高(P<0.05)。结论十堰地区正常人群BMD随年龄增长而降低,OP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女性OP患病率高于男性。
陈霞平王刚万超尹晶朱小虎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峰值骨量患病率
电针关元穴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大鼠逼尿肌兴奋性及BDNF、TrkB在脊髓中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电针关元穴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大鼠逼尿肌兴奋性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在的脊髓中表达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重物坠击方法建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模型,将8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电针关元穴治疗组(电针组),每组20只,电针组每天给予电针治疗,共治疗10d,其它组无治疗,10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4组大鼠T6~T10椎体脊髓中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通过肌条实验测定各组大鼠离体逼尿肌兴奋性。结果结果显示,电针组和模型对照组脊髓巾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水平以及逼尿肌兴奋性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电针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关元穴可促进脊髓中具有营养和修复神经功能的BDNF及TrkB的表达水平的提高,使受损的具有传导排尿反射冲动功能的中枢神经及其神经通路得到修复,从而增强逼尿肌排尿反射活动及其兴奋性。
王俊华陈邦国尹晶邹玮庚骆小娟
关键词:关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
湖北十堰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十堰地区正常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发病情况,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居住在湖北十堰地区的居民3026例(男性1468例,女性1558例),用DTX-200骨密度仪(美国OSTEOM...
陈霞平王刚万超尹晶朱小虎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峰值骨量患病率
文献传递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08年
尹晶陈邦国王俊华王刚李陈盈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温针灸疗法
电针不同穴位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大鼠脊髓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酪氨酸受体激酶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研究电针不同穴位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大鼠脊髓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表达水平和逼尿肌兴奋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不同穴位的相对特异性。方法: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关元穴治疗组(关元组)、电针水道穴对照组(水道组),每组20只。按照重物坠击方法建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模型。关元组和水道组每天给予电针治疗,共治疗10d。通过肌条实验测定各组大鼠离体逼尿肌兴奋性,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损伤段脊髓中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逼尿肌兴奋性比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低,关元组和水道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5),且关元组优于水道组(P<0.05)。模型组脊髓中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水平比正常组和假手术组高,关元组和水道组均明显高于其它组(均P<0.05),且关元组优于水道组(P<0.05)。结论:穴位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脊髓中具有营养和修复神经功能的BDNF及TrkB表达的提高,使受损的脊髓神经通路得到修复,从而增强了逼尿肌排尿反射活动及其兴奋性。关元穴作用效应优于水道穴,说明不同穴位具有相对特异性。
王俊华陈邦国尹晶王刚邹玮庚骆小娟
关键词:脊髓损伤电针穴位特异性逼尿肌兴奋性
电针不同穴位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大鼠逼尿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 研究电针不同穴位对脊髓损伤(SCI)后尿潴留大鼠逼尿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并比较针刺不同穴位的效应差异.方法 将雌性成年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电针关元穴)和电针对照组(电针水道穴),每组20只.采用重物撞击法建立SCI后尿潴留大鼠模型,电针治疗组和电针对照组造模成功后进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其它组仅常规饲养,5组大鼠均于电针治疗组和电针对照组治疗10 d后同时取材,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膀胱逼尿肌超微结构,并分别应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TUNEL)法及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5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通过电镜观察膀胱逼尿肌超微结构,发现经电针干预后,电针治疗组和电针对照组的逼尿肌电镜表现与模型组相比,粗面内质网扩张程度明显减轻,水肿线粒体的数量有所减少.在细胞凋亡的观察中,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细胞凋亡呈低表达,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细胞凋亡指数(AI)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治疗组AI较电针对照组减低(P<0.05).电针治疗组bax蛋白表达较电针对照组及模型组减少(P<0.05).电针治疗组bcl-2蛋白表达较电针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穴位电针能抑制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大鼠逼尿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穴位电针改善了逼尿肌超微结构,降低bax的表达,使bcl-2/bax的比例发生改变,从而降低细胞凋亡程度,且电针关元穴所产生的效果优于电针水道穴.
王俊华陈邦国尹晶邹玮庚骆小娟张晓明
关键词:电针穴位效应关元穴水道穴逼尿肌
射频消融后盘内臭氧注射配合温银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3
2009年
王刚王俊华李海峰朱小虎杨凤翔尹晶
关键词:射频消融臭氧注射术
电针关元穴对脊髓不完全损伤大鼠尿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电针关元穴对脊髓不完全损伤大鼠膀胱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重物坠落法建立大鼠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术后相应组别每日电针关元及其对照穴天枢。造模后,每日按压大鼠腹部协助排尿,并记下膀胱挤压排尿量;2周后,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关元治疗组可降低脊髓不完全损伤大鼠膀胱挤压排尿量(P<0.05,P<0.01),尿动力学分析可增加恢复期膀胱内压、降低膀胱容量、提升排尿效率(P<0.05,P<0.01),但电针天枢对照组则无此效。结论电针关元可改善脊髓不完全损伤大鼠排尿功能,促进下尿道功能恢复。
张晓明陈邦国尹晶余玲玲
关键词:脊髓损伤下尿道电针关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