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锋
- 作品数:23 被引量:53H指数:3
-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对儿童轻型支气管肺炎住院时间及呼出气一氧化氮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对儿童轻型支气管肺炎住院时间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妇儿医院住院的支气管肺炎患儿40例,依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名。所有患儿常规抗生素控制感染,氨溴索化痰,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Fe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FeNO均有下降,且实验组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冬季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
- 王延栋赵华锋
- 关键词:雾化吸入支气管肺炎呼出气一氧化氮
-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肺功能与胸部CT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
- 目的:研究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肺通气功能的严重程度与肺部CT改变类型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以助于临床更准确地评估患儿病变累及部位及病情严重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月收治的难治性肺炎支...
- 周彩丽赵华锋段全纪
- 关键词: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肺功能胸部CT
- 小儿病毒性脑炎脑脊液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动态观测
- 2011年
-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免疫学指标的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方法:对72例病脑患儿分别于急性期(病后1—2天)、其中30例结果异常者于临床治愈后(约2周)、仍有异常者10例于病程4周,行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测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及免疫球蛋白含量进行检测,上述各项指标于治疗前后行自身对照。结果:急性期病脑患儿脑脊液CD3+及CD4-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8+百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脑脊液免疫球蛋白舍量与正常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动态观察2周后,显著性差异仍存在,但较急性期变小;4周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病毒性脑炎的免疫异常在脑脊液表现为细胞免疫异常为主,也可伴有体液免疫异常,并且该免疫指标的完全恢复多在临床治愈之后。
- 赵华锋岳圣增段全纪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脑脊液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
- 儿童Gitelman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
- 2024年
- Gitelman综合征(Gitelman syndrome,GS)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肾小管疾病,临床特征以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代谢性碱中毒、低尿钙、继发性高肾素-醛固酮血症以及正常或偏低的血压为主要特点。GS发病主要是由于编码肾脏远曲小管(distal convoluted tubules,DCT)钠氯协同转运体(Na-Cl contrasporter,NCCT)的SLC12A3基因突变所致。由于SLC12A3基因突变类型众多,患儿临床表型差异较大,且通常起病隐匿,在临床中容易漏诊、误诊导致延误治疗。本研究对1例GS患儿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
- 许丽邵贤丽于宝龙王倩云赵华锋
- 关键词:儿童GITELMAN综合征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基因突变
-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36例临床特征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AE)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4年9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AE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6例患儿中男20例(55.56%),女16例(44.44%)。最小发病年龄为1岁,最大发病年龄为13岁6个月,平均发病年龄为(7.21±3.88)岁。急性起病(<1周)16例(44.44%),亚急性起病(1周~3个月)20例(55.56%)。21例(58.33%)发病前存在前驱感染症状。癫痫发作是最常见症状[19例(52.78%)]。36例脑脊液(CSF)的性状及透明度均基本正常。21例(58.33%)[JP4]CSF有核细胞数增多(>5×106/L),3例(8.33%)CSF氯升高(>130 mmol/L),14例(38.89%)CSF蛋白异常,7例(19.44%)CSF葡萄糖异常。所有患儿的CSF标本均未检测到病原体。36例患儿中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阳性10例(27.78%),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阳性7例(19.44%),抗接触蛋白相关样蛋白2(CASPR2)抗体阳性6例(16.67%)。28例(77.78%)存在脑电图(EEG)异常。35例患儿接受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其中14例(40.00%)表现异常。接受免疫治疗的患儿中68.75%(22/32)完全康复,无神经精神系统后遗症。结论学龄期是儿童AE的发病高峰期,多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伴前驱感染史,癫痫发作是最常见症状。抗NMDAR脑炎占儿童AE比例最高。AE患儿EEG异常率较高,但缺乏特异性。早期规范化免疫治疗对大多数AE患儿效果显著。
- 许丽王倩云邵贤丽张帆赵华锋
- 关键词:儿童自身抗体
-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需行支气管镜辅助治疗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被引量:1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常规治疗疗效差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需联合支气管镜辅助治疗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28例RMP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法设计建模组与验证组。建模组共197例,根据常规治疗是否有效分为常规治疗组(106例)与支气管镜组(91例),验证组共131例。记录RMPP患儿的年龄、热峰、热程,检测患儿血清白细胞(WBC)、快速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沉(ESR)、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二聚体(D-D),在入院48h内完成肺部CT检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获得RMPP患儿需联合支气管镜辅助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热程>7天(OR=4.339,95%CI:1.440~13.830)、HNL>115.5ng/mL(OR=10.922,95%CI:2.546~76.989)、IL-6>4.38pg/mL(OR=4.876,95%CI:2.266~10.769)、胸腔积液(OR=13.402,95%CI:3.894~63.564)均为RMPP患儿需行支气管镜辅助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利用该4项危险因素构建RMPP患儿需联合支气管镜辅助治疗概率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其中建模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1,验证组AUC为0.839,提示预测模型有良好的诊断效能;校准曲线表明该预测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RMPP患儿需联合支气管镜辅助治疗的风险。结论 热程>7天、HNL和IL-6高于正常值、存在胸腔积液均是RMPP患儿需联合支气管镜辅助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当RMPP患儿出现上述危险因素时,常规治疗效果欠佳,需联合支气管镜辅助治疗的概率增加;构建的列线图可准确评估RMPP患儿需联合支气管镜治疗的风险,具有实用性、真实性及准确性。
- 王倩云王海立邵贤丽刘国文张筱笛赵华锋
- 关键词: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支气管镜儿童评分模型
-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儿童癫痫86例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1evetiracetam,LEV)单药治疗儿童特发性癫痫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脑电图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9月于本院儿内科新确诊的86例癫痫患儿,给予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用药期间观察患儿的癫痫发作情况及不良反应,用药前后进行血常规、血生化、脑电图等检查,6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癫痫发作控制率58.13%,总有效率为91.86%;脑电图缓解率占77.91%;加量期不良反应率为15.12%,维持期不良反应率为8.14%,且症状轻微。结论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儿童癫痫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可选择作为儿童癫痫一线治疗的药物。
- 于海丽吕祖芳赵华锋
- 关键词:癫痫儿童疗效脑电图
- TCIRG1基因新突变致婴儿恶性石骨症1例
- 2023年
- 1病例资料患儿男,8个月,因“发现前囟饱满1月余”就诊。患儿1月余前因“腹泻”就诊于当地医院,查体发现前囟饱满,颅脑CT提示脑室扩大、小脑扁桃体疝,遂至我院神经外科就诊,血常规示贫血、血小板减少,颅脑MRI示颅骨弥漫性增厚伴异常强化,脑积水伴轻度间质性脑水肿。为进一步诊治收住我科。个人史:患儿系G3P1(G1、G2人工流产),足月顺产,产时无窒息,出生体重3950g,出生身长50cm,生后人工喂养,未添加辅食,现8个月龄,体重6.9kg,抬头不稳,可短暂独坐,不能翻身,可无意识发“yiyiyaya”音。家族史:母孕期体健,否认滥用药物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遗传病家族史。
- 卢园园闫丽平周清霞迟京霞赵华锋
- 关键词:脑室扩大添加辅食石骨症母孕期
- 血浆线粒体DNA水平与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血浆线粒体DNA(mt-DNA)水平与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寻找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儿童重症监护室(ICU)脓毒症患儿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57例,重度脓毒症组46例;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ICU感染患儿50例设为感染组,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mt-DNA、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乳酸(Lac)水平。比较脓毒症组57例,重度脓毒症组患儿危重症评分(PCIS)、第2代小儿器官功能障碍评分(PELOD-2)、第三代小儿死亡风险评分(PRISMⅢ),并分析血浆mt-DNA与PCT、CRP、Lac水平及PCIS等评分的相关性。根据患儿入院后28d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浆mt-DNA、PCT、CRP、Lac水平,建立ROC曲线,分析血浆mt-DNA、PCT、CRP、Lac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各组mt-DNA、PCT、CRP、La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mt-DNA水平两两比较:重度脓毒症组高于脓毒症组、感染组、对照组;脓毒症组高于感染组、对照组;感染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PCT、CRP、Lac水平两两比较:重度脓毒症组高于脓毒症组、感染组、对照组;脓毒症组、感染组高于对照组,脓毒症组Lac水平高于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与感染组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脓毒症组患儿PCIS评分低于脓毒症组,PELOD-2、PRISMIII评分高于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mt-DNA与PCT、CRP、Lac及PELOD-2、PRISMⅢ评分呈正相关(r=0.877、0.904、0.875、0.923、0.870,P均=0.000)。血浆mt-DNA与PCIS评分呈负相关(r=-0.841,P=0.000)。死亡组患儿血浆mt-DNA、PCT、CRP、Lac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ROC曲线,血浆mt-DNA、PCT、CRP、Lac水平的Cut-off为1124.
- 邵贤丽王倩云刘国文赵华锋方育
- 关键词:线粒体DNA脓毒症病情预后
-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31例临床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自身免疫性抗体类型,分析自身免疫性脑炎与脱髓鞘疾病的临床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4年1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一科住院诊治的31例CNS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抗体类型分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组(18例)和脱髓鞘疾病组(13例)。结果31例患儿中,男19例,女12例,中位发病年龄为7岁(1~12岁),前驱感染史19例,病程1d至3年,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抽搐、运动障碍、自主神经症状、精神行为异常等,脑脊液异常19例,脑电图异常20例,颅脑影像学异常11例。经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好转,遗留癫痫6例,精神行为异常3例。两组患儿在有无前驱感染史、脑电图及磁共振检查异常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检查异常的结果比较中,脱髓鞘疾病组中脑脊液有核细胞数增高占比高于自身免疫性脑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体介导的CNS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儿童,患儿临床表现多样,首发症状以抽搐、头痛、肢体疼痛、运动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表现为主的患儿,及时行抗体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且免疫治疗有效。脑脊液的有核细胞计数增高对自身免疫性脑炎与脱髓鞘疾病的鉴别提供一定帮助。
- 刘福惠李明磊韩总明刘红赵华锋吕祖芳
- 关键词: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抗体脱髓鞘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