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磊 作品数:20 被引量:137 H指数:7 供职机构: 潍坊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脑电图及颅脑磁共振成像对病毒性脑炎合并惊厥患儿预后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27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电图(EEG)、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对病毒性脑炎合并惊厥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潍坊市人民医院住院确诊为病毒性脑炎合并惊厥的患儿65例,于病程3d内同期进行血清NSE、EEG、颅脑MRI检查,详细记录临床资料,对检查异常患儿分组为NSE异常组、EEG异常组、MRI异常组,伴有昏迷、局灶体征为重症,记录3组患儿重症发生率;治疗后2周~3个月进行1~3次复查,3个月时记录3组患儿恢复正常率;临床随访半年,对患儿神经功能进行评估,记录3组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因素。结果65例患儿NSE异常43例(66.2%),EEG异常58例(89.2%),MRI异常36例(55.4%)。NSE、EEG、MRI异常患儿重症发生率、恢复正常率、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RI异常组重症发生率高于EEG异常组(P〈0.01);EEG、NSE异常组恢复正常率均高于MRI异常组(P〈0.01);MRI异常组后遗症发生率高于EEG异常组(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SE异常、EEG异常、MRI异常及合并多脏器损伤对病毒性脑炎合并惊厥患儿的预后有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SE异常、MRI异常及合并多脏器损伤为病毒性脑炎合并惊厥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NSE、EEG、MRI是病毒性脑炎合并惊厥患儿重要辅助检查方法,NSE、MRI异常者预后不良,MRl对预后判断价值最大。三若从不同角度反映脑损伤情况,结合分析、动态观察对正确诊断、判断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为患儿恢复期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以改善预后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依据。 吕祖芳 李明磊 张立明 赵华锋 张爱梅关键词:脑炎 病毒性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电图 头痛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头痛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以头痛为主诉住院的151例患儿,入院后均行血常规、血生化指标检测及脑电图、颅脑磁共振、经颅多普勒检查,部分患儿行脑脊液化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液MP抗体,并根据MP抗体IgM实验室检查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头痛患儿MP(MP感染组)、MP非感染55例(MP非感染组)。与MP非感染组比较,MP感染组患儿年龄大、女性占比较高,且呕吐及呼吸系统症状明显(P均<0.05)。MP感染组患儿APTT缩短、PLT计数减少、脑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LT计数减少、APTT缩短、脑电图异常为头痛患儿MP PLT、APTT、EEG出现异常变化时,宜考虑MP感染可能。 王利莹 吕祖芳 胡淑莹 潘雨雨 李明磊 曹红梅关键词:头痛 肺炎支原体 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 脑电图 rhTPO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8例一线治疗无效的ITP患儿随机分为rh TPO治疗组(31例)和地塞米松治疗组(27例)。地塞米松组每28天静滴大剂量地塞米松4 d(每日0.6 mg/kg),连续两个循环。rh TPO组在地塞米松治疗的基础上皮下注射rh TPO(每日300 U/kg)14 d。评价治疗第3、7、14天和第1、2、3个月末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和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与DXM组相比,治疗第7天、14天、1个月,rh TPO联合治疗患儿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较高(P<0.05);治疗第2个月,rh TPO联合治疗患儿仅总有效率较高(P<0.05)。DXM组在治疗第一周发生肝损1例。两组患儿均未出现高血压、发热、皮疹、过敏反应、乏力等不良事件。结论 rh TPO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ITP的有效率高,而且安全。 卢园园 管娜 孟庆红 李明磊 刘云云 王莹关键词:血小板生成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急性偏瘫1例并12例文献复习 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对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的影响,提高临床医生对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危害性的认识。方法总结2011年1月19日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急性偏瘫患儿临床特点及治疗经过,并检索文献,对检索到的1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急性偏瘫或脑梗塞病例及本文收治的1例共同进行分析。结果从2001—2011年,国内外共报道1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急性偏瘫或脑梗塞的病例,10例为儿童,3例为成年人,以女性居多。其中国内:1例女性为右侧大脑中动脉、右侧椎动脉栓塞,1例女性为右侧大脑中动脉,1例女性为左侧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左侧大脑中动脉,1例男性为右侧颈内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1例女性为左侧颈内动脉。台湾1例4岁患儿为双侧颈内动脉和部分椎动脉栓塞,土耳其1例7岁女性左颈内动脉,意大利2例儿童分别为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1例年轻女性为大脑中动脉,希腊1例患儿为大脑后动脉,德国1例成年女性为动脉,日本1例年轻男性为左脑中动脉。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导致凝血系统的激活,引起或促进血栓形成,导致偏瘫等缺血性发作。 李田华 王海立 李明磊 李志勇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凝血系统 脑梗塞 偏瘫 儿童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与急救处理 2011年 儿童低颅压综合征是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但临床上确实时有发生,应该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注意。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多与自身脑血管功能障碍、感染有关;继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多与医源性、继发于其他疾病以及外伤有关。低颅压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体位相关性头痛,一般通过脑脊液测压即可诊断。多数患儿经过体位调整后临床症状消失,重者可通过饮水、静脉滴注低渗(0.5%)或生理盐水给予纠正。儿童低颅压综合征重在预防,预后良好。 王华 李明磊关键词:低颅压 儿童 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1 2011年 目的评估重症病毒性脑炎(SVE)患儿的预后,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收治的56例SVE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在患儿出院4个月后采用Liverpool预后评分量表评估其预后。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治愈组和未愈组,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和Binary Logistic回归检验分析2组临床资料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35%(19/54例)的SVE患儿死亡或留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其中住院期间死亡7例(13%),随访中死亡3例(6%),留有严重后遗症9例(17%)、中度后遗症7例(13%)、轻微后遗症5例(9%)。导致SVE患儿预后不良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脑电图中度异常、惊厥持续状态、发热病程长、头颅MRI累及病灶超过2处或累及幕下及合并应激性高血糖(Pa<0.05),而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蛋白量、偏瘫、意识障碍、合并多脏器损伤、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与SVE预后不良无关。结论 SVE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存质量。伴有惊厥持续状态、应激性高血糖、发热时间长、脑电图中度异常及累及病灶超过2处或累及幕下等是影响儿童SVE预后的危险因素。 李明磊 王华关键词:重症病毒性脑炎 预后 儿童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31例临床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自身免疫性抗体类型,分析自身免疫性脑炎与脱髓鞘疾病的临床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4年1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一科住院诊治的31例CNS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抗体类型分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组(18例)和脱髓鞘疾病组(13例)。结果31例患儿中,男19例,女12例,中位发病年龄为7岁(1~12岁),前驱感染史19例,病程1d至3年,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抽搐、运动障碍、自主神经症状、精神行为异常等,脑脊液异常19例,脑电图异常20例,颅脑影像学异常11例。经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好转,遗留癫痫6例,精神行为异常3例。两组患儿在有无前驱感染史、脑电图及磁共振检查异常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检查异常的结果比较中,脱髓鞘疾病组中脑脊液有核细胞数增高占比高于自身免疫性脑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体介导的CNS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儿童,患儿临床表现多样,首发症状以抽搐、头痛、肢体疼痛、运动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表现为主的患儿,及时行抗体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且免疫治疗有效。脑脊液的有核细胞计数增高对自身免疫性脑炎与脱髓鞘疾病的鉴别提供一定帮助。 刘福惠 李明磊 韩总明 刘红 赵华锋 吕祖芳关键词:儿童 中枢神经系统 抗体 脱髓鞘疾病 青少年距骨前外侧副关节致疼痛性距跟撞击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距骨前外侧副关节致疼痛性距跟撞击的诊断、治疗和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3例(4足)距骨前外侧副关节致疼痛性距跟撞击患者的病历资料。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3~15岁,BMI为21.8~24.2 kg/m2。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年。纳入标准:(1)腓骨肌痉挛性僵硬性扁平足,无外伤史,无跗骨联合,跗骨窦区压痛(+)。(2)CT或MRI证实距骨前外侧副关节与距骨后关节表面连续。(3)MRI示距骨前外侧副关节周围距骨和跟骨颈部水肿。3例(4足)均行距骨前外侧副关节切除术,其中1足联合腓骨短肌延长,1足联合腓骨短肌移植至腓骨长肌。结果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术后疼痛症状消失。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后足评分由术前的48~76分,提高至术后的79~91分。但患者主观仍感觉患足灵活度欠佳。结论青少年腓骨肌痉挛性僵硬性平足,尤其合并跗骨窦区疼痛,要考虑距骨前外侧副关节致疼痛性距跟撞击的可能,同时需排除跗骨联合。患足MRI有助于诊断。采用距骨前外侧副关节切除术短期疗效良好。 王恩波 赵群 李明磊 刘天婧 李连永 张立军 李祁伟关键词:距下关节 先天畸形 扁平足 疼痛 修复外科手术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基因突变致儿童脑海绵状血管瘤1例报告 2025年 回顾性分析1例7岁女性脑海绵状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患儿因头痛1个月入院,头颅磁共振提示脑海绵状血管瘤,基因检测示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programmed cell death 10,PDCD10)基因存在致病性杂合突变c.456T>G(p.Tyr152Ter,61),父母该位点为野生型。患儿无癫痫发作、脑出血及神经功能障碍等表现,给予保守治疗,门诊定期复查头颅磁共振。 刘福惠 韩总明 李明磊 吕祖芳关键词:脑海绵状血管瘤 头痛 儿童 小儿病毒性脑炎磁共振血管成像的改变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2 2011年 小儿病毒性脑炎病毒感染可累及脑实质、脑膜、血管,但由于病毒性脑炎缺乏特异性病毒学诊断指标,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磁共振成像(MRI)可清楚显示颅内病变部位、大小、范围,有关MRI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诊断价值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1-2],而关于脑血管损伤影像学检查方面的临床文献报道少见,其脑血管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的改变未见报道。本研究回顾分析8例MRI异常患儿的MRA改变,探讨MRA的临床应用价值。 吕祖芳 王玉娟 林新宇 张立明 李明磊关键词:小儿病毒性脑炎 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血管损伤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