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进妹
- 作品数:44 被引量:392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小儿卵巢肿瘤1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1997年
- 本文报告15岁以下小儿卵巢肿瘤13例,其中生殖细胞肿瘤11例,上皮性肿瘤和多囊卵巢各1例;良性11例,恶性2例。13例中12例行患侧卵巢切除,1例行患侧卵巢、输卵管及大网膜切除。获访10例中除2例恶性死亡外,其余8例效果良好,无复发。
- 耿进妹陆文
- 关键词:卵巢肿瘤儿童
- 2009年广州地区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引起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血清型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及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 RT-PCR),对2009-01/12来自广州地区5间监测医院的5岁以下腹泻门诊患儿粪便标本,进行RV抗原检测和血清型分型。结果检测腹泻门诊患儿粪便361份,男性228份,女性133份,经ELISA法检测RV抗原阳性的标本146份(阳性率为40.44%),男性阳性率39.04%,女性阳性率42.86%;7~12月龄RV腹泻患儿最多,占45.21%;秋冬季为(1月,10~12月)为发病高峰季节,占76.71%;对132份ELISA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G分型中主要为G1型(43.94%),其他依次为G3型(28.03%),G1+G3混合型(24.24%),G9型(1.52%),G1+G9型、G1+G3+G9型及未分型均为(0.76%);P分型中主要为P[8]型(47.73%),其他依次为P[4]型(25.76%),P[4]+P[8]混合型(23.48%),未分型(1.52%),P[6]+P[8]混合型(0.76%);G型和P型组合情况以G1P[8]型多见,33株,G3P[8]次之,18株。结论 RV是广州地区2009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RV腹泻阳性率男女无差异,主要高发于秋冬季,RV发病以7~12月龄人数最多,G、P分型分别以G1和P[8]为主要流行毒株,组合型G3P[8]为流行优势株,混合感染亦很常见。
- 谢华萍耿进妹伍业健魏跃红鲁恩洁狄飚杨智聪
- 关键词:轮状病毒婴幼儿腹泻血清型P型
- 2008年广州手足口病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了解引起2008年广州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的毒株的分子生物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首先采用Real-timePCR筛选出总肠道病毒阳性的标本,再分别使用CoxA16和EV71的特异引物进行RT-PCR检测,并对EV71毒株测序,比较序列。结果总肠道病毒阳性率为9.63%,CoxA16阳性率为3.03%,EV71阳性率为2.77%,并归纳出EV71的4个代表性序列。结论广州地区今年流行的EV71毒株并未见大的变异以及毒力加强等情况。
- 蒋力云伍业健耿进妹陈艺韵谢华萍康燕狄飚杨智聪吴新伟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分子生物学
- 2013年广州市某小学诺如病毒感染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的暴发特点和流行原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对广州市某小学暴发的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3年12月23—26日广州市某小学共发生急性胃肠炎病例107例,均为学生,罹患率9.18%;95.33%(102/107)表现为呕吐,46.73%(50/107)为发热,27.10%为(29/107)腹泻,症状较轻。进行校外托管是该起疫情的危险因素(OR=3.215,95%CI:1.150-8.987,X^2=5.107,P〈0.05)。采集的12例病例粪便/肛拭子样本,7例为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结论在校外托管班进行午餐和午休托管可能是本次诺如病毒感染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校外托管班应引起教育和卫生部门的关注。
- 陈纯王大虎谢华萍耿进妹肖新才
- 关键词:胃肠炎诺如病毒
- 广州市水体中诺如病毒检测及分型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掌握广州市水体中诺如病毒污染状况。方法 2010年间按月采集广州市内河涌和市场售卖贝类产品的水体用PEG浓缩后,用Realtime PCR检测,阳性标本再进行序列测定。结果除7-10月间的样品为阴性外,其余月份均有阳性检出。测得的11份序列,与国内北京、深圳测得的序列相近。结论广州市水体中存在诺如病毒的污染,且污染的时间分布上与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的分布相吻合。GⅡ型诺如病毒是引起广州市诺如病毒暴发和流行的基因型。
- 蒋力云曹毅敏许杨耿进妹谢华萍刘于飞吴新伟狄飚杨智聪
- 关键词: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实时定量RT-PCR
- 以颈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小儿甲状腺癌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小儿甲状腺癌的一种特殊临床表现。方法 :对 1970~ 1998年我们收治的 15岁以下小儿甲状腺癌 31例分析发现有 7例以颈淋巴结肿大作为就诊第一症状。结果 :7例中甲状腺微小癌 4例 ,普通类型甲状腺癌 3例。所有病例在院外均以颈部良性病变而屡遭误诊。院内外局部淋巴结活检4例 ,穿刺细胞学检查 1例 ,甲状腺B超 3例有阳性发现。对单侧 5例行甲状腺患侧叶、峡部及对侧叶部分切除并同侧颈淋巴结清扫 ,对双侧 2例行甲状腺近全切并双侧颈淋巴结清扫。 7例中获访 6例 ,5例无瘤存活 ,平均 63个月。结论 :颈淋巴结肿大可以是小儿甲状腺癌的第一或唯一表现 ,常被误诊为颈部良性病变 。
- 刘国昌耿进妹王圣石王春华李鹰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淋巴结
- 2009—2010年广州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在广州的流行特征。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每周分别从广州四家监测医院采集流感样症状患者的嗽口液或咽拭子,采用real-time PCR方法鉴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广州5大城区采集不同年龄的人群血清,通过血凝抑制实验检测血清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对其时间和年龄的分层进行分析。结果全年共采集嗽口液或咽拭子3580份,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阳性530份,阳性率为14.8%,阳性率最高的月份出现在10~12月,为36.5%~42.3%,阳性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岁和15~岁组,为18.5%和24.2%,最低的年龄组为≥60岁组,为4.1%。人群血清标本共采集1527份,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439份,阳性率为28.7%,阳性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岁和15~岁组,为36.1%和39.5%,最低的年龄组为≥60岁组,为8.6%。结论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期发生在10~12月,流行时间短,感染的主要人群是学龄组人群,而老年人群的感染率相对较低。预防流感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学校内。
- 陈艺韵耿进妹吴继彬鲁恩洁李铁钢狄飚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REAL-TIMEPCR血凝抑制试验
- 2011-2015年广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被引量:53
- 2017年
- 目的分析2011-2015年广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情况,了解引起手足口病的常见病原及其他肠道病毒的特征,为不同型别手足口病病例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2011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各哨点监测医院的疑似手足口病病例及疑似暴发疫情标本,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病毒核酸。结果5年内共采集疑似及确诊病例的粪便、肛拭子或疱疹液等标本共12 108份,检测总阳性例数有8 922例(73.69%,8922/12 108);2014及2015年发病率最高;其他肠道病毒检出率为35.19%,Cox A16和EV71混合感染112份。广州市每年的4~8月为手足口病的高发期,11月开始又形成一个小次高峰。0~5岁组确诊为手足口病患者的人数最多,共4 262例,该年龄组中EV71、Cox A16的男性患者均比女性多。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2011-2012,2013-2014年手足口病病原以EV71为主,但在2012-2013,2014-2015年,同样在手足口的高发季节,EV71和Cox A16相比其他年份均出现下降,而其他肠道病毒所占比例呈现明显上升。结论广州地区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为每年的4~8月,5岁以下儿童更易感染,EV71和Cox A16仍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在高发期还要加强对其他肠道病毒的检测,掌握病原的流行规律,以分析手足口病病原谱的变化。
- 刘静雯耿进妹陈纯张颖狄飚杨智聪谢华萍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病原流行病学特征
- 无精子症染色体畸变分析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无精子症的病因。方法 对 34例无精子症患者的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 ,结果 检出 4 7,xxy4例 ,常染色体易位、y染色体部分缺失以及属正常多态现象的大y各 1例。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 17 6 % ,性染色体畸变占全部异常的 83 3%。
- 关晶孟琳田现书耿进妹
- 关键词:无精子症染色体畸变不育症
- 影响尿道下裂长期治疗效果的因素被引量:25
- 2006年
-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尿道下裂长期效果与短期效果之间的关系及影响长期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设计调查表,将调查表分别寄给1982-1988年收治的142例尿道下裂患儿。通过回复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02例寄回调查表或来门诊接受调查。70.0%的近端型、80.5%实施Denis-Browne手术和68.4%有早期并发症的患儿对手术的总体效果及阴茎外观明显不满意。手术次数越多越不满意。实施Denis-Browne手术的41例中,39例有排尿问题。102例中,49例表示在找女朋友时有心理压力,而且与手术次数呈正相关;同时也与手术完成时的年龄呈正相关。近端型患者有较多的勃起及射精问题。结论尿道下裂短期治疗效果明显影响长期治疗效果,尿道下裂的类型、手术方法、有无早期并发症及完成手术的年龄是影响尿道下裂长期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 刘国昌袁继炎周学锋张文耿进妹
- 关键词:尿道下裂手术后并发症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