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毅

作品数:5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遗址
  • 2篇长梁
  • 1篇第三纪
  • 1篇第四纪
  • 1篇动物群
  • 1篇演替
  • 1篇遗物
  • 1篇原始社会
  • 1篇早更新世
  • 1篇智人
  • 1篇人类进化
  • 1篇上新世
  • 1篇社会
  • 1篇头盖骨
  • 1篇头盖骨化石
  • 1篇兔形类
  • 1篇啮齿
  • 1篇啮齿类
  • 1篇啮齿类动物
  • 1篇偶蹄类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李毅
  • 2篇汤英俊
  • 1篇徐钦琦
  • 1篇王令红
  • 1篇董为
  • 1篇金昌柱
  • 1篇陈万勇
  • 1篇尤玉柱
  • 1篇郑绍华

传媒

  • 3篇古脊椎动物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人类学学报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83
  • 1篇1982
  • 1篇197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陕西黄龙出土的人类头盖骨化石被引量:11
1983年
黄龙人头盖骨是1975年在陕西省黄龙县徐家坟山的南坡挖到的。它出土于黄土层与红色土的交界处,从地层上看,可能属于更新世晚期。 该头盖骨保留了额骨和顶骨部分。从颅穹隆起程度、眶上区和颞区发育程度以及额鳞倾斜程度来判断,它属于晚期智人阶段。与晚期智人一般特征相比,它的矢状脊较突出,头骨骨壁较厚,额结节较不发育,前囟点位置较靠后。黄龙人头盖骨上现代特征和较原始特征的混合表明它代表了晚期智人中的一种过渡性的类型。
王令红李毅
关键词:头盖骨晚期智人
河北阳原小长梁遗址哺乳类化石及其时代被引量:27
1995年
小长梁遗址中的旧石器以小型石器为主,打制技术相当进步,其类型与欧洲某些更晚期的旧石器有某些相似之处,而与旧石器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则是泥河湾早更新世的重要成员,古地磁初步测试结果接近167万年。
汤英俊李毅陈万勇
关键词: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纲
泥河湾组小长梁遗址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16
1979年
寻找与研究早期人类化石及文化遗物,对于认识人类进化过程、原始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旧石器时代文化分期、第四纪下限、第四纪环境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为此,从事第四纪地质、古人类、旧石器时代考古及古生物工作者,历来都给以高度的重视。我国华北地区,早更新世地层非常发育,沉积类型多种多样,脊椎动物化石十分丰富,为寻找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尤玉柱汤英俊李毅
关键词:文化遗物原始社会人类进化
东北地区第四纪大型食草类动物群的演替及其与古气候的关系被引量:11
1996年
东北地区第四纪大型食草动物共有7科、22属、33种,其中绝灭的有14种。它们的生态习性大多为森林型和草原型,部分为疏林型,少数为沼泽型、苔原型或混合型。这些动物少数种类的体型较小或很大,而大多数种类的体型都较大。在更新世期间,这些动物似经历了一个体型、种群密度和地理分布面逐渐增大,最后体型较大的类型又被体型较小的类型所替代的演化历程。同时,东北地区还经历了三次喜冷动物南迁与两次喜温动物北上交替扩散的事件,其中第二次交替扩散事件留下的记录较多。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北半球冬半年平均获得的太阳辐射量的变化,以及由其造成的冷暖气候的交替变化。
董为徐钦琦金昌柱李毅
关键词:第四纪偶蹄类古气候
甘肃天祝松山第一地点上新世兔形类和啮齿类动物被引量:9
1982年
1980年夏,作者去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公社处理人民来信时,在公社所在地华尖附近发现三个相互邻近的上新世化石地点,其中两个已有相当数量的哺乳动物化石被发掘出来(将另文记述)。本文记述的化石地点位于华兴西南约1.5公里的上庙儿沟村南山坡海拔高度2640米。地理位置是东经103°16′18″,北纬36°57′34″。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地点号80006。
郑绍华李毅
关键词:齿座啮齿类动物上新世第三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