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路远 作品数:23 被引量:48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核科学技术 更多>>
加速器质谱^(129)I分析及其在环境、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2年 文章简要介绍了我们研究组近3年在^(129)I加速器质谱应用和分析方法方面的部分研究结果。测定了核前黄土样品中^(129)I水平,为地质定年的探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抽样分析检测了我国某核电站核环境安全的状况,结果表明当前它与大气沉降的本底水平一致,环境是安全可靠的;建立了水样、土壤、植物等不同类型样品中碘的分离、制备以及^(129)I加速器质谱测试方法,尤其对无载体微量碘分离、制备和其中^(129)I测量进行了探索,解决了超痕量碘样品的制备难题;此外,对实验用的试剂以及食用碘盐等进行了检验,示踪了不同来源的碘,为数据的可靠和问题的分析提供了保障。结果显示,^(129)I既是一个地质、环境示踪的有效工具,又具有定年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周卫健 范煜坤 侯小琳 陈宁 张路远 刘起 付云翀 贺朝会 罗茂益关键词:黄土 环境过程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示踪研究 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人类核活动如大气核试验,核事故,核燃料后处理厂等向环境释放了大量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后,这些放射性物质中的各种放射性核素会和其稳定同位素一起参与环境过程,在环境中扩散,交换和循环。应用放射化学分离结... 侯小琳 周卫健 张路远 范煜坤 陈宁 王妍芸 赵雪 姜旭宏 张东霞关键词:示踪研究 人工放射性核素 气态污染物 文献传递 基于大气压下介质阻挡放电抑制LA-ICP-MS分析中元素分馏效应研究 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自制的大气压下介质阻挡放电装置串联在激光剥蚀池与ICP炬管之间,对激光剥蚀产生的气溶胶进行预电离.结果表明,元素瞬时信号轮廓的平滑度得以改善,元素分析信号精密度(RSD,n=3)可提高2.55%.在ArF准分子激光(193 nm)和Nd∶YAG固体激光(213 nm)两种不同波长的激光剥蚀系统中,元素分馏因子均比常规模式下更接近于1,表明采用介质阻挡放电对气溶胶预电离后元素分馏效应得以有效抑制.相比两种不同波长的激光剥蚀系统,介质阻挡放电对213 nm固体激光的元素分馏效应改善作用明显. 张路远 胡圣虹 胡兆初 胡明月 郭伟 刘勇胜关键词:LA-ICP-MS 介质阻挡放电 神狐海域沉积物孔隙水卤素浓度及碘同位素特征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示踪研究 2023年 对南海北部神狐海域SC-02钻孔沉积物孔隙水开展卤族元素浓度和I同位素研究。根据沉积物孔隙水中Cl^(-)、Br^(-)和I^(-)浓度特征,该钻孔可分为2层:上层沉积物孔隙水中卤族元素浓度随深度增加呈递增趋势;下层沉积物孔隙水卤素浓度则出现大幅波动,可能与该层赋存的水合物在钻取采样时发生分解有关。下层沉积物孔隙水的129I/I年龄为20.77±2.4 Ma,明显老于其赋存地层的年龄,暗示该站位的天然气水合物中CH4可能来自下伏的深部地层。 傅飘儿 方允鑫 方允鑫 张路远 王彦美关键词:卤素 土壤样品中超痕量^129I的无载体共沉淀分离及加速器质谱测定 被引量:6 2011年 环境样品中超微量129I的准确测定是天然129I地质定年和环境示踪应用的关键。本研究通过高温热解法分离土壤中的碘,并将其收集于碱性捕集液中,再利用AgI-AgCl共沉淀方法实现捕集液中碘的无载体分离;采用3 MV加速器质谱仪测量沉淀样品中129I/127I比值。通过优化分离和分析条件,高温热解过程中碘的分离效率达95%以上;无载体共沉淀过程碘的回收率为75%~85%;样品中碘的总分离效率大于70%。应用本方法对低碘含量土壤样品中129I/127I原子比值低至10-11的超微量129I进行了准确测定。结果表明:本方法适用于129I/127I比值低至10-12的同类样品的分析。 罗茂益 周卫健 侯小琳 陈宁 张路远 刘起 贺朝会 范煜坤 梁旺国 王志文 付云翀关键词:同位素示踪 共沉淀分离 土壤 加速器质谱 环境大气颗粒态、气态无机与气态有机碘-129分析方法 本发明属于核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环境大气颗粒态、气态无机与气态有机碘‑129分析方法,包括:环境大气颗粒态、气态无机和气态有机碘‑129的采集;碘‑129的前处理;碘‑129的加速器质谱分析。本发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 张路远 房苗 张通我国东北地区土壤铀同位素水平、分布和来源 被引量:6 2021年 系统采集了我国东北地区132个表层土壤样品,采用混合酸全溶分解样品,使用UTEVA萃取色谱分离样品溶液中的铀,应用串联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MS)测量样品溶液中^(238)U、^(235)U、^(234)U,获得了研究区域表层土壤中3种铀同位素浓度水平和分布.首次大范围报道该地区表土中^(234)U水平,发现在部分土壤中^(234)U发生明显的同位素分馏.^(235)U/^(238)U原子比值分布显示区域大气核武器试验的放射性颗粒物在山脉迎风坡有明显沉积,导致大兴安岭等山脉的西侧^(235)U/^(238)U原子比值较高.但该区域铀同位素整体上处于环境本底水平,受人类核活动影响较小.来源分析表明研究区域表土中铀主要来源于成土母岩的岩石风化以及人类的工业和农业活动. 黄钊 侯小琳 赵雪 张路远关键词:铀 环境放射性 土壤 同位素分馏 巢湖沉积物近70年来有机碳埋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25年 了解浅水湖泊沉积物有机碳埋藏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深入认识这类湖泊碳埋藏过程及正确评价其在区域/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巢湖东、西湖区采集沉积物柱状样,应用210Pbex-239+240Pu复合定年法建立沉积物年代序列,利用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碳氮比(C/N)、常微量元素和粒度等指标,结合流域历史数据资料分析,研究了巢湖有机碳埋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10Pbex-239+240Pu复合计年法估算得到近70年巢湖沉积速率和有机碳埋藏速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9~0.90 g cm^(-2)a^(-1)和16.6~71.2 gC m^(-2)a^(-1),均呈现出随时间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且总体东部湖区均快于西部湖区;巢湖东西湖区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来源均主要为内源,东部湖区沉积物中较快的有机碳埋藏速率主要归因于其较快的沉积速率及较深的水位阻碍了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解与矿化;而西部湖区则是由于强烈的人类活动带来的湖泊底泥扰动以及藻源性有机质自身的性质促进了有机碳在沉积-埋藏过程中的降解和矿化,影响了其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有效埋藏。此外,流域增温、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数量增加、农业化肥施用量提升等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因素均给巢湖近70年来的有机碳埋藏带来积极影响。 王景婷 徐仪红 张路远关键词:巢湖 影响因素 一种大气颗粒态与气态碘-129的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气颗粒态与气态碘‑129的采集装置,包括防雨罩,防雨罩下端设置有滤网,防雨罩下端位于滤网下侧设置有用于对气体中碘‑129进行收集的采集机构,采集机构下端设置有连接杆;采集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环,第一连接... 张路远 张通 陈宁 程鹏硫化物矿物LA-ICP-MS微区分析激光剥蚀行为研究 采用193nm ArF激光对6种不同的硫化物矿物进行剥蚀分析,观察不同硫化物矿物的剥蚀形貌,并以黄铁矿为例,考察激光能量对其剥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能量的变化会引起硫化物矿物中元素的化学计量分馏。因此,硫化物矿物的L... 柯于球 张路远 郑洪涛 柴辛娜 胡圣虹关键词:硫化物矿物 激光能量 微区分析 等离子体质谱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