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
- 作品数:16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 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中学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被引量:3
- 2018年
- 文章通过阐述核心素养与艺术教育的关系,分析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中学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即农村大环境下缺乏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农村中学教育管理者缺乏必要的艺术教育理念;农村中学缺乏专业的艺术教育师资;农村中学教育中艺术学科被"边缘化";农村中学艺术教育应试目的性过强。
- 张海燕
- 关键词:艺术教育
- 宋蜀刻本《唐六十家集》三考
- 2014年
- 北宋末至南宋初,在今四川地区曾刻印了两套唐人诗文集的大型丛书,可惜的是未能全部流传存世.就今残存者而言,古籍版本学界以其版式行款的异同而区分为:十一行本系统,今存三种;十二行本系统,今存十八种.上海古籍出版社于一九九四年将这二十一种及另外两种宋蜀刻大字本唐人集以原大、彩色、平装的样式影印出版,给唐代文学和古籍版本研究者带来了莫大的方便.
- 赵望秦张海燕
- 关键词:唐代文学
- 瑰丽明珠伴泪生,巾帼英雄作史咏——论清前女作家咏史怀古创作
- 2013年
- 通过勾勒梳理考证清前女作家的咏史怀古创作,理清发展脉络,发掘内在情思,解析古代女作家咏史怀古创作的时代民族特点。文章认为古代女作家以咏史怀古创作,彰显女性自觉意识开始觉醒,这将进一步丰富对古代女性文学发展的认识,为女性文学史的书写增添更多材料。
- 张海燕赵望秦
- 关键词:女作家咏史诗
- 论罗惇衍《集义轩咏史诗钞》的思想内容
- 2014年
- 清代是古代咏史诗创作的集大成时期,在众多咏史诗集中,罗惇衍的《集义轩咏史诗钞》是其中的佼佼者。诗人有感而发,观古人之善恶得失、为自身之规范鉴戒,是孔门"兴观群怨"文艺观的忠实践行者。在选材方面,诗人眼光独到,能够注意到社会文化发展中众多的变化,以发展的视角来探讨历史,并通过咏史传达出这种变化。在注释体例上采用自注、释词以注典,充分体现出诗集的文献价值和补史之功。诗集虽是恪守《御批资治通鉴》所作,却处处渗透着诗人以史为鉴、教化人心的史学观,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认识论和表彰乡贤、以诗传人的文献观。
- 张焕玲张海燕
- 关键词:史学观认识论文献观
- 清代女作家咏史诗创作考论被引量:4
- 2013年
-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清代女作家咏史诗创作已然普遍化、群体化,达到了全面成熟繁荣、作者众多、体裁多样、见解精到的境况,这是女性文学创作走向自觉,甚至独立的重要一步。清代女作家在咏史诗创作中表达了她们的时代才名焦虑,渴望扬名显姓,流芳青史,彰显了女性自觉意识的觉醒。
- 张海燕赵望秦
- 关键词:清代女作家咏史诗考论
- 英雄武松无性化过程探微
- 2009年
-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刻画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如武松、鲁智深、李逵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大英雄。然而《水浒传》中的大多数英雄似乎对女性都充满了厌恶和憎恨,似乎得了“厌女症”,他们是一群无性化的英雄,犹如太监被阉割掉了男性的特征,“有着男人的功用,而没有男人的危险”。本篇文章拟就这一现象以武松的形象为个例进行探讨,按照文本内容及其自身的发展逻辑来追寻其中的原因。
- 张海燕裴玉
- 关键词:《水浒传》施耐庵武松
- 千古一现的痴情汉单于——论《王昭君变文》中的单于形象被引量:3
- 2014年
- 描写王昭君的故事非常之多,但其主题多为怜其远嫁,哀其不幸,也有一些是褒其伟功的,但都忽视了少数民族首领单于。《王昭君变文》却一变传统,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典型的痴情汉形象,这在整个昭君故事的发展中可谓仅此一例,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究。
- 张海燕赵望秦
- 关键词:单于
- 沐长安文化建设之春风,光《史记》研究新成之硕果——论赵望秦、张新科教授主编《史记文献研究集刊》五种
- 2012年
- 赵望秦、张新科教授主编《史记文献研究集刊》荟萃了三秦学人数十年心血整理点校的数种《史记》新版本,汇集了两千年来《史记》研究文献资料,视野开阔,材料新颖,必将进一步推动《史记》学术研究的繁荣展开。
- 张海燕
- 关键词:《史记》
- 清代女诗人的“霸王别姬”悲歌探析
- 2013年
- "霸王别姬"的凄美爱情故事早已流传千年,历代对此的接受和评判观点可谓迥异万千,赞成或反对,钦羡或指责,而作为世界构成一半的女性又是如何看待和理解,鲜有论著讨论。文章以古代女性文学最为发达的清代女作家的咏霸王夫妇诗歌为切入口,略作探究。
- 张海燕赵望秦
- 关键词:清代女诗人霸王别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