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丽娜

作品数:33 被引量:104H指数:5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溃疡
  • 5篇幽门螺
  • 5篇疗效
  • 4篇影响因素
  • 4篇幽门螺杆菌
  • 4篇消化性溃疡
  • 4篇螺杆菌
  • 4篇肝硬化
  • 3篇蛋白
  • 3篇上皮
  • 3篇黏膜
  • 3篇胃黏膜
  • 3篇细胞
  • 3篇疗法
  • 3篇结肠
  • 3篇结肠炎
  • 3篇根除幽门螺杆...
  • 3篇肝病
  • 2篇代偿
  • 2篇丁酸

机构

  • 33篇宁夏医科大学
  • 3篇银川市第一人...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银川市疾病预...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乐山市人民医...

作者

  • 33篇张丽娜
  • 23篇杨少奇
  • 7篇何芳
  • 6篇马治国
  • 5篇王芳
  • 5篇苗雨
  • 3篇马科
  • 3篇闪明海
  • 3篇苏厚强
  • 2篇周慧
  • 2篇武曼群
  • 2篇周丽萍
  • 2篇边静
  • 2篇吴晓晶
  • 2篇杨力
  • 2篇叶婷
  • 2篇杨力
  • 1篇呼圣娟
  • 1篇胡旭珍
  • 1篇胡建平

传媒

  • 6篇宁夏医学杂志
  • 6篇宁夏医科大学...
  • 3篇中华消化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国民族医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年份

  • 5篇2025
  • 6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6篇201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伏诺拉生联合高剂量阿莫西林二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 比较伏诺拉生(VPZ)联合高剂量阿莫西林二联方案(HDDT)与含铋剂四联方案在首次根除幽门螺杆菌(Hp)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诊断为Hp感染且首次接受治疗的4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予含铋剂四联方案治疗,观察组予高剂量二联方案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日。收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ITT根除率(88.0%比90.0%)及PP根除率(89.8%比91.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比2.5%,P=0.125)。结论 HDDT根除Hp疗效与含铋剂四联方案相当,有望成为一线治疗方案。
訾帆张丽娜杨嘉力杨少奇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肾损害患者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肾损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年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治疗的43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根据其是否发生肾损害分为肾损害组和无肾损害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合并症及并发症资料、CTP分级等,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肾损害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合并糖尿病和(或)高血压、并发低钠血症、肝性脑病(HE)及自发性腹膜炎(SBP)、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门静脉主干内径(PVD)增宽、CTP分级较高的患者肾损害发生率更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低钠血症、PVD增宽、ACLF及CTP分级C级是肝硬化合并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容易发生肾损害,年龄、合并存在高血压和(或)糖尿病、PVD增宽、低钠血症、ACLF及CTP分级C级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马伟芳张丽娜海晴晴郭小乐方昱杨少奇
关键词:失代偿期肝硬化肾损害低钠血症
丁酸抑制HDAC调控microRNA改善酒精性肝病炎症的机制研究
第一部分丁酸抑制HDAC调控micro RNA改善酒精性肝病小鼠肝脏炎症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丁酸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调控micro RNA(miRNA)改善酒精性肝病(ALD)小鼠肝脏炎症的机制。 方法...
张丽娜
关键词:丁酸盐RAW264.7细胞丁酸HDAC
维得利珠单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维得利珠单抗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1月1日—2024年12月1日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传统治疗失败后改用维得利珠单抗(vedolizumab,VDZ)治疗的初治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收集其基线资料,记录VDZ治疗第3次和第6次后的营养和炎症指标缓解情况。计算第6次治疗后患者的临床、内镜缓解率和黏膜愈合率;记录用药期间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共纳入38例接受传统治疗失败后改用VDZ治疗的中重度UC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至少3次治疗,其中32例(84.2%)完成6次治疗并接受内镜复查。38例UC患者治疗前的改良Mayo评分为10(9,11)分,Mayo内镜评分均≥2分。38例UC患者经VDZ治疗3次后,血红蛋白(Hb)和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值均<0.001),CRP、血小板计数和ES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值<0.001或0.01)。完成6次治疗的32例患者经VDZ治疗3次后,Hb和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值均<0.001),CRP、血小板计数和ES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值<0.001或0.01);经VDZ治疗6次后,BMI、Hb和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3次后显著增高(P值均<0.001),CRP较治疗3次后显著下降(P<0.01)。32例UC患者治疗后的改良Mayo评分和Mayo内镜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值均<0.001)。有27例患者实现了临床应答,临床应答率为84.4%,其中19例(59.4%)实现临床缓解;23例(71.9%)实现内镜应答,其中11例(34.4%)实现内镜下缓解(黏膜愈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4/38)。结论VDZ治疗中重度UC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海晴晴张丽娜苗雨杨嘉力张艳婷王芳杨少奇
关键词:炎性肠疾病疗效
基于"甘温除热"法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理论探讨
2012年
甘温除热是李东垣提出治疗内伤发热的大法,在临床应用中广泛,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多年,用此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理想,本文结合众医家所长,根据自己的临床应用,谈谈甘温除热法的体会.
马长平马治国张丽娜
关键词:甘温除热慢性萎缩性胃炎
回药爱康方对Lewis肺癌抑制作用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回药爱康方对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对突变型p53蛋白(p53mt)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5只C57小鼠常规接种Lewis肺癌细胞,24h后随机分为荷瘤模型组、化疗组、回药低剂量组、回药低剂量加化疗组、回药高剂量加化疗组。治疗后观察各组小鼠的脾脏、胸腺、瘤体质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p53mt的表达差异。结果:①除化疗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体质量与荷瘤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回药高剂量加化疗组抑瘤率为71.00%,与荷瘤模型组比较,各组瘤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回药高剂量加化疗组p53mt表达阳性率为36.36%,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与化疗组比较,各组小鼠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回药协同化疗抑瘤效果及下调突变型p53的表达效果优于单纯化疗,且回药爱康方可以降低化疗后的免疫抑制,这可能是回族医药治疗肿瘤的新靶点。
马科马治国张丽娜周丽萍边静周慧
关键词:LEWIS肺癌突变型P53蛋白
针刺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体会被引量:1
2012年
针刺减肥效果已在临床验证中得到肯定,近几年耳穴压豆协助治疗效果更为明显,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几十余载,应用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有一定经验,近年来配合耳穴治疗疗效更佳。
马长平马治国张丽娜吴晓晶
关键词:针刺耳穴压豆单纯性肥胖
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转归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首次诊断符合LGIN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LGIN的转归及其影响因素。结果LGIN多发于50~59岁,男女比例为3.11∶1。LGIN病变消退占60.8%,病变稳定占33.6%,病变进展占5.6%。多因素分析发现LGIN进展的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OR=1.06,95%CI:1.01~1.12,P<0.05),病变位于胃底/贲门(OR=22.8,95%CI:7.24~246.5,P<0.05)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OR=6.03,95%CI:2.06~17.72,P<0.05)。结论此研究LGIN病变进展的占比为5.6%,年龄、病变位于胃底/贲门、HP感染为LGIN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
杨嘉力何芳王芳张丽娜杨少奇
关键词:转归影响因素
丁酸钠通过调节肠道通透性改善酒精性肝病小鼠炎症的机制
2024年
目的探讨丁酸钠通过肠—肝循环改善肠道通透性来降低酒精性肝病(ALD)小鼠的炎性因子水平。方法将60只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ALD模型组、丁酸钠(NaB)干预对照组、NaB干预模型组,每组15只。对照组给予Lieber-DeCarli对照液体饲料,模型组给予等热量的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同时NaB干预对照组给予含NaB(0.6 g·kg^(-1))的液体饲料,喂养6周后,收集组织。采用HE染色检测肠道炎性细胞浸润及黏膜完整性;免疫荧光检测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的表达水平;鲎试剂盒检测血浆、肝脏及肠道内毒素(LPS)的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肝脏及肠道白细胞介素(IL)-6、IL-1β、IL-17A的水平;并分析紧密连接蛋白与肠道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HE染色结果显示,ALD模型组小鼠的肠道绒毛结构紊乱;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降低(P<0.05);血浆、肝脏及肠道LPS均升高(P均<0.05);血浆、肝脏及肠道炎性因子水平均升高(P均<0.05)。与ALD模型组相比,NaB干预模型组小鼠肠道绒毛结构好转,肠道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升高,血浆、肝脏及肠道LPS水平降低,血浆、肝脏及肠道的炎性因子水平降低(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肠道紧密连接蛋白与肠道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丁酸钠通过肠—肝循环改善肠道通透性来降低ALD小鼠血浆、肝脏及肠道的炎性因子水平,从而改善ALD小鼠的炎性反应。
田文妍张晓旭张丽娜郭米雪刘健李婷杨少奇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丁酸钠炎性因子
食管动力及24 h食管pH测定在食管源性胸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食管动力及24 h食管pH测定在食管源性胸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52例考虑食管源性胸痛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食管动力及24 h食管pH测定,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结果 24 h食管pH测定结果显示,25例(48.08%)存在异常酸反流;食管动力测定异常者29例(55.77%),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ESP)降低20例(38.5%)、松弛不良5例(9.6%)、LESP升高4例(7.7%)。经食管动力及24 h食管pH测定,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23例,食管裂孔疝2例,功能性胸痛15例,非特异性食管运动障碍10例,弥漫性食管痉挛1例,贲门失弛缓1例。24 h食管pH及食管动力测定对食管源性胸痛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8.08%和55.77%,均高于内镜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动力及24 h食管pH测定对食管源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尤其是对内镜阴性的食管源性胸痛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张丽娜马治国杨少奇叶婷
关键词:食管源性胸痛非心源性胸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